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媛
【摘要】英語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三年職業(yè)教育學習生涯階段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將英語的基礎內容,專業(yè)英語知識,閱讀技巧等的內容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任務則是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并且將最基本的道德理念恰當的融入到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那么,具體到中職英語課堂上又該如何在保證英語教學任務的同時,完成好德育教育的目標呢?本文就該問題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德育教育
一、德育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闭珥n愈在《師說》中所論述的:所謂教師應該在傳道、授業(yè)、解惑三項任務中發(fā)揮其主導作用。也就是說教師,是幫助學生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答疑惑的人?!皞鞯馈敝械摹暗馈笨梢岳斫鉃榈赖陆逃?,即“德”,它構成于一定的世界觀、人生態(tài)度、政治傾向、道德法則和思想特質。
(一)英語具有提高學生整體素養(yǎng)和終身發(fā)展的深遠影響。
英語教學對學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暫作用。學生時代,學習英語磨練學生耐心,有助于形成吃苦耐勞的精神,更加豐富了學生的思想,開拓了學生視野等。然而這種影響不僅停留在學生時代,更是貫穿整個人生的發(fā)展。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尤其在人際交往方面中,西方人守時、誠信、幽默等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會對學習者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英語具有“中西合璧”的獨特優(yōu)勢。
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更加體現(xiàn)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文化底蘊。因此中西兩種不同語言的碰撞,又賦予英語學科特有的“中西合璧”的獨特優(yōu)勢。那么具體來講,學習英語的目的也不僅局限在語言知識,語法內容等;也是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渠道;更是為學生打開認識世界,開闊視野的窗口。教師可以將其融入到日常教學中,但是不能因小失大,德育教育的滲透,也是必不可缺的手段。
(三)英語具有實踐性
對于學生來講,學習英語最難的就是漢語和和英語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的轉換。英語的語法結構和詞匯學習必然受到漢語的影響。另外,中西方有著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的巨大差異,這就意味著,要想學好英語,沒有捷徑可尋,只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然后就是不厭其煩的練習和實踐,正如一句諺語所說“Practice makes perfect.”流利的口語能力、較高的聽力能力、流暢的閱讀能力、運用自如的寫作能力、精準的翻譯能力,都是英語學習者追尋的方向,而每項能力的獲得都需要通過反復的磨練和實踐才能成為個人的內在素質。
二、中職英語教學“德育”缺失的現(xiàn)狀
中職學生重視就業(yè),輕視基礎的現(xiàn)狀;眾所周知,中職學生生源主要來自于未考上高中的初中畢業(yè)生,大都對學習失去興趣,在他們小學初中教育階段常被指責成績較差或是被批評的對象,他們身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或是性格執(zhí)拗,或是家庭破碎等等。他們來到中職學習的目的往往是為學習專業(yè)技術,畢業(yè)后找到一份工作。因此這樣的現(xiàn)狀必然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甚至認為英語課不重要,德育教育不重要,這必然導致中職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的缺失。但是英語教師大都重視課本教學,而忽視了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在當今的校園,學生熱衷于慶祝西方的“情人節(jié)”和“圣誕節(jié)”,相反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表現(xiàn)的非常冷淡?;谶@種現(xiàn)狀,教師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在課堂中,適時恰當的給學生滲透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以端午節(jié)為例,教師可以不僅教給學生端午節(jié)的英文說法“Dragon Boat Festival”,還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端午節(jié)的習俗和由來等。
三、德育貫穿整個英語教學的始終
(一)立足于中職教材,尋找英語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最佳結合點。教師需要認真?zhèn)湔n,深刻領會并了解教材背后的德育內涵。以教材知識為載體,以傳授英語基本知識為途徑,確立明確的德育目標。這樣一來才能更好的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例如:通過《a gift from grandpa》一文的講解,讓學生明白“time is money”的深刻道理,而時間的意義遠遠不局限于此,學生可以從中不但能夠體會到時間的珍貴,而且懂得做一個守時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二)利用小組教學法,活動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創(chuàng)造道德情景。通過讓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去體驗和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互助的協(xié)作精神,進而完善學生的道德人格。例如:在文章《My favorite food》的教學中,首先,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限時完成課文朗讀以及翻譯的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團隊力量和集體榮譽感;其次,在教師組織下進行中西文化辯論賽,學生可以從中打開思路,各抒己見,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碰撞,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的風俗習慣,教師則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
(三)關愛學生,發(fā)揮為人師表的榜樣作用。教育家加里寧指出:“教師的世界觀,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著全體學生?!苯處熡梦拿鞯恼n堂用語影響學生,比如“please”、“excuse me”、“thanks”、“sorry”。教師彬彬有禮的舉止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還對學生文明禮貌習慣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作用。
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更應針對學生正處于叛逆期的這一特殊階段,關注學生的方方面面,從心底里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當他們犯錯的時候,或者給教師出難題的時候,教師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和智慧來化解,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而不是采取非打即罵的方式。
四、小結
綜上所述,作為中職學校的一線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成為擁有扎實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的技術人才的同時,更應重視對學生良好職業(yè)素養(yǎng)和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錦芬.論外語教學中的批判性合作自主學習[J].外語教學,2012,33(03):51-55 .
[2]黃敏.淺談自主、合作、探究的英語教學模式[J].語數外學習,2013(12):155.
[3]趙淑蘭.情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全國基礎教育英語外語教學論壇.
[4]張思中.張思中外語教學法.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