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葉圣陶先生的眼里,不待教師教而能自學者,為學習的最高境界。本文介紹了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巧用表格,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斷修改、完善,最終能夠自由運用表格,讓表格成為地理學習的新方式,為地理學習錦上添花,從而實現(xiàn)地理學習的新突破——不待教師教而能自學者,為學習的最高境界。
【關(guān)鍵詞】初中地理 巧用表格 地理學習 錦上添花
葉圣陶先生在《葉圣陶教育書簡》中說過: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在葉圣陶先生的眼里,不待教師教,而能自學者,為學習的最高境界。在我們的地理教學中,教師也要致力于“導”,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為學生的長遠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方法基礎(chǔ)。最近一段時間,我把直觀的表格運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F(xiàn)在,以湘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三節(jié)中的“青藏地區(qū)”為例,和大家一起見證,簡單的表格是如何成為地理學習的新方式,為地理學習錦上添花的。
一、自主學習,初步嘗試列出表格
羅曼·羅蘭說過: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因此好的學習方法,不是教師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至于學生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需要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與教育的藝術(shù)了。
在開始學習“青藏地區(qū)”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看到“青藏地區(qū)”這4個字的時候,你知道些什么?關(guān)于青藏,你了解它什么?你還想知道些什么?請閱讀學習材料,用表格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學生在閱讀材料后,基本上能列出一些簡單的表格,匯報自己初步的學習成果。如表格1和表格2:
二、教師引導,幫助學生細化表格
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教師要嘗試著點燃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火焰,啟迪他們的智慧,引導他們細化、美化自己的表格,把學習材料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整合到一起,而不再是簡單的碎片化的知識。
在學生展示自己初步學習成果時,我適時啟發(fā)他們:表格1和表格2可以合并嗎?老師想把青藏地區(qū)的所有知識,用一個表格展示出來。該怎么做?能幫幫我嗎?
學生在小組內(nèi)不斷地思考、交流、嘗試。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把關(guān)于青藏的知識進行重組與合并,還學會把自己的設想與別人分享,或是合理采納他人的建議等,最終形成本組的學習成果,并以實物投影的方式向同學們匯報。這是其中一個小組細化后的部分表格(表格3)。
三、適當調(diào)整,讓表格為學習服務
狄德羅說,有了真正的方法,還是不夠的;還要懂得運用它。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能總是牽著他的手走,而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在地理教學中,我們不妨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練習設計表格,學會根據(jù)任務或是知識點的不同,適當調(diào)整并美化表格。當學生體驗到因表格的直觀效果而帶來的便利時,就會積極地去運用它,在運用中會不斷地對它進行修改、完善,最終達到運用自如。這時表格就會成為地理學習的新方式,為地理學習錦上添花,從而實現(xiàn)地理學習的新突破——不待教師教而能自學者,為學習的最高境界。
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當學生學完“青藏地區(qū)”,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列出形式各樣的綜合性表格,甚至連關(guān)于“青藏地區(qū)”的歌曲、影視都羅列在內(nèi)的時候,我被鎮(zhèn)住了。此刻,我才深刻理解這句話:不是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你才相信孩子,而是只有相信孩子了,你才能看到希望。作為教師,我們要相信:行動就有收獲,堅持才有奇跡。其實只要我們敢于放手,善于引導,學生定會還我們一個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