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潮華
摘 要:方方的《風景》和閻連科的《丁莊夢》中,作家選擇運用兒童亡靈敘事視角進行文本敘述。兒童亡靈視角賦予作品新奇、詭異的陌生化感受,在敘事功能上實現(xiàn)了敘述視角的突破,并在兒童與成人、生與死的雙重對比中展現(xiàn)作家的生命關(guān)懷,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豐富的文學世界。
關(guān)鍵詞:兒童亡靈;視角;《風景》;《丁莊夢》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5-0-01
小說是一種作者通過講故事來表達其思想的文學創(chuàng)作范式,視角的選擇是其如何準確表達思想的重要的形式問題?!耙暯侵笖⑹稣呋蛉宋锱c敘事文中的事件相對應的位置或狀態(tài),或者說,敘述者或人物從什么角度觀察故事。必須承認,觀察的角度不同,同一事件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jié)構(gòu)和情趣”。[1]本文意在簡論兒童亡靈視角的獨特敘事魅力,以及兒童亡靈視角背后隱含著作家的生命關(guān)懷。
一、陌生化的審美效果
通過形式上選擇荒誕的兒童亡靈視角來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題材,使小說營造出超現(xiàn)實主義的氛圍,給讀者以新奇、詭異的審美感受,從而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華萊士·馬丁在《當代敘事學》中指出:“敘事視點不是作為一種傳送情節(jié)給讀者的附屬物后加上去的,相反,在絕大多數(shù)現(xiàn)代敘事作品中,正是敘事視點創(chuàng)造了興趣、沖突、懸念,乃至情節(jié)本身?!盵2]《風景》中小八子講述的是自己父母和兄弟姊妹的故事,但他在出生半個月就死去了,并沒有與家人產(chǎn)生實際的互動。敘述者已死,故事的講述變得不可能。然而,在怪異的氛圍中,看似是不可能的兒童亡靈的敘事使筆者在構(gòu)建的荒謬之中感受到了故事的真實性,兒童亡靈敘事使作品擁有了直指人心的感人力量。
二、敘述視角的突破
首先,《風景》和《丁莊夢》是第一人稱敘事,雖然小八子和十二歲的“我”敘述的是活著的人的生活,敘述者和故事人物分屬兩個不同世界,但是敘述者與故事人物有親屬關(guān)系,在他們敘述故事的內(nèi)容時,反而會有代入感,有身在其中的效果。從而,增強了故事的文本的可信度。其次,死亡賦予了敘述者全知的敘事能力。一方面,亡靈可以自由全面的表達,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敘述者可以講述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他還可以窺探到故事中人物的內(nèi)心想法。《風景》中小八子可以知道“父親每次這么說都令七哥心如刀絞……他想他對父親的感情僅僅是一個小畜牲對老畜牲的感情”。另一方面,亡靈身份使得敘述者可以客觀冷靜的表達。亡靈身份脫離現(xiàn)實束縛的獨特性賦予隱含作者干預敘事的合理性,這樣隱匿其中的理性判斷不會顯得突兀和生硬,敘述者的思維和眼界可以高出他的實際身份和年齡。《風景》中在敘述者小八子可以看到七哥思想的鄙陋??偟膩碚f,這個視點制定了敘述者同各人物的雙重關(guān)系:他一方面同這些人物保持了親密的血緣關(guān)系,另一方面又不必介入他們之間嚴酷的生存競爭。兒童亡靈視角將全知全能敘事和第一人稱限制敘事的優(yōu)點統(tǒng)收入自己的敘事里,故事的發(fā)展不會顯得生硬,敘述者的視角可以照顧到故事的方方面面,而且情感上對于讀者來說,真實可信。
三、雙重對比下的生命關(guān)懷
任何形式上的變奏,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主題而服務。兒童亡靈視角兼具兩個特殊身份:兒童和死人。1、兒童視角“對自然、生命個體的原初本能的表達,補充了成人視角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歷史的角度的偏頗,拓展了文學的技巧空間”。[3]《風景》和《丁莊夢》兩個文本中,敘述人涉世未深,甚至沒有機會進入社會,他們的世界是定格在簡單里的,而他們面對的確是一個復雜的、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作家借以敘述者兒童身份的純?nèi)坏奶匦詠矸匆r成人世界的復雜與社會的生存秩序?qū)θ诵缘漠惢?、唯有死亡才能講述生的真諦?!讹L景》中的父母和兄長都十分羨慕已死去的敘述者小八子,他們都覺得被埋在窗下的小八子過得最舒服。在敘述者的冷靜敘述中,筆者感受到作者“生不如死”的主題表達,感受到了處于經(jīng)濟轉(zhuǎn)型期中人們的躁動,以及生活的困厄和處于底層社會的人的掙扎。要死者來同情生者,無不讓人感到令人窒息的絕望?!抖∏f夢》同樣如此,被敘述的陽間生活荒誕可怕,在艾滋病的蔓延下,隨著身體被病痛的侵蝕,人性的荒蕪也逐漸顯現(xiàn)。在敘述者和被敘述的故事人物之間,有兒童與成人的距離,有死與生的距離,還有在安寧與喧囂,幸福與痛苦之間的巨大裂縫。兒童亡靈視角的選擇,使得小說的主題和思想在極具反諷意味的氛圍中被傳達出來。
參考文獻:
[1]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2]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3]沈杏培.童眸的世界,別有洞天的文學空間 ——論新時期兒童視角小說的獨特價值[J].文學研究.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