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4-000-02
摘 要 文章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從體育運動的視角,研究影響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目的是促進大學生體育運動心理教育觀念的更新,為高校營造良好健康的體育運動心理環(huán)境,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障礙 因素
心理障礙是指做為社會個體的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會原因而導致的各種異常心理過程、異常人格特征的異常行為方式。當一個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難而對這些困難又自感無法克服時,會產(chǎn)生一種緊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的后果會導致其行為對本人和社會的不適應。大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時都會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體育心理障礙的產(chǎn)生影響學生正常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比賽,進而影響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整體教學效果。大學生是高校體育運動的主要參與者,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態(tài)度對體育課程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而且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已然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由此可見,對大學生的體育運動心理障礙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大學生體育運動心理障礙存在的危害
(一)體育運動心理障礙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大學生階段在年齡上處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過渡階段,而在心理上是由幼稚到成熟的過渡發(fā)展階段,在這一重要的過渡、發(fā)展階段,另外還有社會發(fā)展的價值體系和法律道德的約束,就會形成青年大學生特有的叛逆性格,從而會導致大學生消極行為習慣的產(chǎn)生,逐漸降低學生對體育的熱情與積極性,不適應感、焦慮感、壓抑感逐漸加強,各種能力發(fā)揮受到限制,降低體育成績,心理發(fā)展的失衡,進而影響大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二)體育運動心理障礙影響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
學生對體育運動有心理障礙會導致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產(chǎn)生抵觸消極的狀態(tài),若這種心理障礙始終伴隨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導致體育教學效果以及效率的雙下降。如果學生有了體育運動心理障礙,常常不愿意認真的聽老師的講授內容,也不會在意是否和老師有足夠的互動,甚至直接“逃課”,也有的學生因為對某些運動項目存在心理障礙,在課堂上不敢做動作,不能完成課堂任務,無法達到教師的期望值,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在課堂上的熱情度,造成教師和學生的雙壓力,教學目標不能完成,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也大打折扣。
(三)增加大學生社會交際壓力
體育運動是一項團體集體運動,如若不能和自己的同學教師處好關系,心理失去平衡,則會處于一種孤獨壓抑狀態(tài),從而不能和其他學生進行很好的有效的溝通,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對抗行為。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下降,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與其他人進行溝通,這樣周圍人也不會愿意與他們一起運動。最終結果就是覺得體育運動枯燥乏味,交際壓力大,對學生的心理也會產(chǎn)生某種程度的影響。
二、體育運動心理障礙產(chǎn)生的原因
(一)客觀環(huán)境因素
大學的公共體育課程大多數(shù)是在室外進行的,所以會受到天氣、人氣、場地的影響,有一個有利的環(huán)境,才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更好的提高自己的鍛煉效率。相反,如果沒有這樣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懶惰的心理,這樣的懶惰心理進而演變?yōu)槟懬由踔恋钟|,久而久之會引起生理和心理的異常反應從而誘發(fā)運動性損傷,造成學生運動心理障礙。
(二)學生自身因素
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的最大的區(qū)別是身體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完成體育教學目標和體育教學任務。而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疲勞感覺是極易產(chǎn)生的,如肌肉功能失調、痙攣、感覺遲鈍、乏力等這些生理上的疲勞表現(xiàn),而體現(xiàn)在心理上則表現(xiàn)為精神渙散、怠倦、厭惡、緊張、反應遲鈍、不安等。如果學生帶著疲勞感去進行體育運動的話,往往伴隨著的就是意外的受傷,受傷后的學生會更加的排斥參與體育運動,所以由于學生本身的因素是學生逐漸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厭倦心理,產(chǎn)生心理障礙,消極參加體育運動,一旦有個別同學存在這樣的體育運動心理障礙后,可能就會影響其他同學產(chǎn)生同樣的心理障礙,最終影響整個教學活動。
(三)體育教師與體育課程設置的因素
體育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都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接受程度,體育教師是教學的指揮者和掌控者,教師不僅擔負著向學生傳播體育知識的責任,還承擔了傳授體育技能、端正學生思想態(tài)度的義務。但是體育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只把自己當作一名簡單的指揮者,過度的支配和控制學生,而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個體個性的發(fā)展,沒有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而根據(jù)學生的特長因材施教,會引起學生的情緒危機,并造成師生情感對立的局面。另外在體育教學中,課程設置單調,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往往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和方法千篇一律,也難以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所以高校體育教師除了自己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外,還要有足夠的耐心、責任心、使命感,以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角度出發(fā),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認真上好每一堂體育課,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從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得到教育和鍛煉。
(四)社會觀念因素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學校評價學生和教師的要素是考試的分數(shù)和科研能力,這就造成了不論是學校還是學生教師對于體育運動鍛煉的不重視,僅僅是把體育當作“玩?!?,或者簡單放松一下,不會有很大的精力來進行體育運動,對體育認識不足。其實體育作為一門健康的課程,它的作用不僅是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同時還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不怕挫折、敢于面對困難和失敗的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健康心理,通過體育課程過程使他們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寬闊的胸襟、豁達開朗的性格,樹立學生良好的自信心等。長期以來的社會固定觀念會影響人們對體育的認識不完善,這樣也會導致大學生自小對體育課程的認知缺陷,從而導致體育運動心理障礙。
三、體育運動心理障礙的對應策略
(一)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
學校提供積極的體育氛圍對消除學生的體育運動心理障礙有直接的推動作用。良好的校園氛圍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和興致,當校園充滿體育文化氛圍時,對學生來講也會同樣擁有較高的運動積極性。學校每年都要舉辦運動會,除此之外還可以開辦校級聯(lián)賽,如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和以及趣味競技比賽,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的體育運動環(huán)境。當有了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和豐富的體育文化活動,來豐富大學生活、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就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體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增加體育運動吸引力
體育教師的體育運動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高水平素質之下體育教師應精心設置課程內容,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手段難易交融搭配,吸引學生的注意,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而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要適當降低對他們的要求,鼓勵并加強對他們的引導,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動作,樹立信心他們的信心,以最后達到消除心理障礙為目的。
(三)學生樹立陽光心情,克服障礙心理
學生自己首先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要自己認識自己,人都有長短,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而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這樣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所以一定要肯定自己的優(yōu)點,善于發(fā)掘自己,這樣才能克服障礙心理,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
四、結論
大學生體育運動心理障礙的產(chǎn)生是由于客觀的環(huán)境因素、學生自身的因素、體育課程設置和體育教師因素、體育硬件因素以及社會觀念等造成的。所以積極改善校園體育氛圍,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安定的情緒,體育教師要有耐心且懂得變通,因材施教,學生也要自己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進度,與教師積極互動,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實現(xiàn)“雙贏”,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季瀏主編.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陸榮瑞,廖俊.大學生體育心理障礙歸因分析[J].體育科技.2007(03).
[3] 沈建兵.大學生體育運動心理障礙的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3.3.
[4] 王訪清.探索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心理障礙和對策[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