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8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4-000-02
摘 要 禮儀文化是我國以儒家為主流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儒家經(jīng)典文化之一的《弟子規(guī)》分為七個部分:“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钡葍?nèi)容都闡述的孔孟中庸之道。正是當代兒童所缺失的外出待人接物和練習格斗類項目跆拳道時應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兒童啟蒙階段是身心發(fā)展的敏感期,是塑造幼兒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培養(yǎng)幼兒的禮儀意識的黃金階段。通過將《弟子規(guī)》與兒童跆拳道禮儀教學相結合來培育兒童學習者的禮儀精神。本文試圖提出將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的禮儀精神結合到兒童跆拳道禮儀教育實踐過程中去,為一線跆拳道教育工作者再建禮儀教育提供教學思路,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思想指導。
關鍵詞 《弟子規(guī)》 兒童 跆拳道 禮儀再建
一、兒童修煉跆拳道的禮儀教育再建需要《弟子規(guī)》的現(xiàn)狀
“以禮待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yǎng)和行為準則,而跆拳道精神“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這十二個字的前兩個字就是“禮儀”,它也強調(diào)禮儀在我們生活中和訓練中的作用。在小我們就學習《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禮”,我們主要以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為主,踐行“禮”為輔。通過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實踐來完善自身人格,而跆拳道也要求學員“未習武先習德”的教育思想,主張在練習跆拳道技術的同時就要先知道基本的禮貌、禮節(jié)準則和要求。在實際跆拳道練習中修養(yǎng)自身品格,而不是照本宣科的僅僅是學習理論和實戰(zhàn)技術,而沒有禮儀方面深入的學習。在我國大多只依賴于學校的禮儀課程設置,依靠學校來進行禮儀教育,而且形式單一,內(nèi)容簡單。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更需要興趣班的“余力學文”跆拳道禮儀教育,再一次將“禮儀”的內(nèi)涵精神貫穿于實踐中去,使學生知禮、懂禮、尊禮、守禮,最后踐行于禮。
二、兒童跆拳道禮儀教育缺失的成因
(一)道館教育“重技輕禮”的教育理念
杜威認為: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形成人格。但是在現(xiàn)實情況中,道館往往存在著“重技輕禮”的教學理念,而不是重在培養(yǎng)“文武兼?zhèn)洹暗娜瞬?,不能把禮儀教育放在首位。在實施禮儀教育的過程中,僅停留在對兒童進行跆拳道技術層面的教育,而忽視了在實際行動中對禮儀教育的運用,禮儀也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它是人們生活中具體細節(jié)的規(guī)范,因此更容易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應用。但是,目前的道館教育中,很少有專門的禮儀課程。雖有些道館能夠將禮儀納入課程,卻沒有一套完整系統(tǒng)的教育內(nèi)容,使得禮儀教育逐漸被邊緣化,甚至淡出部分道館育人的視野。正是由于道館禮儀教育的薄弱和缺失,許多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愿,不知道該如何正確體現(xiàn)自己對他人的尊重,結果可能更容易引起他人的誤解。還有一些道館雖然設置了相關的禮儀課程,并開始注意到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卻只將禮儀教育限于“走過程、擺形式”,忽略了對禮儀內(nèi)涵的詮釋,學生對禮儀教育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道館就必須統(tǒng)籌安排禮儀教育內(nèi)容,并且為了使禮儀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道館也應該使用多元的教育方式,而不能只局限在單一的技術講授。單一的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只是對學生進行了技術知識的傳輸,而不能對學生進行禮儀實踐,將禮儀的教授融合在跆拳道課堂的教學和平常訓練中去,才能授之于“禮”,施之于“禮”。
