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涉及面廣,揭示的自然現(xiàn)象復雜,科學是小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啟蒙課程。其課程教學目標就是要激起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激情,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陣地,多年的科學課教學,給了我很多啟示:
1 要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記得初踏工作崗位時,我對自然科學知識知之甚少,而領導卻安排我為自然科學專職教師。當時,雖然我沒有推辭,但覺得這門學科不是很受重視,也就沒在這門學科上下什么功夫。記得有一次下課的時候,我習慣性地早早走向三年級教室。剛走到門口,一下被孩子們圍住了。有的接過我手上的活動材料,有的接過我手中的教學資料。還有幾個孩子,拉著我的手,高興地說:“鐘老師,我們最喜歡你了?!蔽倚α诵?,蹲下來,摸了摸他們的腦袋,問他們?yōu)槭裁??他們天真地說:“因為你是科學老師??!”好一個可愛的理由,喜歡就因為我是科學老師。到了四年級、五年級、或者是以后,他們還能這么想,這么說嗎?高興的同時,又感覺到隱隱地沉重。走上講臺的我,面對下面那一雙雙充滿希翼的目光,更加明白了責任的分量。從此之后,暗暗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準則。不懂的知識就向書籍學,向同學科教師學;在校內(nèi)向其他學科名師學習各種教學方法,在校外向同行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我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
2 必須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
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但現(xiàn)在我感覺“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就像我們學校老校長所說的要有“一湖水、一江水、一海水……”這樣才能滿足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這才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豐富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將“一湖水、一江水、一海水……”循序漸進地如春風化雨般地輸送給學生。學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有讓學生的科學知識豐富了,我們才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我經(jīng)常反問自己,我是否不停地在一滴一滴地教給學生呢?誠然我做得不夠,但我仍然努力在做。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先后考取了專科和本科學歷;及時獲取、掌握最新的科學信息。為了增強課堂凝聚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注意在語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上下功夫。改進自己的教學語言,反復揣摩語句、語氣和語調(diào),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使自己的課堂語言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教師只有具備淵博的自然科學知識和教學基本功,才能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揭開他們心中的一個個謎團;只有這樣,才會將自己的教學建立在嚴謹?shù)目茖W基礎之上,傳授給學生真知。
3 注重積累教學經(jīng)驗,在教學實踐中,勤奮鉆研,拓展自己的教學視野
教中學、學中教,積累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教學才能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進修小教部的領導和教研員老師的不斷鼓勵和培養(yǎng)下,我多次被派出去學習、聽課,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學習新課程教學理念,聆聽名師們的優(yōu)質(zhì)課,他們那全新的教學理念、高超的教學智慧、輕松的課堂氛圍、精湛的教學技藝、鮮明的教學風格,所有的這一切都讓我心潮澎湃,羨慕不已。每次外出學習聽完課后,我總是反復揣摩講課教師的閃光點,我一面向老教師請教經(jīng)驗,一面在教學上研究,將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借鑒到自己的教學之中。
多年來,通過進修小教部的領導和教研員老師的跟蹤聽課,悉心指導,我多次參與了省、市、縣舉辦的教學大賽、軟件制作大賽、教學設計評比、教師基本功展示等活動,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我的課,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自制一些教具﹑學具進行教學,還讓學生收集資料、材料,和他們一起進行探討,做實驗,做小制作,促使他們對科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同時,我制做的教具還在盤錦市“第十一屆教育科技節(jié)”評比中,榮獲二等獎;為了增強教學的自信心,我積極參加學科帶頭人評選活動,并于2008—2011年連續(xù)四年被評為縣學科帶頭人,2010年被評為市學科帶頭人;2014年被評為市特級教師;2015年被評為省“百名研究型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我積極投身于教育科研,承擔了多次國家、省、市、縣的課題研究,所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獲獎。
4 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
在教學活動中,我把熱愛學生放在第一位,只要是我的學生,無論成績好壞,我都一視同仁。有了這種心境,師生之間就能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許多事情便迎刃而解。記得有一次上公開課,教學《空氣和我們的生活》一課,活動中我提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和動﹑植物之間有著怎樣的關(guān)系?”有一個小男生第一個高高地舉起了手,同時嘴里喊叫著:“老師我答,老師我答……”由于他平時很愛搞惡作劇,常常會擾亂課堂秩序,他這么積極反而使我感覺到心里很沒底,生怕他在公開課中會弄出笑話,但又礙于情面不得不叫他發(fā)言,就忐忑的說:“你就試著答一答吧!”只見他胸有成竹的大聲回答:“我們和動植物之間是哥們關(guān)系!”當時引起大家一片笑聲。雖然他的回答不是很準確﹑很完美,但我覺得他是用心在回答,是最經(jīng)典的回答。并使我感受到了他幼小心靈的善良與真誠,不自覺地給于了他鼓勵的掌聲。人的感覺是相互的,教師的真誠學生是能感受到的。從此之后,這個小男生對科學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總是認真動腦思考,積極發(fā)言,而且有著獨到的見解。每每此時,我就會心中暗喜,說不定在我的學生之中就會誕生一位大科學家。
在此,呼吁各位老師,并非只有“優(yōu)等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對那些“后進生”,應給予他們特別的關(guān)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讓每一個人都對探究活動有所貢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分享到探究的快樂。
我堅信:只有當學生接受了你這個人,才可能以主動的態(tài)度接受你的教育。
我平時的工作既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一腔熱血,更沒有驕人的成果。因為,科學教師是教師中的平凡人,我們天天重復著平凡的事,培養(yǎng)著平凡的學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些平凡的學生當中將來一定會誕生不平凡的人,因為對人類貢獻最大的是科學家。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科學教師其實做的都是有意義且不平凡的事。愿我們繼續(xù)在科學探究的路上,永不停歇,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