張韶杰
來到中山市第一中學快五年了。五年的工作和生活,有得有失。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教師,必須要先做好自己,然后去影響學生。
教育的本質(zhì)是一種影響。
每一次走進教室前,我都振作精神,講課時聲音洪亮,充滿激情。孩子們受我的感染,也都精神抖擻,即便下午第一節(jié)課也很少有人瞌睡。每一位學生的作業(yè)我不僅批改,還在后面留下一些鼓勵、關(guān)切的話語。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也感染了學生,學生做生物作業(yè)不再馬馬虎虎,抄襲者也越來越少,對于生物課的學習也慢慢重視起來。課余時間,我會及時找作業(yè)不認真的學生談話開導;每次晚修,我都耐心解答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借此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有一次我感冒嗓子發(fā)炎聲音嘶啞,在孩子們充滿關(guān)切的目光中我講完了課,那堂課每一位學生都聽得很認真。一次疏忽大意我耽誤了一節(jié)課,只好在自習課補上。上課前我誠懇的給全班學生道歉,雖然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孩子們都很疲憊,但沒有一個人臉上表現(xiàn)出不情愿。
一次期中考試后,我讓每一位學生寫一段五十字左右的總結(jié),內(nèi)容包括前段生物學習情況,今后生物學習計劃,期末考試生物成績目標和對老師的建議與希望。懷著忐忑的心情開始閱讀孩子們的總結(jié),我被他們感動,也為自己感動。很多學生寫道:老師工作認真負責,敬業(yè)精神令我敬佩,而我此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心里很是內(nèi)疚,辜負了老師的教導和期望,請老師相信下一次我一定能取得進步 …… 有一位學生寫道:老師由于疏忽耽誤了一節(jié)課,用自習補上本沒什么,但您卻誠懇地向全班同學道歉,您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同學,您的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們,我一定會跟著您學好生物的 …… 還有一位學生寫道:雖然我不喜歡理科,將來要學文科,但是看到老師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我決定學好生物 …… 很多學生在周記里寫到我:張老師的工作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淵博的知識讓我很是敬佩,我喜歡跟著張老師學生物 ……
曾經(jīng)一段時間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各種版本的“見與不見”體,學生們在微博、作文、日記中更是熱衷于模仿這種文體。為了拉近和這些90后孩子的距離,我根據(jù)學生所學生物知識,也模仿“見與不見”體寫了一段話:
見與不見(生物山寨版)
你有氧,或者沒有氧,
細胞都能呼吸,
有多有少;
你有酶,或者沒有酶,
代謝都能進行,
有快有慢;
你有核膜,或者沒有核膜 ,
DNA就在那里,
不多不少;
你要能量,或者不要能量,
物質(zhì)就在那里,
主動被動。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或者,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核酸 蛋白質(zhì)
核苷酸 氨基酸
上生物課時我把上面這段話給學生們看,孩子們非常喜歡。
這些小事讓我想到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楊兆山教授的一句話:教育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一種影響,是教師借助于課堂、學科對學生進行的一種整體的影響。如果只是靠說教、管理、獎懲對學生進行教育,效果可能會打折扣。先入為主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嚴重的逆反心理。而如果教師通過自己去影響學生的性格、學生的學科興趣以及思維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能深刻影響學生的一生。想想我們自己,很多年前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或許都已遺忘,但老師對我們?yōu)槿颂幨馈⑺季S方式、行為習慣的影響卻是揮之不去、抹不掉的。
作為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認識、理解,對自己所教學科的態(tài)度、價值認同感,會極大的影響著孩子們對這個學科的興趣。教師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他就會對學科有著深厚的情感,善于鉆研、樂于學習,自然對學科知識的領(lǐng)會就深;學科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自然內(nèi)化于心,這樣他的學科教學就是有生命的。性格要靠性格來塑造,興趣要靠興趣來培養(yǎng),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這樣就能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達到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效果。
教育,就是做好自己、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