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小學教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如何將二者進行有效的契合成為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本文簡單的介紹了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提出幾點使語文閱讀與寫作相契合的方法,以期提高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
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從原本死記硬背的填充式教學向著趣味學習的方向發(fā)展,而閱讀與寫作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教學中,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輔助學生進行寫作,而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引導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讀物良莠不齊,學生辨別鑒賞能力不足
在現(xiàn)今的文化市場中,作品的門檻越來越低,這也造成了許多書籍的內容粗制濫造、形式粗俗,小學生讀物在這種市場經濟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小學生在選購書籍時由于年齡、閱歷的限制對作品沒有良好的甄別能力,很有可能從中接受到一些不良信息。
2、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教學模式革新力度缺乏
目前一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其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沒有動力,教學改革的內容浮于表面,學生學得枯燥、辛苦。寫作課上,教師不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只給出題目、限定時間,學生要從有限的生活經歷中提取素材,進行再加工,流水賬式的平鋪直敘只能算是如實記錄,技巧與文采則是不敢奢望,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只能原地踏步。
3、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良好的學習習慣亟待培養(yǎng)
小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據主導位置,難以適應帶有大段敘述的文字閱讀,更沒有將板凳坐穿的堅毅精神,能通過任務布置、時間限制等手段將其穩(wěn)定住已然不易,使其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材料中的亮點,進行摘抄、仿寫更是困難。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學習習慣欠缺是導致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根源實則在于教師選擇的教學材料、教學方式沒有做到真正切合學生心理,未能將閱讀與寫作很好地契合來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如何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思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樹立新的教學觀念,以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融入到語文閱讀中,從而鍛煉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將這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應用于寫作中去,
1、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為了有效的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現(xiàn)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首先,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此時他們正是好奇心旺盛的時候,一些有趣的事情很容易將其注意力引到其它的地方,因此為了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尋找有趣的閱讀材料,并且保證其中的內容健康向上;其次,要采取多種閱讀教學方法,在信息科技發(fā)展的影響下,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非常常見,因此教師可以用多媒體來進行閱讀教學,這樣既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加深小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例如,圖片、聲音、影像等在教學中的使用;最后,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小學生讀物的應用上需要選擇適合小學生年紀特點的書,避免因讀物內容過于高深或是內容粗俗致使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厭惡情緒。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為了使小學生切實的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就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習慣,以下幾點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措施:首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文章有兩種閱讀模式,泛讀與精讀,因此要注重這二者之間相結合,使學生可以體會文章中的情感,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其次,讓小學生對優(yōu)秀的句子進行仿寫,這也是在語文教學中非常常見的方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最后,體會文章內容的中心思想,鍛煉小學生從文章當中感受一些可以應用于生活中的道理,豐富自身文章的情感。
3、激發(fā)和鼓勵學生寫作熱情
在語文教學中,許多小學生對寫作非常排斥,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自身詞匯與語句的匱乏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東拼西湊,沒有創(chuàng)作能力,為了改善這種現(xiàn)象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的閱讀,通過對優(yōu)秀文章素材的積累來豐富自身寫作內容;其次,組織學生進行練筆活動與交流,小學生通過練筆與交流可以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吸取他人的優(yōu)點,改善自身的不足;最后,進行征文比賽,對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鼓勵,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
4、評價要有針對性、時效性
教師在進行閱讀與寫作的教課時,要對小學生的寫作作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其心理并不成熟,因此對小學生的作品不要隨意的進行駁斥,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理解學生的心理,不可以帶有感情色彩或是偏袒的意味去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作品中意識形態(tài)進行引導,避免使小學生的心態(tài)走向消極、悲觀的方向,引導其創(chuàng)作積極向上的內容。
結語: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契合符合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要求,是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利用二者之間的契合點對學生加以啟發(fā),鼓勵小學生學習自主閱讀,從而積累語文知識,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為語文寫作奠定基礎,將閱讀中吸取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徐三妹.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5(11).
[2] 徐景屏.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策略[J].全文版:教育科學,2015(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