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4-000-02
摘 要 對綜合格斗在教學訓練、賽事推廣、實戰(zhàn)技擊的成功之處進行剖析,運用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邏輯分析法,為中國武術未來發(fā)展之路進行謀劃。認為:(1)應加強中國武術格斗搏擊教學,充分發(fā)揮各門派的特色技藝;(2)加大傳統(tǒng)拳術的推廣,摒棄落后的傳承思維;(3)積極進行賽事交流,防止閉門造車,要有不怕戰(zhàn)和不怕輸的精神;4、放眼未來,敢于從過去的輝煌走出來。
關鍵詞 綜合格斗 中國武術 啟示
一、前言
武術是中華名族智慧的結晶,是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其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內容就是技擊格斗。而近年來武術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的大多是各類套路競賽,舞臺表演等形式,而國內一些優(yōu)秀拳手很多都是學習國外格斗技術,很少看到中國武術門派登上搏擊擂臺,從而讓人們開始懷疑中國武術的格斗實用性。甚至出現(xiàn)一些負面的說法:武術等于舞術,太極拳是老年拳等一些言辭激烈貶低中國武術的說法,這使武術發(fā)展遇到很大困難。而十年來綜合格斗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fā)展,這對武術未來的發(fā)展道路起到了很好的啟示作用,對于我們優(yōu)秀的名族傳統(tǒng)文化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武術現(xiàn)狀
(一)門派林立百花齊放
中國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人民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之一。中國武術門派繁多,為世界武術史所僅見。各門各派,風格迥異,各有專門。少林、武當、峨嵋是俗稱的三大派。河南少林又分為紅、孔、俞三家;武當劍分三乘九派;峨嵋派有僧、岳、趙、杜、洪、會、字、化八大門。至于太極則有陳、楊、吳、孫、武、郝、常、李諸多門派,各門派中又有分支,如陳氏又有老架、新架、趙堡架等之分。而形意拳又分為山西派、河南派、河北派。據統(tǒng)計,全國目前已查明的所謂“歷史清楚、脈絡有序、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就有300多個。1中國武術雖然門派眾多,但各自為戰(zhàn),門派之間少有交流,相對較封閉,這照成了各派之間拳法風格特征明顯但不能很好的做到取長補短。
(二)重武德內涵修養(yǎng),格斗技巧性強但實用性較弱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2這是中國武者追求的幾種境界,講究習武先習德,對練習者德行品格的培養(yǎng)甚至超過了武技訓練。不管是南派北派,還是內家外家,各個拳種流派都有自身嚴格的門規(guī)理論體系,這些規(guī)矩大多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影響,強調仁、義、禮、智、信的人生觀,對于師徒長幼之序也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從某中意義上講中國武術培養(yǎng)的是一個尊師重道、溫謙恭讓、有勇有智的君子形象。而武術的根本目的在于制人。中國武術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與發(fā)展,從實踐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一系列符合人體運動規(guī)律和力學原理的格斗技巧,對于招式的分解整合,應對辦法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其技法精妙無比,甚至可以說無懈可擊。比如說同樣是對方用拳進攻我頭部,太極拳、少林拳、中國跤、八卦掌、詠春拳幾個門派都可以運用自己門派特有的技法進行數十種不同的應對措施,且每一個都能產生不同的作用,可以截、防、攻、躲、迎、留等,由此可見中國武術技法之精妙。然而現(xiàn)在武術卻出現(xiàn)了一種囧境,那就是能說,能釋,能練但真正能用的少,能用在現(xiàn)代格斗運動中的人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還是紙上談兵,一味的停留在理論研究上,沒有上升的實用的高度。
(三)推廣傳承問題凸顯
