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是義務(wù)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不僅包含有德育的教育因素,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對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位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還應(yīng)該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利用教材,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情感 態(tài)度 價值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傳道、授業(yè)、解惑,還應(yīng)該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等品質(zhì)。初中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正在逐步形成,可塑性很強?!芭囵B(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這是在新課改進程中的情感維度目標。初中語文是義務(wù)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不僅包含有德育的教育因素,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對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健康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每一位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然后不僅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還應(yīng)該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利用教材,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
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蘇霍姆林說:“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獲得集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成為信念、成為學生主觀世界的一部分。”情感與認知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師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充滿期待、信任。從而學生把學習轉(zhuǎn)化成內(nèi)部誘因,用積極良好的情緒主動地去感受、發(fā)現(xiàn)、探究、體驗、表達,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二、用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尼采說過:“要提高別人,自己必須是崇高的。”對于初中學生,他們對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非常關(guān)注??梢?,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教師要注意自身的形象,無論是在精神面貌上,還是思想作風、語言儀表等方面都要起到表率作用,以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作為教師,自身人格的魅力,勝過千萬句豪言壯語。記得我剛調(diào)入安富中學時,學校安排我去上初三畢業(yè)班。當時,學生心里有很強的抵觸情緒。我很明白學生的心思,因為我是從鄉(xiāng)村中學調(diào)入重點中學的,在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鄉(xiāng)村中學的老師素質(zhì)都要低些。所以,我并沒有為此生氣。由于初三時間緊,第一節(jié)課我并未對自己做太多的介紹,就開始上課。我叫同學們一起背誦一下以前學過的一些重點篇目,同學們扯扯笨笨,終究一篇課文沒背完。于是,我大聲朗誦起《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同學們先是吃驚,這么長的古文,居然能流利地背誦,然后慢慢地低下了頭,后來有些同學受到了感染,竟跟著我大聲誦讀起來。下課后,我又揮筆為同學們寫了一幅標語。同學們看到我那灑脫勁,更是驚呆了。一節(jié)課過后,學生改變了對我的看法。后來學生逐漸與我親熱起來,他們還喜歡上了我的語文課??梢?,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所起的重要作用。
如果教師沒有讓學生信服的人格魅力,久而久之,學生就不會把教師看在眼里,從不喜歡到不尊重,甚至于討厭??上攵?,這樣學生還會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教育,還會認真學習嗎?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煵粌H用自己的學識教人,而且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僅通過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用自己的靈魂去引領(lǐng)學生;不僅通過道理去說服學生,而且用自身行動去感化學生。課堂上,教師更要做到精神飽滿,威而不嚴,對學生既嚴格又可親;課外,教師也要嚴于律己,做到儀表端正,穿戴潔凈,舉止大方,語言文明,品行端正。
三、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不少課文都是名家的名篇,課文內(nèi)容里蘊含著興趣、愛好、意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信息。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內(nèi)容的信息對學生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直取。有些課文內(nèi)容的信息很明顯,可以直接利用。如魏巍的《我的老師》一課,作者通過幾件事來表達對老師依戀、思念的深厚感情。教師教學的時候,就讓學生對課文后面表達對老師不舍和難忘的抒情句地朗讀,培養(yǎng)學生熱愛老師、尊敬老師、懂得感恩的良好品德。又如朱自清的《春》,通過反復朗讀,理清文章的思路上,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大自然和春的熱愛之情,從而受到了潛移默化。
(二)挖掘。有些課文內(nèi)容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比較隱蔽,不能直接從文中看出來,需要學生通過對重要段落、重點句子、詞語的分析、理解或討論才能挖掘出課文里隱藏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比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通過對比的寫作方法,以及細節(jié)描寫,還有母親未說完的話,都令人深思、回味無窮,這又恰是作者傳情達志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所以,教師就引導學生通過討論重點句子,挖掘出課文內(nèi)容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思念、懺悔及自責之情,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堅強成長的品質(zhì)。又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可以采用讀美文、賞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析美詞的“五步品讀法”,讓學生挖掘出文中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生命如此頑強、要珍惜美好的時光,讓生命永恒。
(三)延伸。有些課文內(nèi)容的情感信息不太明顯,既不能直取,也不能挖掘。因此,就必須拓展、延伸課文,找出言在此而意在彼之間的結(jié)合點。如《蟬》一課,表面是揚蟬埋藏了十七年,為了活一個夏天,實際折射出生命的意義,要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生命。又如《故鄉(xiāng)》一課,魯迅說道:“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苯處熤灰卣?、延伸學生的思路,學生就知道:路,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自然界的路,二是指人生之路。
總之,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