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將會起到奠基的作用,要想讓學生牢固熟練地掌握所學語文知識,教師就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陳舊的教學模式,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方法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注重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并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近年來,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和研究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一些體會,現總結出來,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一、確定學習目標,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學習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和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前一定要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而確定學習目標的前提是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課前檢測,以便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習態(tài)度等,那么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課前檢測、制定課堂教學目標呢?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進行。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潛在能力等進行分析,弄清了學生的基本狀況才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才能夠使學生達到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再次,教師除了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要認識到同一個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其教學目標也是不同的。因為不同的課題,其知識及能力的構成方式不同,學生在探究這些知識時,需要投入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語文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規(guī)律繼續(xù)發(fā)展。只有確定了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才會有方向,教學設計和計劃才有依據,教師才能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
二、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我控制力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愉悅、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里所說的自由、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就指教師為學生營造的課堂氛圍。以往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和記,學生一直是被動地接受學習,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因此,在新課改下,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倡導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情緒是積極的、愉悅的,他們可以暢所欲言、無拘無束,進而對語文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教學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時,學生總結了“植物旅行依靠的辦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思考討論:生活中其他植物要旅行,依靠的是什么辦法?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等過程總結出了生活中常見的植物的旅行方法,不僅拓展了自己的視野,學會了課內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而且這些知識都是靠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獲得的,使他們產生了很大的成就感,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進而促進了他們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形成。
三、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語文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宗旨的基礎學科。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教師依靠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這種單一的教學手段,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感到語文學習枯燥乏味,學習效率比較低下。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運用一些圖片、實物、模型等使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形象。再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活動中。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欲,思維能力,有利于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挖掘他們的潛能。此外,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爭取每節(jié)課都為學生留出自由交流、總結反思、自主探究的時間,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鞏固所學知識。
四、教師在課堂上要充滿情感
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片土壤上、在人世間,沒有什么比人的真情更能打動人心,這同樣適用于教育教學領域。教師的激情來自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培育生命的事業(yè),學生們在課堂中度過的分分秒秒是否快樂,是由教師來決定的。要想讓學生能夠隨著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師之情一起感動,教師就要努力地去撥動學生的心弦。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如果教師能夠充滿激情地引導、點撥學生,那么學生也會充滿激情地參與學習,并積極與老師互動。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僅學生愿學樂學,教師也會享受到教學的魅力,相信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學效果一定是令人滿意的。
五、經常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
積極的評價往往會對學生產生正面的引導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對教師非常依賴和信任,如果教師經常鼓勵和表揚學生,就可以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激起他們學習的動力。因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當以積極的評價為主,要善于發(fā)現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他們贊揚、鼓勵,使他們更主動地探索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提高一個層次。此外,我們教師一定要恰當地使用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既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又要及時地指出他們的錯誤,而且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是真誠的、發(fā)自內心的,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同時學生也會因為獲得老師的鼓勵而覺得高興。那些虛假的、不真心的評價,不僅激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可能挫傷他們的自尊,使他們失去學習信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廣大教師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問題,而且也不斷有新的有效的方法出現,使我們的教學有了較大的改觀。筆者相信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教師不斷探索,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就一定能夠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小學語文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