受中國家族觀念的影響,中國武術對“正宗”和“名門正派”及其講究,一旦拜入哪一門派學藝,就不能再接受其它流派的技法,否則會被人嗤之以鼻甚至逐出師門?,F(xiàn)代著名格斗家李小龍年少時曽拜入葉問門下學拳,而后又留學美國學習拳擊、空手道、柔術等格斗技巧,其師門得知后被認為是不尊師命,在李小龍回國看望恩師時一度受到冷落,幸而其師較開明,后被李小龍武學思想所動,得以原諒。3這樣的實例在我國傳統(tǒng)門派中司空見慣。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也是中國武術對外推廣的一大阻力,楊氏太極拳開山鼻祖楊露禪三下陳家溝偷拳學藝,可以看出我國武術受門派和家族觀念影響之深。
三、綜合格斗現(xiàn)狀
(一)綜合格斗起源
綜合格斗的雛形可追溯至古希臘角斗與古中國的打擂,近代巴西的無限制格斗(Vale Tudo)開其先河,隨后李小龍在格斗理念與形式上的探索為其做出了貢獻,二十世紀末UFC的舉辦和格雷西家族將巴西柔術引入賽事,標志著現(xiàn)代MMA正式誕生。4現(xiàn)今社會比較常見的格斗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打擊類和控制,在這兩類技術中又分為多個流派;其中打擊類包括拳擊、跆拳道、泰拳、踢拳、空手道、散打等,常見的控制類技術有:巴西柔術、摔跤、柔道、桑搏等,縱觀國際一流運動員在格斗風格上雖然各有特點但其技術體系中肯定對打擊和控制都有所涵蓋,真正的做到了踢、打、摔、拿。綜合格斗則是海納百川,吸收各個流派的優(yōu)秀技法,讓各國格斗者在拳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華,這里沒有門派之見,只有練習者把自己對武技的了解用肢體語言展示出來。
(二)綜合格斗主要訓練方法
綜合格斗主要采用交叉訓練法,由多種針對性訓練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訓練,對練習者采用比較實際的格斗技術教學,沒有過于復雜的招式和花架子,只有針對進攻和防守的技術教學,目的明確即戰(zhàn)勝對手;同時為了保證運動員能達到最佳的運動狀態(tài)還有一系列的力量和穩(wěn)定性練習。通過參考國際上一些優(yōu)秀運動員訓練計劃可以看到他們的訓練一般包括:體能訓練(形體、生理機能、運動素質)針對性技術訓練(拳法、摔法、寢技、防守等)、模擬實戰(zhàn)訓練、營養(yǎng)及各種生理性或物理性恢復手段等幾個部分,而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訓練方法則是對拳手們進行的心理訓練,通過心理調控使自己在比賽中達到最佳競技狀態(tài),甚至有些選手利用心理戰(zhàn)術使對手在賽前和賽中打亂陣腳,“嘴炮”康納.麥格雷戈就是深諳心理戰(zhàn)的高手,經常在賽前用挑釁的言語激怒對手,在比賽中用滑稽的肢體侮辱對手,使對手失去理智從而被擊倒。
四、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1.中國武術門派林立,武技精湛,各有千秋,百花齊放,但家族觀念濃厚,各派之間真正的交流不夠,不能很好的取長補短和向大眾傳播;
2.中國武術內外兼修,由重武德,對于優(yōu)良品格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
3.綜合格斗圍繞實戰(zhàn)進行各種方法交叉訓練,中國武術技巧精妙但缺乏實戰(zhàn)性的對抗演練,在很大程度上還只停留在思維研究上;
4.綜合格斗包容性強,在擂臺上沒有門派貴賤之分,正宗之說,只要是優(yōu)秀的武技就能得到大眾的認同和尊重。
(二)建議
1.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武學禮儀和內涵文化,同時吸收現(xiàn)代優(yōu)秀格斗技巧,走中國武術特色道路,改變門派之見繁文縟節(jié)等陋習,吐故納新;
2.加強中國武術的實戰(zhàn)性訓練,學習現(xiàn)代訓練理論,把中國武術技法從理論上運用到實踐中,重拾大眾對中國武術格斗功能的信心;
3.政府部門加強對具有名族特色和代表性拳種、派別的扶持與幫助,加強武術界的規(guī)范化,使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技藝走出去,增加中國武術國際知名度;
4.學習現(xiàn)代綜合格斗賽事運營和推廣方法,去掉中國武術的神秘感,使之得到良好的傳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程大力、劉銳. 關于中國武術繼承、改革與發(fā)展的思索——由武術門派的淵源成因看武術門派的發(fā)展走向[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4(5):20.
[2] 王建華.名族傳統(tǒng)體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7.
[3] 搜狐娛樂.李小龍生平簡介[EB/OL]. http://yule.sohu.com,2014-1-19.
[4] 百度百科.綜合格斗[EB/OL]. http://baike.baidu.com,201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