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教版低年級語文實驗教材倡導“多認少寫,提早閱讀”的識字教學理念,識字量比較大。而且這些字不僅要求在本課中能認讀,還要求能逐步過渡到在其他語言環(huán)境中也能認識。這給我們的教與學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關(guān)鍵詞】課內(nèi)資源 興趣 趣味性 培養(yǎng) 課外資源
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以反復誦讀甚至書寫及至熟記于心為主要手段,識字成了一項極其枯燥的學習任務(wù)。再加上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xù)的時間很短,學習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有效的學習時間,充分挖掘課內(nèi)各項資源,改變教學方法,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讓孩子樂于識字,首先必須要培養(yǎng)識字的興趣,因此,我們要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愉快地識字。
1、創(chuàng)設(shè)輕松愉快的識字情境,培養(yǎng)孩子的識字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币寣W生有識字興趣,首先要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于暢所欲言,所以老師應(yīng)該著力創(chuàng)設(shè)一種平等、民主、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shè)一種孩子喜聞樂見的大情景,在這種情境下,教師像朋友那樣將識字內(nèi)容、識字方法因繁就簡地融入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中,孩子學習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學《菜園里》這一課時,就讓孩子從家里帶來了各種蔬菜,把教室布置成了一個菜園,入口寫上了大大的“菜園”兩字,就像芝麻開門那樣,每個小朋友要進入菜園必須先要叫門——“菜園”,進入菜園后,到每一種蔬菜旁邊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蔬菜,再認一認、記一記蔬菜名,一一對應(yīng)記牢后可以挑選喜歡的蔬菜搬到自己“家”,然后老師舉卡片,小朋友快速讀出,并舉起相應(yīng)的蔬菜,接著用自備的詞條卡給它們貼上名字小標簽,最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各種蔬菜的顏色、外形等特點,隨機識記其余生字。小朋友個個學得興趣盎然,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就記住了本課生字,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2、發(fā)掘教材蘊涵的趣味性,引導孩子樂于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了教學的第一目標。怎樣讓孩子樂于識字,能主動識字呢?
(1)看圖講故事,隨機識字。
人教版新教材是一套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教材,每一課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能夠極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于是我先讓孩子看圖說話、講故事,再隨機出示孩子故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字詞,引導識記。如:第4課,13頁,情境圖中出現(xiàn)了“大米、土地、馬、兔”幾個詞語,要求學習其中五個簡單的漢字。我先讓孩子觀察畫面,發(fā)揮想象,編故事、講故事:“有一匹馬,馱著一袋大米在路上跑,旁邊有一塊塊土地,不知什么時候,米袋破了一個口子,大米漏了出來,灑在大路上,兔子看見了,急急地追上來……”隨著故事,我隨機出示了“馬、大米、土地”這幾個要求認識的字,學生把它們與故事聯(lián)系起來,很快就記住了。
(2)利用造字規(guī)律,集中識字
漢字的造字方式主要有象形字、會意字和形聲字,幫助孩子了解一些漢字特點,了解一些漢字造字的規(guī)律,將能極大地激發(fā)孩子識字的興趣,拓寬孩子的識字空間。如《口耳目》是一課象形字,我先出示象形文字,讓孩子猜猜這是什么字?然后出示相應(yīng)的圖片,使孩子恍然大悟,接著不失時機地出示相應(yīng)的漢字,并告訴學生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造出這個字的。這樣的字還有很多,想學嗎?最后,在學完這課生字后,孩子們不但牢牢地記住了這些生字,還找到了一些文中沒有的象形字,相互交流,大大豐富了本課的識字內(nèi)容?!度赵旅鳌肥且徽n會意字,三字經(jīng)式的構(gòu)文方式不僅使孩子讀起來瑯瑯上口,而且對孩子記憶字形,理解字義都非常方便,課后,我又組織了“當當小作者”,再編一篇這樣的文章,孩子為了要當小作者就多方收集這一類的字,這不,又多認識了很多會意字。
3、重視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孩子識字能力
一年級上冊全書要求認字400個,寫其中的100個。據(jù)統(tǒng)計,這400個字的覆蓋率可以達到小學生常用閱讀材料中的50%左右。因此,我們要重視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孩子的識字能力。
(1)在預習中讀準字音。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孩子自主識字的過程,可以指導孩子讀準字音,先讀讀生字條中的字,認識的旁邊打個小五角星,不認識的去文中圈出來,讀讀上面的拼音,記住字音,然后再去讀讀生字條中的字,會讀了,把拼音朋友請來,寫在字的上面,以便鞏固。
(2)在教學中鞏固字形。經(jīng)過課前的預習,課堂教學時,老師再有意識地問問“誰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組織大家匯集好的記憶方法,集思廣益,學習互補,可以鞏固字形的識記,掌握最佳識字方法
(3)在閱讀中理解字義。閱讀并不是單純的朗讀,它可以幫助我們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字義,從而強化識字。如在教學《雨點兒》這一課時,“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蔽覇柡⒆樱骸坝挈c兒是怎樣飄落下來的?”孩子們無法單純用言語表達清楚,他們借助了手勢、動作,明白了雨點兒是隨風輕輕落下來的,從而強化了“飄”字“風字旁”的記憶。同時,我問孩子“小船漂在水面上”,能用這個“飄”嗎?答案當然是不能了。因為小船是漂在水面上的,要用“三點水”的“漂”。這樣,學生不僅認識了“飄”和“漂”,而且理解了意思,區(qū)分了用法,同時又強化了字形的識記。這樣一來,就極大地提高了漢字學習的效率,增加了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漢字學習是一個反復的、長期的過程,盡管新教材第一學段的識字任務(wù)相當?shù)闹?,但如果教師能合理開發(fā)識字資源,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并創(chuàng)造多種途徑、多種方式,讓學生樂于識字、善于自主識字,讓學生在快樂的識字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