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要: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成為新課程實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影響著新課改的成敗。實施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是主陣地,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師角色,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全面體現課程目標、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恰當的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在近年的新課程教學中,筆者認為地理課堂教學方式要轉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關鍵詞:中學地理;新課改;教學模式;轉變
一、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學生觀,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此背景下,教師不再是一個課程知識的被動傳遞者,而是一個主動的調試者、研究者和創(chuàng)造者,不再是一個真理壟斷者和宣傳者,而是一個促進者、真理追求者和探索者。教學是一個信息和情感交流溝通、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溝通的教學不可想象,教學是語言文化和溝通文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也是奠定每個學生學歷成長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1.師生平等、民主合作
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的最高峰?!倍裰?、和諧寬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可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師要敢于蹲下來看學生,這是一種人文的關懷,有時一句親切的問候,輕輕拍打肩頭…會收到一種你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身體蹲下來,而且心靈也要蹲下來,全身心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個性發(fā)展的課堂氛圍,師生平等,才有利于師生合作,師生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交流的“沙龍”。
2.學會傾聽,賞識學生,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
地理學科是一門邊緣學科,內容涉及面廣,許多知識的交叉,綜合和滲透。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做綜合型的教師,這對于學科型的教師而言,的確是一個挑戰(zhàn),這就要求教師要從一個育人者轉化為學習者,真誠的學會傾聽,鼓勵學生以探索的態(tài)度對教師提出質疑爭辯,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成功中長大。同時教師又是一名成功的賞識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每一件“小事“,賞識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唯有如此,師生間才會相互尊重和理解,教師不再將自己的觀念強塞給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存在,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聰明才智,切實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生活融入地理,體味學習地理的樂趣
新課標提出:“學習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就是要求學生明白教學給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實際意義,因此,在教學時要關注課標,設計與其生活有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應用意識,使他們體驗到用地理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成功和快樂。例如:在講《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這一節(jié)可以設計以下與生活相關的問題:
(1)按照你的理解,將山谷風或海陸風的示意圖畫在下列方框中:
(2)假如海邊或山谷中布局了城區(qū)或工廠,從環(huán)境因素考慮,居民區(qū)或廠區(qū)布局在何處較合理?
(3)如果該山區(qū)是農業(yè)種植區(qū),山谷風對該地的農業(yè)種植有什么影響?
這組題充滿生活氣息,第一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問題、作圖能力。第二、三題把山谷風或海陸風與城市或工業(yè)區(qū)布局相結合,與農業(yè)生產相聯(lián)系,這些與生產、生活中密切聯(lián)系的地理知識,讓學生感受的不再是枯燥的地理概念、深奧的地理規(guī)律,難懂的地理原理。而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實際問題,學生樂于訓練,并在愉快的心境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二、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探究的空間
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賦予了新的教學理念,寬泛的教學空間,使教師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得以解放,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各種媒體資源,并開展探究性地理教學嘗試。
1.讀圖法、圖文轉化法與啟發(fā)式誘導法相結合。
地理學科的特點是地理學習突出圖像的觀察和應用,多種類型圖不僅是學習內容的載體,也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拐杖,在學習新的內容時,先鼓勵學生自己看圖,再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實到圖上。在圖中、書中,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來激活地理思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自己看圖,而且知道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2.比賽或辯論法。
在學習必修一第一章后,根據本章節(jié)內容,設計問題,組織學生分組比賽,或者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如可圍繞“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進行辯論。問題包括:“火星上是否有晝夜交替現象?如果有,其周期是多少?是否有適宜生命繁衍的溫度?是否有水?”通過辯論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同時也鞏固和發(fā)展所學知識。
3.問題討論法和談話法相結合
在新教材中,安排許多活動題,可以通過分組討論,難度較大的,教師可以通過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多階段不同層次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維,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例如:在講必修二《城市與城市化》可設計以下問題及看法:“城市是不是越大越好?在大城市過程中,怎樣確定城市發(fā)展規(guī)模的問題?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原則,不斷探索新的授課形式,通過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方式,是教與學的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共同發(fā)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