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xué)目標(biāo):
1:初步感知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
2:精細(xì)研讀文本,品味作者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反復(fù)推敲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
教學(xué)重點: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品味作者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教學(xué)難點: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激起學(xué)生學(xué)習(xí)的興趣
播放音樂《愛的奉獻(xiàn)》??傆幸环N聲音給你力量,總有一種話語讓你感動,總有一段文字讓你隱隱作痛。在我們享受幸福的時候不要忘記,有一群本應(yīng)該和我們一樣的人在苦苦的掙扎,他們更需要人們的關(guān)心。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jìn)楊絳先生的散文《老王》,和作者一起詮釋愛的真諦。
二:初步整體感知文本
朗讀課文,文中哪里可以體現(xiàn)老王的苦于善?
(1)老王的苦
1: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么親人。
明確:這一句簡短的話中,楊絳用了四個逗號,“有個哥哥”獨立,帶給人希望,讓人為老王高興,而逗號后面的“死了”讓人的高興瞬間變成了悲傷,“有兩個侄兒”之后的逗號,再次給人希望,讓人為老王高興,而逗號后面的“沒出息”又讓高興化為虛無,希望變成失望,“此外就沒什么親人”使人陷入絕望的深淵。這四個逗號強調(diào)突出了“死了”“沒出息”“沒什么親人”,讓我們讀者的情感波瀾起伏,感受出老王的至悲至苦。在這一句中,楊絳就是讓我們讀者對此產(chǎn)生閱讀期待。(那么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分角色扮演的朗讀,讓學(xué)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悟老王的孤苦與不幸。因為只有沉入詞語,讀出感情來,才能夠真正的走進(jìn)楊絳,走進(jìn)這篇課文。)
① 那么,既然逗號有如此大的魅力,我們能否在添加一個逗號呢,讓情感更多一層?
明確:在“此外”后加逗號,因為這樣可以再次掀起讀者的希望,老王還有其他親人嗎?而后面的“就沒什么親人”則讓他陷入絕望的深淵,這樣情感多義祠波動,也加深了一層。
2: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
明確:“破舊”可以開出老王苦,除了“破舊”外,“只是”這個詞可以強調(diào)老王的不幸。
3: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4:經(jīng)過一個荒僻的小胡同,看見一個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幾間塌敗的小屋
5:住那兒多年了
明確:“多年”長時間的住在破敗不堪的地方,“那兒”這個破敗的地方在老王心里根本算不上“家”,這個破敗的小屋承載不起一種“家”的概念,而且孤苦無依的老王在這一住多年,,因此,能看出老王心里無言的苦楚。
小結(jié):身體之苦:彎腰曲背,瞎眼殘年
生活之苦:塌敗小屋,三輪為主
精神之苦:孤苦無親,備受輕視
(2)老王的善
1: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瞎掉了一只眼
明確:“有人”大概是指那些人力車夫或者跟他生活很近的那些人。“這老光棍”是一種嘲笑的語氣,“大約”就是還不敢肯定,但他們卻四處傳播,看出當(dāng)時的世態(tài)炎涼,從別人眼中的不老實可以看出老王的老實和善良。老王的不幸更在于他被拋棄,被欺辱。
2:老王給“我”家送冰,愿意車費減半 ,還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同
3:胡同口登三輪的我們大多熟悉,老王是其中最老實的
4:送錢先生看病,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
5:老王在三輪平板的周圍裝上半寸高的邊緣
6:送香油和雞蛋
從老王與楊絳一家的交往中,“我”是如何對待這樣一個凄苦和善良的人的?
明確:老王有夜盲癥,給他吃了大瓶的魚肝油,看出楊絳的善良;老王給楊絳送冰,車費減半,楊絳當(dāng)然不要他車費減半?!爱?dāng)然”看出知識分子的清高,一種文化人的優(yōu)越感。老王送香油和雞蛋給楊絳,楊絳卻顯出一種害怕,對老王沒有真正得了解,為后文的愧怍做鋪墊。
三:精細(xì)研讀文本
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的愧怍。
1:開始幾個月他還能扶病到我家,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代他傳話了
明確:老王托老李傳話,我想至少表達(dá)了這幾層意思:老王病重了;老王需要錢;老王希望“我”去看望他。而楊絳恰恰忽略了老王病重的需要幫助的這一需要,楊絳沒有詢問老王的情況,連起碼的關(guān)心也沒有。時隔多年,作者才意識到這些,所以才覺得愧疚。
2: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的數(shù)不完?!抑x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jìn)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明確:那個時代買什么東西都要憑票,票根本不夠用,老王攢下這么多,實在是太珍貴了,所以作者數(shù)不清。老王把最重要的東西都給了楊絳一家,把楊絳一家人當(dāng)時不是親人甚似親人。楊絳根本不明白老王的用心,“我”嘴里說“我知道,我知道”,其實根本不知道。這也是作者多年后,當(dāng)楊絳寫這篇文章自我反思時之所以愧怍的原因。
楊絳的兩個“謝”字,看出的是敷衍的謝意,再加上兩個“忙”字:“趕忙解釋,忙去開門”,目的是想讓老王早點離開。這樣的害怕心理還體現(xiàn)在:明知道老王病重,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楊絳卻在十多天后才去問老王怎么了。楊絳這樣“害怕”是因為“距離”,在《干校六記》中,楊絳有個回答:平時總覺得污泥很臟,痰涕屎尿什么都有,可是把腳踩進(jìn)污泥,和它親近了,也就覺得滑膩而不嫌其臟,好比親人的了傳染病,就連傳染也不復(fù)嫌惡,一并可親。楊絳之所以害怕,是因為并沒有把老王當(dāng)做親人,而老王卻把楊絳當(dāng)親人,所以楊絳才覺得愧疚。
四:反復(fù)推敲,合作探究
1:再次閱讀課文,仔細(xì)推敲,楊絳覺的愧怍,那么現(xiàn)在楊絳知道老王當(dāng)時想要的是什么嗎?
明確:老王沒有什么親人,孤苦無依,受到別人的輕視,只有楊絳一家人送他魚肝油,照顧他生意,關(guān)心他,老王把楊絳一家人當(dāng)成親人,臨死前送香油和雞蛋給楊絳,不是要錢,但“我”還是給他錢。老王“站著等我”表現(xiàn)了他的隱忍和善良。這錢對他沒用,但他還是接受了。他想得到的是“親人”,他把最好的東西給了楊絳,但老王沒有得到“親人”。
2:第16段老王拿著錢和包雞蛋的方格子破布離開。作者說我不能想象老王是怎么回家的。請同學(xué)們發(fā)揮想象續(xù)寫老王回家路上發(fā)生什么事?
五: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作業(yè):楊絳對老王表示愧怍,如果老王有墓的話,楊絳會對他的墓碑說些什么?如果老王沒有墓的話,楊絳給他立碑,碑文上寫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