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教育界關于英語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一直莫衷一是。由于對英語語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語法講解過程中使用的方法不當,許多學生句法概念不清、語言運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無遺。在推進英語教學改革的今天,我們強調的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樓閣。本文主要是以現(xiàn)在進行時為例子,對一節(jié)語法課的教學模式做一些探究。
【關鍵詞】語法 教學模式 探究
華中師范大學魯子問指出:有一種對英語新課程的誤解,以為英語新課程不強調語法了,甚至不教語法了。其實語法在語言教學中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英語語法的掌握是英語能力的基本功,而目前中國學生的英語語法的學習效果并不令人樂觀。有些教師只是對語法規(guī)則進行簡單的解釋。表面上學生一聽就會,大部分學生一做也對,但一到綜合運用時,就經(jīng)常各種時態(tài)混亂使用,導致失分較多。究其原因,除了概念模糊,粗心大意外,與教師的教學方法也不無關系。一堂課即使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和組織得當?shù)慕虒W內容,如果沒有適當?shù)慕虒W方法,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是適當?shù)慕虒W方法呢?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幾年來的研究實踐,總結了下面這個語法教學的模式。
一、激趣導入,初步感知
好的導入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調動學生的情緒,為課堂的發(fā)展作一個很好的鋪墊。 語法課的導入可以是一段笑話,一個游戲或相關資料片、圖片等。你的導入要注重審美性、形象性、娛樂性等,讓學生在獲得藝術的愉悅體驗的同時,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講的課題。
比如在上現(xiàn)在進行時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設計用一個游戲來開展教學。首先把全班分成若干縱排,每縱排為一組,然后分別發(fā)給每一組最后一排的學生一張紙,上面分別寫上表達“一些著名明星此時正在進行的活動”的一些搞笑語句,如,Liu Dehuai is eating chicken in the washing room。在老師說“開始”后,最后一排的學生即用悄悄話的方式告訴前面的學生這些搞笑例句,這位學生再把聽到的例句告訴前面的學生……,這樣依次進行下去,第一排的學生把所聽到的例句寫在黑板上或說出來。傳得最快、最準確的組獲勝。在這個游戲中,每個同學都有機會開口說英語,每個例句在學生中傳讀,因為每組的成員都關心他們合作的結果如何,因此,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黑板上的例句上。最后老師再對每個例句表示的意義一一講解,啟發(fā)學生舉一反三,說出更多的例句。由于這個話題有了搞笑成分,整個課堂氣氛異?;钴S。這既培養(yǎng)了同學之間相互協(xié)作精神,又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語法的運用,激起學習的欲望。
二、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操練
在學生感受到某一個語法結構之后,教師應該利用真實的語境或創(chuàng)設更多的模擬語境,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這個語法現(xiàn)象,使語法教學更加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有時課堂上會有意想不到的真實的情境,教師應靈活地把握。還是以現(xiàn)在進行時為例。有一次我在上課時發(fā)現(xiàn)有個同學在睡覺,我就問其他的學生:What is… doing ?這樣學生們不僅學到了He is sleeping.這個句子,而且還試著描述其他同學此時的動作,同時也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通過這樣的情景活動,可把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降低了難度,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三、開展活動,熟練運用
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初中學生性格活潑,思維活躍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言,調動起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主體意識,這樣學生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教師如能把語法規(guī)則活化為活動,把教學活動活化為交際活動,設計巧妙、難度適宜的游戲等活動往往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是現(xiàn)在進行時為例。在學生比較熟悉現(xiàn)在進行時的結構之后,教師給學生提供but這個詞,讓學生做一個 “接龍游戲”,即一個學生說完一個由but引導的并列句之后,下一個學生造句時須將前一個學生所說的從句內容作為自己的主句內容。比如:S1:My mother is cooking but I am doing my homework。S2:You are doing your homework but I am watering the flowers。 S3:You are watering the flowers but I am drawing pictures。 S4:You are drawing pictures but I am playing basketball。 這種開放式的練習,既練習了口語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法現(xiàn)象的理解。
四、小組探究,鞏固運用
我們在教學中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思考并總結運用語法內容。比如在學生比較熟練掌握現(xiàn)在進行時這個語法結構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每個小組給出一個特殊的活動場所,比如:操場、體育館或公園。每組分別請學生表演動作,讓其他學生運用句型”Is he/she +Ving”猜測他或她在干什么,在猜對之后讓小組代表把這個組學生的活動場面描述給全班同學。如:In the park ,Student A is flying a kite. Student B is swimming. Student C is boating …這樣一來學生既掌握了語法知識,了解了英語的語言結構,又學會了靈活運用語言,達到了語言交際的目的。
五、說寫結合,綜合運用
在掌握了一定的語法知識之后,學生雖然對某一種語法知識掌握得很熟練,但是一遇到幾種語法知識綜合運用時就顯得無從下手。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好本節(jié)課的語法知識,而且要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綜合使用各種語法知識。寫作的練習就是一種很好的實踐方式。由于初中的學生的寫作能力有限,還有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特別懼怕寫作,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先口頭討論、描述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小組內討論應該用到哪幾種語法,再把這些信息有序地整理成一篇短文。這樣進行長期的訓練,學生的語法綜合運用能力就能得到階段性的提高。如,在學完現(xiàn)在進行時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一幅圖:鳳凰山公園風景區(qū)。讓學生描述鳳凰山公園的風景和公園里人們此時的活動。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不僅用到現(xiàn)在進行時,如:Some women are drinking tea under the tree. Two girls are reading books in the chair.而且學生們還能用到以前學的一般現(xiàn)在時和 there be結構,如:Some birds are in the trees.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and green trees.
總之,教學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講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形式,語法教學也應該順應教學改革的潮流,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在運用中掌握語言。學生如果能夠在運用語言的實踐中比較輕松地逐步熟練和掌握語法,對他們以后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Yalden,Janice. 1983. The Communicative Syllabus:Evolution,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xford:Pergamum
[2]安美華,2000,大學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種種,《外語界》第3期
[3]陳慧媛、吳東旭,2011,任務難度與條件對EFL寫作的影響,《現(xiàn)代外語》第2期
[4]劉樹珍,2014,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初探,《東營研究》第五期
[5]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華東師大出版社,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