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工作一直都是我國教育界中不可忽視的問題,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其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逐漸塑造的階段,因此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就小學班主任如何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為研究對象,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 德育教育 班主任工作
一、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意義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的基礎階段,是學生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逐漸接觸社會群體的一個特殊時期。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行為、心理都還處于未成熟的階段,可塑性強,但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卻明顯不足。在這個成長的特殊時期,他們的身邊就需要一個可以對其進行道德教育,使他們形成基本道德理念的角色,而小學班主任教師恰好就是這一角色的扮演者。
從人的全面發(fā)展角度來看,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對其進行其他方面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一個沒有良好道德素質的人,即使有再高的學歷、再豐富的知識都沒有辦法彌補其在道德上的缺陷。從教師責任的角度來看,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在于“育人”,而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就是“育人”的最直接體現。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有必要將德育放在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來對待。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德育內容空洞,脫離學生日常生活
從目前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的德育工作來看,很多情況下,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的道德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道德教育的內容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由于認知能力有限就導致了學生沒有辦法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道理,雖然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卻沒有辦法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會告誡學生要“尊重長輩”,雖然學生們都知道了要尊重長輩,但如何尊重,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尊重”,學生卻并不見得有所體會,以至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嘴里說著尊重長輩的話,行為上卻并沒有體現。也就是說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的道德教育往往僅停留于表面,卻沒有辦法對學生的行為起到指導作用。
(二)德育方式以集體教育為主要形式
大部分的班主任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往往會利用每周的班會時間進行,因為集體教育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時間對全體學生進行,因此集體德育是目前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對學生進行集體道德教育時,我們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即學生的道德基礎與道德水平并不完全相同,面對部分“問題學生”,如經常出現“打架斗毆”等不文明行為的學生,僅僅采取集體德育的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集體德育的形式并不能合理有效地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德育時間時間短、沒有計劃性
雖然大部分小學班主任會利用班會時間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但并不是每一次班會的內容都與道德教育有關。有很多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往往更側重于告誡學生你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你應該遵守紀律,你不應該大聲說話等等,而真正用于道德教育的時間確是極其有限的,同時也并不存在循序漸進地系統性的德育教學計劃。不管是道德教育的時間還是內容都是隨機安排的,道德教育的現狀大部分都停留在“想到了就談幾句”的狀態(tài),班主任教師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并沒有給予充分地重視。
三、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合理化建議
針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出現的以上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調整與修改:
(一)使德育內容更加具體且具有操作性
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目的在于使道德教育能夠指導學生的行為,將道德素養(yǎng)貫穿于日常生活。因此我們認為小學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就應該對道德教育的內容進行慎重地思考,從道德教育的內容能夠應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出發(fā)點。使學生能夠在德育方面做到“學有所用”,不僅應該孝敬父母,更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告訴學生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孝敬父母,什么樣的行為不是孝敬父母;不僅告訴學生要保護環(huán)境,更應該學生什么樣的行為是在保護環(huán)境,什么樣的行為是在破壞環(huán)境。將生活中的具體實例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研究對象,才能使道德教育更具體、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時也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采取集體授課與分別指導相結合的德育方式
針對大部分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主要采取集體授課這一單一形式進行的問題,首先我們要肯定集體授課是存在一定優(yōu)勢的,它可以在全時間內對絕大多數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對于部分問題學生,教師僅僅通過集體授課的方式并不能提高其道德水準,因此我們建議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集體道德教育的同時要兼顧個別單獨教育,即將集體授課與個人單獨授課相結合,針對小學生普遍存在的道德問題進行同時同地教育,而對于部分特殊存在的道德問題則采取有針對性的個別施教。只有豐富道德教育的教育方式,將兩種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生道德的水平,達到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目標。
(三)提高小學班主任教師對學生德育的重視程度
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各個方面中,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小學班主任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視程度。只有教師對學生德育有了充分的重視,教師才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時間用于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方面。當小學班主任對學生德育給予高度的重視,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采取何種方式才能更好的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同時也會無意識地增加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時間和頻率。除此之外,教師為人師表,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對學生道德水平的塑造更是有著直接的關系。
本文從對小學生加強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意義入手,提出現代小學教育中,道德教育應該居于重要位置的主張,并在觀點的指引下,對我國現階段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客觀的評述與分析,并以這些現存問題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有針對性地解決。希望我們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方面提供的見解可以使工作在基礎教育第一線的班主任老師們有所啟發(fā),有所思考!
參考文獻
[1]張梅梅.喚回道德體驗促進道德發(fā)展——基于中小學思想品德課視角[J].成功(教育).2011(24)
[2]夏俊麗,陳惠賢.小學德育課程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J].教育與考試.2009(03)
[3]廖秋梅,陳冬林,陽錫洲.美國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概況、特點及有益啟示[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