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英語構建以活動課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樂中學。最大量地增加學生的參與量,要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感覺到語言是實用的?!队⒄Z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小學英語教學應“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是任務型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任務型 教學 小組 合作
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英語構建以活動課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樂中學。最大量地增加學生的參與量,要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感覺到語言是實用的。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了小學英語教學應“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的要求。什么是任務型教學呢?小組合作學習是任務型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途徑。下面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探討。
一、任務型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含義
以任務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是進20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fā)展形態(tài),任務型教學所要關注的是學生活動要有意義,要有目的,要做成一件事情,是為了做成一件事而進行的一種活動而不僅僅是機械地進行語言操練,這就是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理念。這種課堂上語言的溝通和學習者之間的相互影響是通過“task”來實現(xiàn)的。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交流、合作、互動的過程,很多任務都是通過pair work和group work合作完成的。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痹S多專家也提出:“大力發(fā)展相互協(xié)作、合作的小組活動。”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焙献鲗W習是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的。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教師把全班60名左右的學生分成人數(shù)不等的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內(nèi)或小組間的英語合作實踐活動,這樣便于形成英語小組合作學習。
為什么任務型教學主張結對或小組進行練習呢?這是以心理學研究為基礎的。對學生而言,學習英語不能讓他們感到是一種負擔,要培養(yǎng)他們的樂趣,使他們在玩中學、做中學、畫中學、唱中學,在任務型小組和結對活動中學生旁邊也無人注意他們,心理壓力就得到分解,再者學生心理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是一個“l(fā)anguage user?!?/p>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英語學習是一種語言習得的過程,學生學習語言須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通過一定的任務而進行相應的語言交流,從而提高語言的能力。
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可以發(fā)揮學習尖子生的作用,以少數(shù)帶動多數(shù),讓他們都在練習中得到鍛煉,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在合作中不但讓好的學生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去幫助基礎稍差的學生,使他們通過練習也對英語漸漸產(chǎn)生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并能使他們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此,英語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必要的,而小組合作學習則是 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合作學習的全過程,何時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教師必須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臅r機。
1、進行“pair work/group work”的鞏固練習
英語教學的任務不僅要求學生能開口,而且還要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語言實踐機會。在PEP課本單元教材中a、b、c的安排上可看出,練習和學習語言功能是經(jīng)過準備階段的,三部分的安排體現(xiàn)了認知——記憶——內(nèi)化——激活——反饋這樣的訓練過程。
例如:PEP英語中,讓學生練習問答“What’s *** doing now?”
“He/She is……”編四個人組,一個同學做一個我們已學過的短語動作,(例如:“eating an ice-cream”他就做一個正在吃冰淇淋的動作)一個同學問“What’s *** doing now?”一個同學答“*** is eating an ice-cream.”或者“He/She is eating an ice-cream.”一個同學當小老師聽他們說得對不對,給予評論“Good! /Very good!/Cool!/Think it over……”這樣開火車一個個做動作,一個個問答,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降低了對話的難度,保證了每位學生有機會開口,為小組成員共同分角色演對話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學生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進行一些擴展性的學習活
動,給予學生一定的“task.”例如,學習完牛津英語四年級Unit 6 Don’t touch the monkey.教師請學生以“Don’t………”為題,根據(jù)課文設計各種各樣的圖標及標語。對于學習好的可以一個人完成任務,對于部分學生來說,但靠個人的努力難以完成“project”,這時可以組織合作學習,幾個人分別承擔“editor,designer,write”等角色,先自編語句,例如:“Don’t pick an apple.”再設計相應的圖標,共同思考,各盡所能,共同努力合作完成“project”。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也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樹立必勝的信心,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3、進行“discuss”或“debate”活動
語言的學習不僅在于語言知識的記憶,更在于語言的應用,并通過語言的
交流和思想的溝通不斷提高。因此,教師應結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一系列的“task”。如,組織一些有意義的“discuss”或“debate”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例如,學習六年級下冊Unit 4教師以“There was no…in my school 5 years ago.” 為議論話題,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再來匯報,明顯學生的語言更準確,談論得更全面,課堂氛圍更積極活躍。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文章的內(nèi)容常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還會出現(xiàn)彼此不同意對方觀點的印象,這時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讓學生們各抒己見、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總之,作為英語教師,只有切實進行教學探索,投入課堂改革的潮流中,
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任務型教學的重要活動形式,小組合作學習逐漸受人喜愛。因為在合作活動中以人為本,張揚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全方位地開發(fā)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和諧的發(fā)展。小組活動的開展是一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仍需進一步研究。
作者簡介:楊柳青,女,1980.6.23.在湖北省枝江市江漢路小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