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新課程理念不斷沖擊著我們的課堂教學,不時地帶給我們神采和活力。我們的學生是有生命的人,他們有人格﹑有尊嚴﹑有理想﹑有追求,他們渴望獲得自由﹑獲得發(fā)展,那我們的課堂也應該具有思想﹑活力和發(fā)展。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何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通常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要方式。在客觀上形成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因此課堂中幾乎看不到猜想﹑實驗﹑觀察﹑推斷等學生親身體驗的實踐探究活動。教師應從學生好表現(xiàn),求參與的心理需要出發(fā),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學生樂學。著名教育家斯卡納金曾說過“如果孩子沒有學習愿望的話,我們的一切想法﹑方案﹑設想都將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痹谡n堂教學中,合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拓展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教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上課一開始,投影出示“為了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學校把紅﹑黃﹑藍﹑白﹑橙灰六種太陽帽按順序發(fā)給全校學生。”接著告訴學生只要你報出第幾個學生,老師就馬上告訴你,他的帽子是什么顏色。學生將信將疑,但躍躍欲試。學生所報的數(shù),教師次次猜中,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這時告訴大家,學習了《有余數(shù)的除法》,你就會知道其中的奧秘了。這樣學生整堂課就興趣盎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2﹑留給學生時空,使學生研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強烈的,它要求教師樹立強烈的學生意識,把學習的權利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設計活動方案,安排學習程序,通過觀察﹑操作﹑猜測﹑思考﹑討論﹑驗證等多種活動,在研學中獲取知識,同時,形成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刻苦鉆研精神。如在教學《移多補少應用題》的操作實踐中,教師不暗示學生操作方式﹑途徑,僅提出實驗目標:“你能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移一移﹑說說這類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嗎?”從而將實驗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嘗試實驗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問題的解決方式,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交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質疑﹑討論﹑練﹑習評價等,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
二﹑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操作是思維的杠桿。數(shù)學知識是抽象的,而小學生的思維卻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重視動手操作。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是從動作開始的,對于動作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明白了;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他們最深刻的體驗莫過于自己雙手實踐過的東西。因此,要讓學生動手做數(shù)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shù)學。在教學中要加強實踐操作,讓學生動口動腦動眼動手,積累豐富的直接經驗,主動參與數(shù)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形成過程。進而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思想知識方法,體驗成功的喜悅,促進個性的發(fā)展。例如在六年級上冊教學《圓的面積》時,安排了這樣的操作活動:把圓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讓學生小組動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有的小組拼成了三角形,有的小組拼成了長方形,有的拼成了平行四邊形,還有的拼成了梯形。讓學生計算自己所拼的圖形面積,得出共同的面積計算公式:s=πR2。這樣學生在親身動手體驗中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索,使問題得到解決,從而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
三﹑促進學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兄弟認為:如果學生不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與他人的合作性互動之中的話,那么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無用的,這種教育就是失敗的。因此,在現(xiàn)代的教學中要以學生的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fā),巧妙地應用了學生之間的互動,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同時又分享別人的解題思路,使學生獲得了數(shù)學知識技能,發(fā)展良好的個性品質。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數(shù)學問題遇到障礙,苦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才有成效。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課為了追求合作氣氛,或是一味追求求異思維,教師呈現(xiàn)問題情境后,不留給學生思考時間,就立刻宣布“下面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更談不上自己的獨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組內優(yōu)生一言堂,要么使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與合作者。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運用恰當?shù)姆椒ㄌ幚砗脭?shù)學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探索經歷,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