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有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厭惡寫作。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為了使學生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我認為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開展豐富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將學生優(yōu)秀習作打印成冊,讓學生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其次,作文備課要有創(chuàng)意:要找出本次習作的有創(chuàng)意、有創(chuàng)新的部分,并把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思維作為激發(fā)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從而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然后,指導要從細處入手、點滴抓起:注重學生日常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日常的閱讀教學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注重日??陬^作文的訓練,注重日常學生譴詞造句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作文指導課范例的剖析。最后,改變以往作文評改的方式:建立一個新的評改模式和評價標準,讓學生也來參與自己作文的評改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評語要有新意和激勵性。相信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一切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以學生為本,在不久之后許多學生一定會消除對寫作文害怕的情緒。
作為語文老師我覺得應從幾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一、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小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致的觀察、發(fā)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于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后,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二、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yǎng)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fā)育不全,很難激發(fā)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并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保ā堵勎乃噭?chuàng)作》)。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xù)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胺e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yǎng)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范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fā)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后放,從仿到創(chuàng),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三、學生應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應該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
(一)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學的優(yōu)美,在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這課后,就讓學生為以后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二)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讓學生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以寫聽到的,可以寫看到的,也可以寫想到的。比如:每當學生學完一篇課文,每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四、注重結合實際情況及時指導
小學生的知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教師要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情況及時指導。大家都知道《一株紫丁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在教完這篇課文后,教師應該舉行一次“我最喜歡的××”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人(不管是自己的親人,還是別人)用幾句話描述出來。這樣一來,同學們寫作文的時候不但有寫的,而且寫出來的文章能吸引讀者,同時,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
五、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fā)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顏色很多的“五彩繽紛”,于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你今天作文里用的五彩繽紛一詞用的真好,希望你在今后寫作文時,能像今天這樣多用好詞,你的作文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的!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學生從閱讀中發(fā)現生活,理解生活,認識生活。在學生無法讓作文與生活建立聯系的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發(fā)現、認識和感悟生活,從而積累作文的素材,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全面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要將作文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其次,要根據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類指導,分層訓練,讓學生在不同的層面上學有所得,練有所進,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另外,要打破傳統的作文教學格局,力求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發(fā)掘寫作源泉,實現作文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