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遍喿x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領會文章思想,提取文章主要內容的重要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及創(chuàng)新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閱讀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言語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與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好讀書,會讀書”。只有會閱讀,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聽、說、寫。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近年來,關于語文閱讀的教學課件和方法非常多,廣大教師對閱讀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探討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學生閱讀興趣不高,讀書氛圍不好,由于課業(yè)的壓力,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囫囫吞棗,受益不深,有的甚至沒有時間拓展課外閱讀,感受不到閱讀的快樂,讀得少了自然閱讀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閱讀教學也不能只強調多練習、多閱讀,而不注意教學和讀書的形式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達不到好的閱讀質量。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質量,我認為教學實踐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聲音,提升語言感知能力
朗讀是一種最常用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既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獲得思想的熏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要讓學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經(jīng)歷閱讀過程?!耙磺€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領會不同,讀出來的情感就不同。加上每個學生的聲音不同,讀出來的感覺自然也不同,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普通話的練習。因此,引導學生大聲朗讀,用自己的聲音,讀出自己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思,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當然,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角度去體會課文,去感觸課文,再結合自己的生活讀出自己的情感。
二、思考,樹立閱讀思維方式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地朗讀,而缺乏自身的獨立思考,過口不過心,有如小和尚念經(jīng),做不到入心入腦。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做到,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在教學《搭石》一文時,我就采用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在教學中感悟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讀書,引發(fā)思考:1、為什么要搭建石頭?2、引導學生體會搭石的美,找出表現(xiàn)搭石美的語句。最后用自己的話說表達出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就水到渠成。
三、習慣,培養(yǎng)自主閱讀精神
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系學生終生的一件大事。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然后學生把收集到的語言資料加以整理,進行自主專題閱讀活動。學生通過自主積累閱讀,收集和內化大量的語言材料。并且學生整個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都能體會到一種成就感。在小學階段,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花鐘》一課,學生對花不太熟悉,這對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難度。在講讀課之前,讓學生從課外書籍上收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識或現(xiàn)象往往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其能樂于閱讀。學生有了這種習慣,在應用于時就會主動查找相關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課文,也為將來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礎。?
四、寫作,培養(yǎng)文字組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引導學生熱愛寫作、主動寫作。寫離不開讀,讀為寫打好基礎。在低年級時重點讓學生借助讀學會寫生動形象的一句話或幾句話,為中高年級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如在教學口語交際《夸家鄉(xiāng)》一課時,我先讓學生一起來夸夸自己的家鄉(xiāng):有的夸家鄉(xiāng)的迷人風光,有的夸家鄉(xiāng)的豐富物產(chǎn),也有的說家鄉(xiāng)的變化,還有的暢想家鄉(xiāng)的未來。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多寫作,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一些事物。要求學生做一定數(shù)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體驗、感悟的內容,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寫作過程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五、表達,鍛煉語言輸出能力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說”就是對信息的輸出,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如學完《拔苗助長》,我就及時引導學生“說”:“你想對文中的種田人說點什么?”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含義,既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此之外,情境表演是小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小學的課本中不乏一些情景非常有趣的文章,小孩子也是天性熱愛表演和熱鬧,如果將課文改編成小劇本,將班級同學們分成不同的小組,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還能使同學們提起對學習的興趣,這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也是一份很難忘的經(jīng)歷。如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一課時,我先要求學生圖文對照仔細地讀課文,讀后讓學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編、自導、自演故事情節(jié),看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活靈活現(xiàn),將課文內容演繹得淋漓盡致,教學效果令老師非常滿意。
我們只要把聽、說、讀、寫、思、演等有機結合起來,擺脫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進一步發(fā)掘孩子們的潛力,為同學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