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語文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而課外閱讀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思維,增加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小學語文屬于基礎性課程,應該不斷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本文筆者就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進行了幾點指導。
【關鍵詞】小學 語文 閱讀
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關于課外閱讀的意義,眾說紛紜?!罢n外閱讀可以鞏固課內所學過的讀寫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課外閱讀能拓寬知識面,陶冶情操,培養(yǎng)自學能力,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體語文素質,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等。新課程改革更關注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學生也就有了更足夠的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開辟\"課外閱讀\"這片綠洲。讓孩子盡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課外閱讀中,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快樂的。
一、重視課外閱讀情境創(chuàng)設的選擇
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應該注意對情境的選擇,將課外閱讀中的人和物進行情景模擬。正確的情境選擇有利于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展,能夠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情境的選擇是課外閱讀情境創(chuàng)設的基礎步驟,對情境選擇的注重也是情境創(chuàng)設的內在要求,否則就會失去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目的。比如:在小學三年級的課外閱讀階段,可以為學生推薦《我要做好孩子》《我和祖父的園子》等文章。在閱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真摯的情感,根據(jù)書中的角色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書中的不同人物角色進行分配,根據(jù)不同的故事內容進行情景模擬,然后讓學生朗讀文章,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情感內涵,也能夠充分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增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在自主閱讀中,學生也可以借助這種方式進行閱讀,全面掌握閱讀內容的情感表達方式,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提高。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讀書
1.誘導法?,F(xiàn)在很多小學生不喜歡讀書,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好動愛玩,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閱讀的功能。所以,語文教師必須要利用各種機會,用舉例說明的方法來告訴學生讀書的樂趣和作用,讓他們明白讀書能給他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和作用。當他們明白理解之后,我們還要使用一定的對策,比如給他們講解一些成語故事或者中外名著,講到精彩部分的時候戛然而止,就像是我們成人聽評書一樣,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能動性。
2.激趣法閱讀。俗話說“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彼裕瑸榱四軌蜃寣W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在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激發(fā),對于他們身上的一些“發(fā)光點”,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要不失時機地去贊美他們,當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時,他們一定會沾沾自喜,今后會更加努力地參與。另外,班級內還可以開展一些閱讀比賽,把學生閱讀到的內容進行展示,通過更多的途徑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3.語文教師以身作則。古語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筆者以為,在每周的固定閱讀時間,我們就要以身作則,跟小學生一道參加閱讀。語文教師也要和學生一起來讀書做筆記,寫讀后感。這樣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很有用處,當看到老師還要閱讀的時候,他們也就沒理由自己不參加閱讀了。
三、開展多項活動,鞏固閱讀成果
小學生的意志品質正處于逐步形成中,他們恐怕不能持之以恒地堅持閱讀,教師就要想方設法開展有關閱讀方面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例如,讀了童話、寓言及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之類的文章后,開展“講故事比賽”;還可以在每周的晨會上舉行“書報信息交流”,介紹從課外書報中獲得的有關信息、國內外新聞;還規(guī)定以小隊為單位定期辦不同內容的“墻報比賽”、組織“閱讀比賽”、“演講會”等這樣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比賽中得到鍛煉,既活躍了精神生活,又能在各項訓練中自我提高。記得有位偉人說過:“做一天的好事容易,做一輩子的好事就不容易了”。閱讀貴在堅持,要讓閱讀形成一種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家長、學生的共同努力。閱讀習慣一旦形成,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
四、面向現(xiàn)實,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使課外閱讀扎實、深入地開展下去。要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愛護書報的好習慣等。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邊讀邊思考,就是與讀物中的人物進行對話的過程,是將作者的思想進行內化的過程。許多同學閱讀時顯得比較粗糙,靜不下心來,這就妨礙了與讀物在心與心碰撞的層次上的交流。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促使學生能靜心閱讀,這樣他們才能神游于讀物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感受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將讀物深入地閱讀下去。
學生的閱讀如果只局限于個體經(jīng)驗,不能與人分享的話,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閱讀的興趣與作用??陀^地講,學生只有在閱讀過程中嘗到甜頭,獲得成功的快樂,才能產(chǎn)生繼續(xù)閱讀的動力。也就是說,不能忽視閱讀的功利性。我們可以采用讀書交流會、介紹好書、寫讀后感等方法,引導學生說出在閱讀中的所得所感。這樣不但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而且可以考察他們與書中人物的融合度,可以感受他們受作者影響的深刻度。
總之,課外閱讀不僅是學生開闊眼界、儲備知識、訓練能力的有益橋梁,更是大語文課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學習,讓課外閱讀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振.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初探[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3(28):52
[2]崔剛.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初探[J].都市家教月刊,2010(7):45
[3]唐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課外閱讀:中下,2012(2):71
[4]余芳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教學[J].課外語文:下,2015(8)
[5]徐素蘭.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意義和誤區(qū)[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