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鄒香妮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159
[摘要] 目的 臨床分析定期口腔健康宣教在糖尿病患者牙種植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70例糖尿病擇期行牙種植術患者,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185例)和對照組(18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術后宣教,研究組在常規(guī)宣教基礎上,給予定期空腔健康宣教,對比兩組的牙周指數(shù)、種植體狀況。結果 一年隨訪時,對照組中有4例患者出現(xiàn)4顆種植體發(fā)生炎癥,2年隨訪時,出現(xiàn)6例6顆種植體發(fā)生脫落,3年隨訪時,有13例17顆牙種植體發(fā)生脫落。研究組1年隨訪時,未出現(xiàn)種植體脫落病例,2年隨訪時,1例患者2顆種植體發(fā)生脫落,3年隨訪時,4例發(fā)生6顆種植體發(fā)生脫落;對照組CPI檢出率逐漸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隨著時間推移,CPI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研究組牙周狀況未出現(xiàn)下降。結論 針對糖尿病行牙種植手術患者,給予定期口腔健康加快,對術后護理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自然余留牙、種植義齒的穩(wěn)定性,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 口腔宣教;糖尿?。谎婪N植;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159-02
2型糖尿病,是因高血糖、并發(fā)癥疾病,對骨形成產生反作用,導致種植失敗,進而形成2型糖尿病與牙周病合同存在,影響了種植成功率。在臨床上,兩種疾病合并,是口腔種植禁忌癥。和健康人群比較,2型糖尿病患者有著更高種植失敗率,種植牙成敗、口腔種植術后護理有著密切聯(lián)系。根據(jù)相關研究表明,開展口腔健康宣教,能夠知道患者保持良好口腔保健意識,改變患者口腔護理行為。該研究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70例糖尿病擇期行牙種植術患者,其中185例患者給予定期口腔健康宣教,取得良好術后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70例糖尿病擇期行牙種植術患者,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185例)和對照組(185例),其中男性260例,女性110例,年齡43~63歲,共植入440顆種植體,有379顆屬于Bego種植體,有43顆Branmark種植體,其他均屬于ITI種植體。入選標準: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具有牙列缺損,牙槽骨骨質愈合達2級水平。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手術前,給予空腹血糖檢查,加強牙周治療、維護。待血糖、牙周狀況穩(wěn)定之后,再實施種植手術。
對照組:實施圍術期護理。給予患者心理鼓勵、安慰,在手術前0.5 h,口服鎮(zhèn)靜劑和抗生素,對患者血壓、呼吸和心率進行監(jiān)測,給予血尿常規(guī)檢查。在手術中,嚴格無菌手術操作,配合醫(yī)師手術,做到動作輕柔,降低創(chuàng)傷率。在手術后,選擇抗厭氧菌類抗生素,在手術當日,選擇冷敷方式。在手術1 d,選擇熱敷方式。在手術7 d內,選擇漱口水,3次/d。在手術后10d時拆除手術線,嚴禁食用過硬和過熱食物。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在第一月時、三月時、六月時、十二月時,給予定期口腔健康宣教,主要包含飲食、運動、牙周并發(fā)癥等相關知識。通過復診、面談、電話隨訪方式進行宣教。首先,要患者清楚血糖控制和藥物治療有著一定關系,但飲食調控作為糖尿病基礎治療,加強飲食控制,可預防低血糖,使高血壓癥狀和代謝紊亂癥狀得意改善。飲食療法主要服用低脂低糖、高蛋白質、高纖維素和高維生素飲食,通過飲食和藥物相結合,方可控制血糖,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其次,開展運動指導,通過適當運動,有利于患者心理平衡,緩解患者緊張、焦慮心理,提高患者康復信心。根據(jù)患者體質,可選擇步行、自行車、球類、慢跑等運動,運動時循序漸進,在餐后1 h運動。第三,牙周護理,尤其是種植體護理,提倡正確刷牙方式,使用牙線器具,消除菌斑和食物殘渣。通過定時口腔宣教,使患者達到有效教育,防止出現(xiàn)種植體周圍炎。
1.3 判斷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牙周指數(shù)、種植體狀況。在術后第一月時、三月時、六月時、十二月時,開展定期復診,檢查CPI指數(shù)和牙周健康情況。CPI計分:牙齦健康(0分),牙齦炎(1分),探針存在牙石,探針黑色部分在牙齦袋外暴露(2分),早期牙周病,牙齦袋深度為4~5 mm(3分),晚期牙周病,牙齦袋深度≥6 mm。無法檢查(9分)。
1.4 統(tǒng)計方法
