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喜軍
?
消防部隊訓練傷的科學護理及護理干預效果評價
吳喜軍
【摘要】目的 探討消防部隊訓練傷的科學護理及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北京石景山區(qū)公安消防支隊2013年~2015年參訓戰(zhàn)士230名,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采用科學護理干預方法。結(jié)果 研究組訓練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研究組GSES測試評分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通過科學的護理干預方法可以降低消防戰(zhàn)士訓練傷的發(fā)生率,提高訓練水平。
【關(guān)鍵詞】消防部隊訓練傷;科學護理;護理干預
作者單位:100164 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公安消防支隊后勤處衛(wèi)生隊
Scientific Nurs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Training Injury of Fire Brigade
WU Xijun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ublic Security Fire Brigade Rear Service Department,Health Team,Beijing 10016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ire brigade training injury of scientific nurs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 A total of Beijing Shijingshan District public security fire brigade in 2013 to 2015 years of training soldi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Results The study group training injury incidence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study group of GSEs test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sci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fire fighter training injury incidence rat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ining.
【Key words】Training injury of fire brigade,Scientific nursing,Nursing intervention
消防訓練是提高消防員戰(zhàn)斗力的根本途徑[1],然而,訓練傷嚴重影響消防戰(zhàn)士的健康。為了指導消防戰(zhàn)士在訓練中的自我保護,減少訓練傷,筆者選取北京石景山區(qū)公安消防支隊2013年~2015年參訓人員進行調(diào)查研究,并深入消防部隊進行護理指導,現(xiàn)將結(jié)果進行報道。
1.1基本資料
選取北京石景山區(qū)公安消防支隊2013年~2015年參訓戰(zhàn)士230名,均為男性,采用隨機數(shù)字分組法將上述患者分為2組,即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115名,年齡18~22歲,平均(19.2±1.4)歲;身高165~181 cm,平均(171±1.5)cm;體重46~64 kg,平均(53.2±1.6)kg。對照組115名,年齡18~23歲,平均(19.4±1.2)歲;身高163~180 cm,平均(172±1.4)cm;體重45~65 kg,平均(54.1±1.4)kg。采用SPSS軟件對上述兩組的年齡、身高、體重等方面進行分析,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給予科學的護理干預方法,具體措施如下:(1)密切觀察傷者生命體征:護理人員對每位來診的受傷人員,均應(yīng)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2]。護理人員要熱情、耐心,主動詢問傷情,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報告給醫(yī)生作相應(yīng)處理。(2)及時正確處理傷情: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固定部位的血液運輸功能,防止引起局部缺血性壞死[3];要準確記錄開放止血帶的時間并按時開放止血帶;正確使用 TAT,選擇正確的消毒劑及抗生素,每次換藥時要觀察傷口愈合情況[4],注意傷口有無紅腫及分泌物,縫合傷口要按時拆線。(3)加強健康教育:護士要在傷者首次就診后,對其開展健康教育,為其講解處置措施、注意事項,以保證傷情得到好的恢復。(4)建立傷情就診記錄:護理人員應(yīng)建立傷員傷情卡片,對其傷情及處置措施進行簡單記錄,并詳細記錄下一步處理方法及處理時間。(5)加強心理護理:由于訓練傷傷員,大多數(shù)為新兵,當出現(xiàn)訓練傷時容易產(chǎn)生擔心、害怕、沮喪等各種心理問題[5],因此,作為護理人員應(yīng)對其進行心理護理,消除傷員的心理障礙,樹立其戰(zhàn)勝困難的堅定信心,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以促進傷員恢復。(6)指導科學訓練:參照《健康教育手冊》知識指導戰(zhàn)士進行科學訓練,讓其學會如何在訓練中防止受傷。指導其重視訓練前的熱身運動,做到科學施訓,并為之分解示范訓練動作技巧,訓練的動作盡量安排先易后難,時間先短后長,循序漸進。
表1 兩組訓練傷發(fā)生情況對比(n,%)
1.3評價工具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進行評價[6]:該量表為單維量表,共10個項目,涉及個體遇到挫折或困難時的心理狀態(tài)。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5,重測信度為0.81,折半信度為0.91,各項目與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63~0.75。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訓練傷發(fā)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訓練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jié)果見表1。
表2 兩組GSES測試對比(±s)
表2 兩組GSES測試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GSES評分研究組對照組115 115 23.1±0.3*34.6±0.4
2.2兩組GSES測試對比
研究組GSES測試評分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jié)果見表2。
消防部隊訓練傷是指部隊在軍事訓練中發(fā)生的骨、軟組織或器官損傷[7],進而會引起功能障礙。在隨軍部隊衛(wèi)生員處理的訓練傷中,多以軟組織挫傷、骨折、關(guān)節(jié)扭傷、腰肌勞損、擦傷等最常見[8]。因此,作為隨軍護理人員要熟悉消防部隊訓練傷常見傷情處理原則,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若出現(xiàn)擦傷、刺傷等現(xiàn)象,輕者只需及時清潔傷口,嚴重傷口需要及時按壓動脈止血并包扎,送醫(yī)院縫合處理。若出現(xiàn)肌肉、韌帶拉傷,則應(yīng)及時用冷水浸泡、冰塊冷敷處理,如果條件允許的可使用氧乙烷噴射[9]。若出現(xiàn)肘關(guān)節(jié)脫臼,對于有能力的傷者可及時復位固定,對于腰椎脫位不可隨意搬動的傷者,應(yīng)使其平躺于硬板擔架或木板上,并及時送醫(yī)院。若出現(xiàn)骨折,應(yīng)及時用夾板、繃帶包扎固定,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移動,以降低傷者疼痛,若沒有夾板、繃帶,則可就地取材,然后緊急送往醫(yī)院治療[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訓練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GSES測試評分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通過科學的護理干預方法可以降低消防戰(zhàn)士訓練傷的發(fā)生率,提高訓練水平。
參考文獻
[1]焦愛紅,蔡創(chuàng)生.消防員常訓科目訓練致傷分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shù),2015,34(3):379-380.
[2]王媛,寧麗欣,李芳芳.某軍隊綜合性醫(yī)院住院官兵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分析[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3,34(4):373-374.
[3]張曉麗,陸?zhàn)?,喬夠?情景模擬訓練對改變高原部隊官兵訓練傷行為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12):4426-4427.
[4]袁學明.某部消防員訓練傷的成因分析及其預防對策[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29(5):376-377.
[5]王德才,高璐璐,潘瑋,等.海軍某部新兵訓練傷防治體會[J].人民軍醫(yī),2012,55(11):1060-1061.
[6]郝楠,易蕊,游宇,等.健康管理干預在特種部隊軍事訓練傷中的效果分析[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5,22(9):861-862.
[7]史玉蘭,楊會鎖,董宏彬,等.新兵軍事訓練傷發(fā)生的原因[J].職業(yè)與健康,2013,29(10):1258-1259.
[8]劉愛明.中醫(yī)藥對新兵訓練傷的防治策略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1(22):56-57.
[9]李單,黃開浪,汪賤民,等.新兵學歷不同對軍事訓練傷的影響[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2,40(2): 406,415.
[10]方芳,何艷.武警消防部隊新兵訓練傷調(diào)查及防治對策建議[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4,24(7):811-81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4.170
【中圖分類號】R47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04-02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