(二)家庭活動重“智”輕禮教育思想
現(xiàn)代社會,每一個孩子都被報名參加了不少的補習班、興趣班。從這個現(xiàn)象不難看出,家長對孩子都有著快速成才的熱切期望,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提高學習成績和忙于各種興趣班的同時,也讓我們不由得深思,誰來培養(yǎng)學生的禮儀素質(zhì),誰來在乎學生的禮儀教育呢?孔子認為仁根植于生活體驗之中。因此,在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加強家庭禮儀教育,對于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時至今日,雖然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面對傳統(tǒng)的家庭禮儀卻采取了否定與摒棄的態(tài)度,而不是進行科學的揚棄。在這種社會大環(huán)境下,雖然一些傳統(tǒng)的禮儀仍然影響著青少年的行為規(guī)范及行動,但在這些傳統(tǒng)禮儀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合時宜的規(guī)范,如因循守舊、不懂創(chuàng)新的精神。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意味著家長日常的言談舉止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將作用在孩子身上。因此,家長良好的禮儀形象、禮儀氣氛是十分重要的。家庭禮儀教育并不僅指一般的禮貌教育,而是對道德修養(yǎng)、對道德人格的教育。
(三)大眾傳媒及網(wǎng)絡對兒童世界觀的影響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網(wǎng)絡有各種的有害、不實信息和視頻傳入兒童的視域里,讓不懂事的兒童模仿視頻里面的角色去傷及他人。這將導致兒童的自我認識和修養(yǎng)曲折,然而很多時候不容易察覺、發(fā)現(xiàn),久而久之將生成一系列的問題。而《弟子規(guī)》正是對兒童啟蒙教育樹立了很好的禮儀規(guī)矩、道德規(guī)范的一本書,跆拳道即是能增強兒童體質(zhì)、體能的項目又能再次利用“禮儀”來嚴格要求兒童的言行舉止,將禮儀全完運用在師生之間和家長與小孩兒之間的交際和相處。
三、《弟子規(guī)》中禮儀教育思想對跆拳道的啟示
(一)道館運用《弟子規(guī)》中“孝”再建跆拳道禮儀氛圍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只有具有了孝順之心,他才能具有了一顆善良仁慈之心。一個人如果不能孝順自己的父母,怎么博愛而愛人?沒有憐憫、感激之心,又怎能被他人認可。幼兒的模仿性強,他們是在模仿中學習做人的。道館是孩子每周都要去參與訓練的地方,道館里面所有的孩子都是他模仿的對象,如果道館注重了禮儀的文化和氛圍,平時讓學員敬老愛幼,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這種善良的情感行為會深深地影響孩子的人格和性格的形成?!度纸?jīng)》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2],都是說明道館對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從《弟子規(guī)》禮儀內(nèi)容上對孩子的訓練和生活進行滲透教育,每天提醒孩子見到國旗、教練師兄,還有我們的父母、長輩們我們也是需要敬禮的對象。由此來表達我們內(nèi)心的感激之情和內(nèi)心的“孝”意。久而久之的道館禮儀熏陶和教育,就會內(nèi)化為孩子良好的禮儀習慣,形成良好的道館禮儀氛圍。
(二)家庭運用《弟子規(guī)》的“親仁”再建跆拳道的友愛情景
《弟子規(guī)》中指出“泛愛眾,而親仁”?!叭省奔词侵妇哂懈呱衅返碌娜?。品德的養(yǎng)成是后期教育形成的,需要很好的家庭重視力和家庭對禮儀的嚴要求。當然現(xiàn)實中具有仁德的人并不多,“流俗眾,仁者稀”。流俗,是指隨大溜的人。在現(xiàn)代社會司空見慣了,都是大海里的海浪,風哪里起就哪里飄,對自己沒有什么要求和追求的人。家長們都希望自己身邊有練習跆拳道的小朋友都是具有良好品行的孩子,這是家庭的希求,有這樣的希求,我們就要做到在實際生活中嚴格要求孩子的言行舉止,教會他們怎樣去結交這樣的“仁者”?!澳苡H仁,無限好”否則“不親仁,無限害”只會給兒童帶來無窮的禍害。跆拳道它是一項格斗類項目,將《弟子規(guī)》親仁精神再次貫穿于他們的腦海之中,他們出門在外就會形成懂禮、敬禮和行禮的良好習慣,就是這句話就是“近朱者赤”的現(xiàn)象,如果家庭未對他們的一言一行按照《弟子規(guī)》的要求執(zhí)行,那么他周邊的孩子就會沒有“近墨者黑”的道理。所以《弟子規(guī)》中的“親仁”思想就告誡家庭要教育兒童成為有大公無私的精神、有博愛的胸懷,應該智、勇、言、兼?zhèn)?,遵循中庸之道?/p>