利用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SPSS 17.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采用χ2檢驗對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并對數(shù)據(jù)組間進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一年隨訪時,對照組中有4例患者出現(xiàn)4顆種植體發(fā)生炎癥,2年隨訪時,出現(xiàn)6例6顆種植體發(fā)生脫落,3年隨訪時,有13例17顆牙種植體發(fā)生脫落。研究組1年隨訪時,未出現(xiàn)種植體脫落病例,2年隨訪時,1例患者2顆種植體發(fā)生脫落,3年隨訪時,4例發(fā)生6顆種植體發(fā)生脫落;從上述結果可看出,隨著隨訪時間逐漸增加,兩組患者口腔的種植體存留術均有所下降,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種植體存留率降低速度較緩。
兩組患者CPI指數(shù)對比:對照組CPI檢出率逐漸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隨著時間推移,CPI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研究組牙周狀況未出現(xiàn)下降,具體見表1所示。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一組學葡萄糖水平增高、代謝紊亂的疾病群,因胰島素作用缺陷,或胰島素分泌缺陷,引起高血糖。根據(jù)相關統(tǒng)計,2011年,我國糖尿病患病率超過11%,糖尿病并發(fā)癥疾病眾多,牙周病屬于第六并發(fā)癥?,F(xiàn)階段,在效果評價、護理措施研究中,通過長期護理、特殊護理,可提高種植體長期成功率,然而護理內容比較單一。雖然護理本身對種植體存留率具有一定影響,但研究并未標明通過健康教育,患者自我護理、認識水平提升,對長期存留率影響。該組實驗通過復診、電話隨訪等方式指導患者,讓患者明白糖尿病對牙周健康控制意義,通過自我維護,方可保證口腔衛(wèi)生,提高了患者參與度,獲得了良好護理效果。
在牙種植修復上,傳統(tǒng)義齒修復存在無異物感,不損傷鄰牙,然而糖尿病作為種植牙的禁忌癥?;颊哐强刂普?,方可選擇種植體植入。然而,術后口腔護理對牙周護理十分重要。在該組實驗中,對糖尿病患者采取積極護理干預方式,術后累計存留率與正?;颊呦嗨疲芯?年存留率比對照組明顯更高。在短期內,糖尿病對種植體壽命影響較小,然而總體趨勢下降,呈逐年增加趨勢,需要更長時間隨訪。以種植護理方式為主導,對患者血糖控制、牙周指導,可取得良好效果。在義齒種植中,護理行為十分重要。
針對大多數(shù)患者而言,長期口腔的不良衛(wèi)生習慣,或血糖控制不合理,會引起種植失敗。短期、簡單健康宣教和術后護理,不能立竿見影改變患者口腔健康行為。所以,定期口腔健康宣教,是以改變患者原來不良習慣、錯誤思想為基礎,通過電話隨訪、面談、視頻播放方式,向患者講解飲食、血糖、口腔維護、運動等方面知識,逐漸改變患者口腔健康知識結構、健康意識,改變患者的不良口腔習慣。
在CPI指數(shù)上,研究組結果比較理想,這說明研究組口腔微環(huán)境長期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大部分患者牙周狀況良好。對照組CPI檢出率逐漸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隨著時間推移,CPI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采取定期口腔宣教,對患者長期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傊?,針對糖尿病行牙種植手術患者,給予定期口腔健康加快,對術后護理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自然余留牙、種植義齒的穩(wěn)定性,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楊少強,張衛(wèi).臨床口腔健康教育對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和口腔衛(wèi)生行為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4(16):252-253.
[2] 劉俠,王劍,牛國衛(wèi),等.社區(qū)牙周指數(shù)綜合評價體檢人群牙周炎的多因素相關性[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1):31-34.
[3] 楊秀慈,唐枝. 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治療中的護理[J]. 河北醫(yī)藥,2013(11):1753-1754.
[4] 李月容,莫偉蘭,李菊兄. 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治療中的護理配合[C]//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口腔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中華護理學會,2012:3.
[5] 李婧. 牙周非手術治療對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
(收稿日期: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