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在培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方面,德育的實效性較低,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重要”的現(xiàn)象,而且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品行的最佳時期,提高初中階段德育的實效性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在此背景下本文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自身從事多年初中班主任實際經驗出發(fā),分析當前初中德育實效性差的主要表現(xiàn),探索提高初中德育實效性的策略,希望能為提升初中德育實效性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實效性
一、初中德育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重傳遞,輕思考。在初中道德教學實踐中,強制性的灌輸和形式主義的說教是一種慣用的教育方式。此方式片面注重知識的傳遞,忽視價值的多樣性和對價值的選擇性,忽視在錯綜復雜的價值觀面前,對學生正確分析、選擇和處理價值問題的引導。所以,必須認識并改進德育過程中對學生價值判斷及選擇能力的引導,將傳統(tǒng)的幫助學生形成社會所要求的最高層次的價值觀的過程轉變?yōu)閹椭鷮W生選擇價值觀的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與判斷,增進富于理智的價值選擇,并通過參與現(xiàn)實生活,有效發(fā)展學生思考和理解人類價值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
其次,是知行脫節(jié)。在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為有效時期。德育從本質上說,是將社會的道德要求、道德規(guī)范內化為學生個體自覺的道德要求,并外化為自覺的道德行為。這是實現(xiàn)知行統(tǒng)一的過程。初中學生道德發(fā)展的突出問題表現(xiàn)在知與行的脫節(jié)上。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較多,例如,初中德育偏重于抽象的說教,忽視有效的、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行為。若德育只重視簡單的條件反射式的訓練,忽視學生道德理性的思考,剝奪學生獨立判斷的權利和自由選擇的機會,也容易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言行不一的習慣。
二、初中德育應采取的有效教學方法
1. 談話教學法
談話教學法是教師根據(jù)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的形式,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話法的優(yōu)點是: 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按照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祝及時了解,教學效果能及時反饋。其不足是: 談話法通常是師生一對一的一問一答,可能忽略了大多數(shù)學生,信息傳遞速度較慢。
2. 討論教學法
討論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某一問題,闡述各自的見解,互相啟發(fā)、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教學方法。討論法有它自己的教學目標:
( 1) 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討論中,學生針對一個問題進行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就迫使學生不得不學會用基于事實、概念和原理來證明自己意見的正確,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辯論。
( 2) 培養(yǎng)學生集思廣益的技能。討論法要求學生能傾聽他人的意見,對他人的意見進行評價,通過與他人觀點的交鋒、碰撞,調整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觀點; 討論時,還要克服個人的偏見,不要鉆牛角尖,也不能人云亦云。這些技能應通過自由的、無壓力的討論來培養(yǎng)。
( 3) 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在討論中要表達自己的思想,還要反駁他人的觀點,在此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 4) 培養(yǎng)學生具有集體合作的技能。在討論中,各個小組成員一般都會積極發(fā)言,針鋒相對,又要相互協(xié)商,相互妥協(xié),共同完成小組的任務。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討論法在初中德育教學中的優(yōu)點特別突出,應該大量使用。
3. 讀書指導教學法
讀書指導教學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運用此法,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書指導法一般適用于學生預習或復習,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讀書指導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使用教材和參考書; 鼓勵學生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提出和解決問題; 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教師在采用讀書指導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讀書目的和要求,并提供思考題; 二是教師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和技巧,如泛讀、精讀,做記號、批注,寫讀書筆記等; 三是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加強有針對性的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 四是教師要適當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
三、初中德育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一個體系,可運用的方法較多。但每節(jié)課可運用的方法是有限的,這就涉及教學方法的選擇問題。教師應科學地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
1. 根據(jù)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的和任務選擇教學方法。每種教學方法各有其優(yōu)缺點,教師要按不同的教學目的和任務,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2. 根據(jù)課程特點、教學內容和班級學生現(xiàn)狀選擇教學方法。初中德育的育人性質決定了它的教學方法選擇有別于其他學科。從現(xiàn)行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看,它更注重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重視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日常體驗。
3. 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變化較大的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思維、觀念等方面都有較大的變化。教師應了解這一時期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一般而言,初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是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相對情緒較為波動,容易產生極端情緒,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這些因素,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
4. 按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風格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運用與教師個人的能力和風格密切相關。有的教師有激情、充滿活力,易鼓動人; 有的教師冷靜、理智,給學生一種威嚴; 有的教師性格溫和,給人以如乘春風之感,教師要認識自我的個人特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總結
總地來說,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是當前教育的主要目標,而學校是開展德育的主要場所,因此加強學校的德育開展力度是擺在所有初中學校面前十分關鍵的問題。要針對現(xiàn)在我國初中德育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并通過采取正確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培養(yǎng)成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鄧炳源,淺談如何有效提升農村初中德育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4/07
[2]張洪濤,對初中體育教學與德育工作有效結合的思考[J].青少年體育,2015/12
[3]楊景森、匡桂紅,有關初中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J].學周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