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聿超
摘 要:針對互聯網時代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本文詳細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信息化時代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5-157-2
0 引言
當前,互聯網作為新的傳播和交流工具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作為伴隨其發(fā)展而逐步成長起來的大學生而言,互聯網更是他們了解接納世界,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豐富生活的聚集地和大平臺。如何準確把握網絡化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的新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有針對性地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從而有效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當前及未來很長時間面臨和亟待解決的課題。
1 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機遇
1.1 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全新理念
在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以宣講灌輸為主,思想整治教育工作者占據權威主導地位,決定著教育目的、內容和途徑,大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地位的不對等容易產生隔閡,難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成效?;ヂ摼W由于其本身的交互性、可選擇性和對等性特征,施教者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信息資源的收集和傳播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之間的平等地位不斷優(yōu)化,相應弱化了地位差距,知識優(yōu)勢和心理隔閡,進一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減少溝通障礙,有效優(yōu)化教學成果[1]。
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日漸豐富
網絡化背景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可以很輕松地從網上獲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優(yōu)化和篩選,將網絡有效信息廣泛應用于教學,包括最新的案例,成果等[2];對于大學生而言,互聯網是更熟悉和親切的朋友,大學生們也更習慣于通過這個虛擬平臺接觸了解各種信息,可以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獲取相關內容。受教者接觸和了解的思想政治方面資料越多,越便于受教者了解其需求和接收點,更好地豐富教學內容。
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斷多樣
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不再單一,通過圖像、視頻、音頻等多種方式的運用對于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之上,比單一的口述和板書更生動,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同時,通過互聯網可以讓施教者實現一對多且較為獨立的訪談,有效擴大思政工作覆蓋面,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此外,互聯網匯聚了各地區(qū)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最新成果,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能夠更多地從網絡上汲取更先進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2 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2.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難度增加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大學生接觸信息的方式日漸多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導能力不斷削弱。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課堂授課,講座,宣傳海報等進行,施教者有計劃地選擇教學素材,學生被動接受。而如今,海量的信息沖擊和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大學生也不再拘泥于通過一對一談話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多地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和學習,導致思想政治工作者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信息收集和處理的滯后性更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施教者不了解受教者,對于互聯網大環(huán)境下教學方法、內容的改革尚處在探索階段,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和教學就很難達成。
2.2 網絡環(huán)境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沖擊加大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時并不具有很強的自凈能力,且當前互聯網信息管理仍有疏漏,不乏一些虛假的、不合法信息的存在,對于尚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的大學生而言,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加上西方敵對勢力憑借其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先進技術等方面的優(yōu)勢,宣揚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以及無政府主義,希望通過政治、文化方面的信息滲透達到和平演變的目的。長期受這些信息的影響,勢必動搖部分學生的思想,把美化后的西方政治思想當成真理崇拜,脫離生活實際,任由其發(fā)展,輕則對其世界觀人生觀等造成扭曲,重則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影響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因此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生活狀態(tài),采取妥善措施加強網絡信息安全。
3 互聯網時代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
3.1 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觀念
互聯網作為龐大的信息資源庫,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的搜尋效率,有效整合與分析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優(yōu)化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都有很大的作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積極開放的心態(tài)面對網絡對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客觀認識互聯網產生的影響,改變傳統(tǒng)觀念,以嶄新的思維和視角看待新時期的大學生們,以網絡資源的充分整合利用為契機,合理轉換教觀念,采用主動與互動相結合的方法,以平等交往的心態(tài)有效參與網絡生活和學生生活,以主流信息作為引導,讓學生通過思想意識的不斷創(chuàng)新推動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3.2 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
加強網絡輿情監(jiān)控,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校園網是高校網絡的核心力量,其主題網站的安全對整個互聯網都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影響,尤其在大學生們越來越關注的今天,更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時刻保持其安全和穩(wěn)定。必須指派專人有效管理校園網絡,及時發(fā)現敏感信息,尤其要關注自由度和關注度相對較大的社區(qū)、貼吧、BBS等,對錯誤、偏激、虛假、反動等一切不利于學生成長和思想進步信息及時刪除,定期監(jiān)管;同時組織專業(yè)的管理員進入相關社區(qū)、論壇對社會熱點問題正面評論,通過正反兩反面的糾錯和引導凈化校園網絡環(huán)境。當然這就要求從事校園網絡管理的人員不僅要具有專業(yè)的知識儲備,更應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以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守護好校園網絡這塊大陣地,此外,應組織專業(yè)人員積極抵御病毒、黑客對校園
網的攻擊,確保主題網站安全,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網絡環(huán)境。
3.3 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教育事業(yè)的根本出發(fā)點是育人。對于未來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是其主要發(fā)展方向之一。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線上線下交流,兩手都要抓?;ヂ摼W縮短了人與人溝通的距離,優(yōu)化了教學模式,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拉遠了師生之間的實際距離,學生在社區(qū)網站上的溝通內容是否真實反映學生生活,網絡教學是否能充分發(fā)揮教育疏導作用,都是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因此線下的面對面交流與教學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通過定期走訪,面對面溝通,課堂互動等加強與學生的直接交流,真正深入到大學生生活中,了解學生生活學習及情緒變化,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
第二,貼近大學生需求,增強用戶黏度。在各類網絡社交形式不斷出現以及更替的今天,建立高校內社交網絡的重點與難點在于如何維持用戶的活躍度和黏度,而平臺發(fā)揮作用的基礎是學生對其的依賴性,否則就是對平臺建設投入的浪費。平臺建設內容方面,要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建立整合豐富的資源庫,注重教育性與娛樂性的結合;在形式方面要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加強互動;在設計和開發(fā)方面,要著重提高用戶體驗度,注重程序的便捷性與操作性;在功能方面,應當起到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和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作用。
第三,培養(yǎng)高水平的師資力量。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互聯網與教育結合愈加緊密成為必然,更需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專業(yè)技能人員,使之與思想政治工作良好配合。網絡平臺的開發(fā)、測試、運行、維護、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具備網絡信息技術的專業(yè)人員來完成; 網絡平臺的內容與方向引導需要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完成,同時還需要培養(yǎng)一部分人擔當網絡管理員、網絡輔導員的角色[5]。因此,未來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必須是全能型選手,通過定期不定期的組織相關人員的培訓,在網絡技術方面有一定提升,使之真正服務和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跟上時代的步伐。
4 結語
總之,面對信息化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在認真借鑒和學習現代科技成果的同時,必須要創(chuàng)新思想觀念、更新知識儲備,針對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變化,精心設計和改良工作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工作內容,完善相應的師資力量,掌控網絡輿情,有效貼近大學生的需求,同時積極引導,有效利用互聯網這把雙刃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參 考 文 獻
[1] 肖雪梅.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客體主體化探究[J].學理論,2015(28):173-174.
[2] 劉愛霞.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zhàn)及對策[J].教育界,2013(2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