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展、激勵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對教學過程有發(fā)展和激勵作用,通過教師的評價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促進和強化。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及時、合理的激勵性評價能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勵他們向更高目標邁進;即使是一般性評價,也能激發(fā)學生奮進,起到推動和督促作用。
案例一:武術(shù)課
教師在示范之后,把學生平均分成了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面對掛圖進行自學,課堂出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其中一個小組長組織能力比較強,他迅速將全組成員排成兩排,前后錯位站立,他站在隊前一手高舉掛圖,一邊大聲的讀著每個動作方法的描述文字,其他人根據(jù)印象中老師的示范,結(jié)合組長的“文字”描述一板一眼學的很認真。另一種是:其他三個組,幾乎是同一個模式,一組人圍在掛圖前,嘰嘰喳喳不知如何是好。看到這種情況,教師鳴哨停止了練習(我想他也不忍心打斷那個組織比較有力的小組)?!巴瑢W們,剛才我們這個組(老師把手指向練習比較好的組)的學習方法非常好,(老師把比較好的組的學習方法敘述給學生聽)其他三個組也在討論如何進行學習,但討論的時間有點長,俗話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光看不練,等于白干’,下面老師給你們?nèi)氲臅r間討論采用那一種方法進行自學,看那一個小組不僅方法好,練習次數(shù)多,而且學習效果好,準備好了嗎?開始!”再看學生的表現(xiàn),開始比較好那個小組,迅速按原來的隊形站好,組長讀的更認真、起勁,成員們練習更認真了,并且還每做一個動作加上了聲音“哈”;其他三個組在進行了短暫的討論后也開始了學習,課堂上掀起了你追我趕的學習熱潮。
就這么簡單,老師對一個典型(最先進行學習的那個組)表揚、激勵,更加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是對其他三個組的引導與鞭策,一句“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光看不練,等于白干”,再加上一個時間(30秒)的限制,就把全班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了起來。這就是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激勵性評價的發(fā)展、激勵功能的魅力。
二、診斷、導向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是對課堂學習效果的檢測,借此可以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這不僅能估計學生在多大成度上完成了學習目標,而且還能了解學習效果不良的原因,是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因素,還是學習動機等其它因素的影響,以便為教學的方法改進指明方向。
案例二:彎道跑教學
片段一:師:同學們請看我們場地,你們的場地都是一個圓,在圓上還有一道長長的切線,下面請同學們沿圓的切線跑進到圓上沿圓周跑,在跑的同時體驗一下,(1)由直道進入彎道跑時身體有什么變化?老師給你們3分鐘的時間,看那一組、那一位同學體驗的次數(shù)多,那一組的結(jié)論好,得出的結(jié)論請記在你們的卡片上,各組請開始。
各組成員在組長的領(lǐng)導下進行體驗,有的組組長指揮一個一個的跑,有的組組長帶頭排成一隊跑,有的一個人跑其他人觀察,并開始了討論,學生活動很積極。這時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組所有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沿圓周跑了起來,沒有停下,也沒有討論,老師趕緊走過去引導:“你們這一組練習非常積極,但是只練習不思考,不如邊練習邊思考進步大,你們說是不是?如果你們想進步大些,就看一下卡片上第一個問題,我認為問題能引導你們進步。你們看其他組做的多好,他們邊練習邊討論。這組的同學看了看其他組的同學又立刻按要求做了起來。
分析:課堂即時評價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它的診斷、導向功能,老師對這一組學生的及時評價,就不但起到了激勵作用,而且還起到了及時修正“航線”的作用。
片段二:老師做圓周運動的演示實驗。(用一網(wǎng)兜裝一排球,用一細繩系住網(wǎng)兜讓球做圓周運動)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的試驗和你的思考,請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跳繩一人牽拉一人做圓周運動,并結(jié)合上面的體驗,考慮我們的身體及四肢做那些變化才能順利完成彎道跑?老師給你們4分鐘的時間,看一看,比一比那個小組做的好,結(jié)論也正確。請開始。
學生開始試驗,大部分的小組是兩人一根跳繩一人牽拉一人做,其他人觀察,做幾次之后再換人,做完的同學相互交流體驗與看法。
4分鐘之后,老師停止學生練習,請名組發(fā)言交流自己的結(jié)論。教師在每組發(fā)言后都給以客觀、公正的激勵、引導性評價。
分析:通過一個演示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練習,符合學生對新事物好奇又善于模仿的年齡特點。在學生得出結(jié)論后,讓各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通過學生的結(jié)論來診斷學生是否達成學習目標,并在學生發(fā)言之后,給以客觀、公正的激勵、引導性評價,充分體現(xiàn)出了課堂教學評價的診斷、導向功能。
三、調(diào)整、反思功能
評價結(jié)果就是一種反饋信息,這種信息可以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體驗。教師據(jù)此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指導;學生據(jù)此變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從而使學習效果越來越接近預期的目標。
案例三:籃球課
教師的教授內(nèi)容是運球急停跳投及其在比賽中的應用。教師講解示范完畢,讓學生自愿結(jié)合分成四個小組進行練習,有三個小組的大部分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lǐng)下,進行模仿練習,但其中還有一大部分同學找不到門路,練習很是消積。授課教師停止練習吧,才剛剛分組練習不到一分鐘,不停止吧,的確有一大部學生在浪費時間,課堂教學幾近卡克。這時其中有一個技術(shù)較好的男生組,分成了兩組進行半場四對四對抗比賽,并且還有兩個裁判,其他看到他們比賽,有不少的同學便立足觀望。教師一看計上心來:“同學們,你們看這組男同學他們不但已經(jīng)掌握了急停跳投的技術(shù)動作,而且還正試著把所學和技術(shù)動作應用到比賽中去,下面我們這樣,給他們?nèi)昼姷恼故緯r間,我們來觀察學習,數(shù)一數(shù)在這三分鐘的有效時間內(nèi),他們每一個人用了幾次急停跳投,看看他們的技術(shù)動作是不是正確、優(yōu)美、有效,還沒有找到感覺的同學正好也學習一下,好不好?”三分鐘的教學比賽開始了,一組做,其他組觀察。三分鐘比賽完畢,然后老師、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其他三組通過觀察、學習也看清了動作要領(lǐng),比賽的這一組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之后教師又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
分析:這個課堂生成性資源,教師就利用的比較好,通過教師的觀察性評價,有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動作要領(lǐng),教師需要快速的調(diào)整教學,這樣一來,不但給這一組技術(shù)較好的男生一次展示的機會,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同時也給其他的學生一個觀察、模仿、學習的機會,更是技術(shù)學習-練習-應用的一個示范。課堂教學過程中評價的調(diào)整、反思功能也在此演繹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