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語文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自己的個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心得
1、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chuàng)新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過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后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可以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人合作,與老師交流等。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進一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茖W研究證明人的潛能在一生中大約只開發(fā)5%,那么,還有95%的潛能處于待開發(fā)狀態(tài)。這說明,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自己質疑并解疑的。這時的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調,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選出認為最優(yōu)秀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向全體同學進行展示,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功能,使全班同學都能詳細地看到展示同學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此教師可適時進行調控并提出相關問題,以引起全班同學更深層次的思考。
3、大量讀寫,嚴字當頭,讀寫結合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多筆漸重,睡少枕長新”,“不學詩,無以言”,大量閱讀會使人的語言不斷豐富,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并掌握語言的搭配組合,情感的表達方式,讓人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千變萬化,無窮的魅力和強大的生命力??梢姶罅块喿x對寫作文有多么的重要??!多讀理自現,沒有讀的實踐和真正領悟讀的內容,寫作語言從何而來?老師讀懂了,再引導學生閱讀,邊引導,邊提示,邊點拔,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作文教學不能偏廢“文本”教學!重視課本教學是新課標的要求,語文課中要求學生背誦的,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老師要不定時抽查,并讓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好詞、好句等。學生只有多讀,多寫,掌握一定的好詞好句,并真正理解其含義,才能轉化吸收為自己的東西,為寫作文做好鋪墊。有的學生不愛讀,不愛寫,就要想方設法強迫他讀寫,嚴師出高徒,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做讀書筆記,以摘抄為主,定期檢查。同時,老師也要做好表率.把書帶到教室和學生一起上自習課。老師愛讀書,學生才能跟著你讀書。老師還要時常和家長們多溝通,密切配合,嚴格要求他們,學生才會養(yǎng)成讀寫的好習慣。
除此之外,學生要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是積累寫作材料和練筆的最佳途徑,學生可以把每犬聽到的、看到的、感悟的,可以通過日記的方式無拘無束的展露出來多積累生活和感受,也包含情感。老師要多帶學生出去開展活動,把學生帶到社會中去,大自然中去,教會學生要有好奇心,用心去發(fā)現新事物,老師要把自己的所見所感描述給學生聽,讓學生帶著感受去重新發(fā)現,去欣賞回味。學生之間還可以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這樣學生寫的日記就不是千篇一律,內容就會很豐富,就能寫出真情實感,達到練筆的日的。學生寫好了日記,也要為他提供展示的平臺讓他展現自己,促使他去多修改和完善。寫得好的,先讀給家里人聽,到了學校再讀給同學們聽,同學之間還可以相互交流寫日記心得。老師要及時多表揚,多鼓勵!很多學生對寫日記很頭疼,老師要正確引導。我對學生的要求是:一句話也可以。但一周之內,要有一篇長一點的。這樣學生都很喜歡,就會心甘情愿去寫,去完成。
4、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
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答對了或者答對了、答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常做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薄斑@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參考文獻
[1]周文學.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期刊論文].青春歲月,2013(18)
[2]王雪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芻議[期刊論文].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