(三)社會傳播《弟子規(guī)》中“謹信”再建跆拳道為人教育
“謹信”教育作為《弟子規(guī)》中啟蒙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它要求弟子要保持嚴謹有序的生活方式。《弟子規(guī)》在生活習慣上“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是在告訴我們要起居有時,韶華易逝,珍惜光陰。在跆拳道社會宣傳中都強調(diào)“準時”的習慣,準時參加跆拳道訓練、準時會面約好的伙伴,不能浪費自己的時間也要珍惜別人的時間。在跆拳道訓練當中對他們的時間觀念進行規(guī)范和糾正,形成一定的時間概念。在跆拳道服裝穿著上秉承“衣貴潔,不貴華”,衣服要做到干凈整齊,在跆拳道上課之前會讓參與跆拳道訓練的學員轉身整理自己的服裝,始終保持衣服的整潔,這是對老師與伙伴的尊重。在《弟子規(guī)》中有更詳細的“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就要求修煉跆拳道學員們平常生活中語言簡潔,不亂發(fā)議論,不隨便答應別人的要求,如果答應了就要履行責任,實現(xiàn)承諾。在跆拳道訓練里,因為是格斗類的項目就更需要誠信和尊重才能將跆拳道真正做到和睦的和別人交往。因此,誠信是一種品行、責任、道義和做人基本準則。
(四)教練運用《弟子規(guī)》中“泛愛眾”再建跆拳道的處世教育
“泛愛眾,而親仁”這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和諧?!胺簮郾姟痹凇兜茏右?guī)》中是“以博大的、平等的愛心對待社會公眾,每個人為自己努力的同時又能兼顧到他人、國家和天下”。平常的跆拳道格斗訓練中有很多新學員不熟悉環(huán)境、有出現(xiàn)矛盾這就需要老學員去寬容他們、愛護他們、安慰他們、主動帶著溫暖的心去和他們交流、玩耍,用心感受別人的需要,謙和、有禮貌的和他們交談,學會出生身邊的小事,這對每位學員也是一個鍛煉。探究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強調(diào)的是“天人合一”。而在跆拳道訓練當中要強調(diào)的就是“仁”與“武”的天人合一。
四、結語
《弟子規(guī)》作為一本至今被廣泛傳承的國學訓蒙著作,熟讀它能達到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目的。兒童在第一次踏入跆拳道課堂和進入社會之前,教導他們不論是在家里或是在外面的人際溝通的方式方法、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禮儀與規(guī)范,這對“兒童”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能奠定堅實的基礎。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難成方圓。施行禮儀教育要按照生活化的軌道,對實施禮儀教育的途徑和方式方法進行規(guī)定,加以大眾媒體的正確導向,家庭、道館和社會合理營造現(xiàn)代社會的禮儀氛圍。因此,如果把跆拳道練習與國學《弟子規(guī)》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容之一,大力推廣,這不僅是給了兒童跆拳道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的一個絕好空間和最佳平臺,而且對深化全面禮儀教育改革,推行素質(zhì)教育生活化。這對整個社會共建社會主義和平、民主、富強起到關鍵性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錢文忠.錢文忠解讀弟子規(guī)[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2] 李逸安譯注.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 張慧衡.論《弟子規(guī)》中的家庭教育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
[5] 范曉燕.《<弟子規(guī)>中的禮儀教育思想及當代研究價值》[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6] 岳維傳.中國跆拳道[ 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