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關系到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的綜合能力。正是因為這樣,必須做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本文簡單的談談我在閱讀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是學習知識、檢索信息、加工信息的過程,是以人為本,展現(xiàn)主體的過程,是實踐鍛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過程,語文閱讀也是促進人健康全面發(fā)展、交流信息、傳播文明的過程。那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開展呢?
一、關注學生的寫作積累
眾所皆知,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夠有效的遷移到寫作能力,因為中學生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情操,還可以借鑒他人的寫作手法、寫作技巧,從而促進自己的寫作。其實,寫作也能夠反過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因為學生有了一定的寫作積累,就會更加明白閱讀的意義,從而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在閱讀方面,不僅如此,正是有了一定的寫作積累,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情感才會更加的真實、更加的貼切,從而反作用于閱讀能力。正是因為這樣,中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之間的關系,并且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比如說在閱讀了一篇優(yōu)秀文章之后,就積極組織學生大膽的創(chuàng)作一篇類似題材的文章,這樣就能夠有效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雙贏的局面,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都能夠有所增長。
二、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首先是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即在學生閱讀文本時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生活積累和經(jīng)驗。如學生學習《背影》時讓學生談談父子離別時的感受,積累文中離別的佳句;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引導學生了解魯迅的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的背景等等。其次是重反復朗讀,在讀中形成對文本內(nèi)容的大致了解,特別是精彩語段要讀出語感,讀出韻味。再次是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這時,即使是學生的認識有偏頗之外,教師只能引導,不能輕易否認,不能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去評價。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激情才不會破壞,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才會不斷提高。
三、關注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雖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理性機制,但其仍然處于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中,學習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取決于他們的興趣。正是因為這樣,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展開閱讀,而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高質(zhì)量的閱讀。具體的措施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積極的了解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盡可能的走進學生,這樣才能夠選擇好適合學生的、學生有興趣的閱讀材料;第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閱讀材料,比如說學生舉手表決自我的意愿,而教師在從眾多的意愿當中選擇出具有科學性、可能性以及有意義的閱讀材料;第三,如果一份非常好的閱讀材料并不在學生的興趣范圍之內(nèi),那么教師就應該積極的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的情景,使學生能夠從最初的沒興趣轉變?yōu)橄胫?,從而促進閱讀的提高。
四、關注學生語言探究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但不容忽視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在強調(diào)人文的同時必須更多地強調(diào)語言的探究。語言探究也不是簡單地停留在是什么和為什么之上,而是讓學生探討內(nèi)容是用什么語言表達的,為什么用這種語言表達。如學生學習《紫藤蘿瀑布》時,學生很輕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寫的是紫藤蘿的外形和神態(tài),這時教師引導探討:這些描寫語言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學生通過探討發(fā)現(xiàn)這段語言很生動,主要是采用了生動的詞語和多種修辭手法、調(diào)動了人的多種感官,這樣寫一是抓住了紫藤蘿的形象特點,二是烘托了人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我相信長期這樣堅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一定會不斷地提高。
五、引導學生獨立閱讀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閱讀的主體,習慣于被接受,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因此教師應歸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利,使他們成為真正閱讀的主人。在閱讀中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主體情緒化的氣氛,讓他們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教師活動的迫隨者。引導學生考慮的不是教師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我們需要做什么、應該怎么做。要引導學生主動的讀、專注的讀、興致勃勃的讀。要鼓勵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段落、篇章進行反復的閱讀,從中進行體會和感受。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任務。教師要更新閱讀觀念,從每個學生的個性實際出發(fā),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意見,善于了解并研究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心理,善于根據(jù)共性與個性,處理好教與學得關系,努力做到教學手段開放。教師要引導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自主舍取閱讀對象,他們會感到很輕松,能發(fā)揮自身的潛能,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教師還要閱讀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因為每個學生個性都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式學習,教師加以適當?shù)囊龑?。這樣一來教師給予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主動積極,讀書效率也高了。
總之,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其意義與“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的說法不經(jīng)相同,要知道,一點一點的給與學生語文知識,不如從根本上直接給與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展開學習,展開相關的思維活動,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促進學生的進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這樣的教學,也才是有意義的教學。正是因為這樣,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轉換初中語文的根蒂,才能夠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