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剡^頭來看看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內容,不難發(fā)現(xiàn),只是一些枯燥的知識點,怎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呢?除了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外,還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還是以形象的學習為主,他們期望的是活潑生動的教學,這里說的“教學內容一體化”就是要將書本上的數(shù)學知識經過有機重組后形成學生喜聞樂見并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內容。怎樣使教學內容一體化呢?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數(shù)學知識離不開生活,數(shù)學活動更離不開生活。數(shù)學實踐活動的過程,就是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學生們熟知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使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產生過程,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教學時間單位這一內容時,我覺得如果完全按照書上的方法來教學,可能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教后面忘前面的情況,因為時間單位包括的知識比較多,每個單位的進率不盡相同。但如果使諸多的教學知識一體化,或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我開始嘗試,上課前我問同學們:“你們聽說或見到的活得最老的人有多少歲?”學生踴躍回答,有80、90、85、110、120、92歲等答案。我請了幾位同學發(fā)表了他們的意見,并將年齡寫在黑板上,要求同學們求平均年齡;然后讓學生算一算100歲的人活了多少個月,這樣就教學了一年=12個月;再讓學生算出100歲的人活了多少天,學生知道了一年=365天;逐個讓學生算出活了多少周,多少時,多少分,多少秒。在這個過程中也讓學生體會到人生是短暫的,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二、故事激趣、串聯(lián)
根據(jù)調查小學階段的兒童發(fā)現(xiàn)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學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低年段的小學生,這跟小學兒童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點是相符的。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記憶能力主要以“形象”為主。我們就要將教材中零散的知識點,通過故事串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投入到學習探索中。
如我在教學《克的認識》時,內容涉及1克的體會、天平的使用和稱其他物品的質量,內容比較多,而教材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簡單的知識點,并沒有系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時我就采用了故事串聯(lián)知識,使知識順理成章。一開始在大屏幕上就出示猴媽媽在把兩個桃分給兩個孩子,這時兩個孩子就吵起來了,都說對方的桃更重。我讓同學們想辦法,這時學生會想到用“掂”或其他方法來解決,我予以肯定,同時也比出了輕重。這時兩只小猴又吵了起來,要求分得一樣多。又讓學生想辦法,有的說用稱,有的說用托盤稱等等。這時猴媽媽推出一臺天平,又開始認識天平,并學會如何稱物體,分桃的事情就解決了。這時兩只小猴開始玩天平,一只小猴問:“1克有多重呢?”又引導學生開始探索,最后讓學生們自己用天平稱出不同物體的質量。這樣學生邊聽故事邊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三、實踐活動讓知識有機重組
新課標已把開展實踐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實踐活動是要學生在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圍繞一個活動主題就可以包含幾個知識點,并讓這些知識點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某班要去當?shù)氐娜齻€景點游覽,時間為8:00—16:00。請你設計一個游覽計劃。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要了解有關信息,如路線圖、乘車所需時間、費用、游覽所需物品等。要借助數(shù)、圖形、統(tǒng)計表等表述有關信息。要計算乘車所需總時間、每個景點的游覽時間、所需總費用、每個同學要繳納的費用等等。所有這些錯綜復雜的知識就靠一個活動有機地連在了一起。
教學內容一體化由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且互相配合、靈活運用,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興趣,使學生不覺得單調乏味,因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其可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的訓練緊密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