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星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066
[摘要] 目的 探討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處理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98例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的收治時間在2011年3月—2014年9月期間,使用數字抽取法將這98例患者平均分成各有49例患者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只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處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圍術期處理,觀察兩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是一種嚴重疾病,應給予高度重視,圍術期處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肝膿腫;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066-02
糖尿病是一種由環(huán)境及遺傳因素所導致的疾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均會導致機體電解質及水等一系列代謝紊亂。隨著病程的延長,會引起多個系統(tǒng)的損害,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術風險會進一步提高[1]。為此,該研究特探討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處理效果,選取該院收治的98例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以供臨床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98例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的收治時間在2011年3月—2014年9月期間,使用數字抽取法將這98例患者平均分成各有49例患者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該組共有29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為50~79歲,平均年齡為(65.25±0.26)歲。觀察組:該組共有28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為51~78歲,平均年齡為(65.32±0.29)歲。經統(tǒng)計學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齡、性別分布等資料均衡性較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數據資料可用于研究對比當中。
1.2 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只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處理,術前,對患者進行各項常規(guī)檢查,密切觀察患者的血糖情況,給予患者用藥指導,控制患者的血糖。
觀察組:觀察組在采用常規(guī)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圍術期處理。①術前處理:患者在術前不限制飲食,對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血糖水平及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進行評估。對營養(yǎng)不良患者,采用腸外及腸內營養(yǎng)支持,補充多種維生素,糾正患者的電解質紊亂,防止出現酸堿失衡;②手術日處理:在一般情況下,手術應在上午進行,避免延長患者的空腹狀態(tài),為穩(wěn)定患者的代謝狀況提供充足的時間。在患者手術的早晨,應給予患者注射小劑量胰島素,并在術前2 h應用廣譜抗生素注射,將血糖控制在8~11 mmol/L。對于應激能力較差及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較差的患者,可選用硬膜外復合麻醉,減少藥物對循環(huán)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響,減少患者術后的躁動;③術后處理:術后應常規(guī)采用廣譜抗生素,定期檢測患者的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每天2 h檢測1次患者的血糖。持續(xù)靜脈輸注胰島素,每天復查患者的血清離子,直至患者恢復進食固體食物達手術前的1/2為止。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照組和觀察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體溫恢復正常、癥狀消失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對比數據,均需接受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的計算,治療總有效率使用計數資料(x±s)表示,組間通過χ2檢驗對比。
2 結果
由數據可知,觀察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由數據可知,觀察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16%)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36.7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疾病,具有病程長的特點,在長期治療過程中,較易引發(fā)泌尿道、呼吸道及口腔感染等多種感染。肝膿腫感染是一種激發(fā)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細菌、真菌等感染導致病變中心壞死及組織溶解,從而形成膿腔[2]。
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會進一步加重高血糖癥狀,造成惡性循環(huán),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3]。經多項研究證實,對于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圍術期處理,對其血糖進行嚴格的控制,正確使用抗生素,加強營養(yǎng)支持等措施對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術前,通過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狀況、血糖水平進行評估,給予患者相應的營養(yǎng)支持,可有效的將血糖控制在8~11 mmol/L,為手術治療做好準備;在手術當天,應為患者注射小劑量胰島素,控制患者在手術期間的血糖,減輕呼吸及循環(huán)功能的不良反應,減少患者術后躁動[4]。同時,還應根據患者的病情、手術要求、條件設備為患者選擇麻醉方法,降低術后出現感染、復發(fā)等并發(fā)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傊?,對于圍術期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能確定是否選用胰島素時,首先應用胰島素,因為靜脈輸注胰島素聯合葡萄糖可有效的避免酮癥、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通過給予患者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yǎng)支持,能夠有效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防止感染。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手術成功的關鍵是經常檢測血糖、酸堿平衡及血清離子,慎重的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及輸液量,保證患者充足的營養(yǎng),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感染、復發(fā)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5]。
綜上情況可知,觀察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1.51±0.14)d、癥狀消失時間(1.14±0.41)d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16%)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肝膿腫合并糖尿病是一種嚴重疾病,應給予高度重視,圍術期處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1] 夏麗芳,荀光,房澤慧,等.細菌性肝膿腫合并糖尿病與非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特征的差異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 30(10):13-15,69.
[2] 朱小冬,孔穎宏.肝穿刺治療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8):98-100.
[3] 彭家華,李琳,陳倩,等.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8):32,34.
[4] 黃煜.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肝膿腫患者的護理[J].醫(yī)藥前沿,2015,5(33):294-295.
[5] 任亮,崔素芬.CT引導下經皮肝穿刺治療細菌性肝膿腫患者的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6):803-804.
[6] 馬益敏,肖玲,馬姍,等.肝癌介入術后并發(fā)肝膿腫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8):4-6.
[7] 朱小冬,孔穎宏.肝穿刺治療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8):98-100.
[8] 隋福榮.超聲引導下經皮肝膿腫穿刺術術中配合及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3,32(30):161-162.
(收稿日期:201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