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早期閱讀是指在學前階段,通過大量的圖文并茂的讀物,幫助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對幼兒的思維、語言、想象、個性、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培養(yǎng)。閱讀能力作為一種基本學習能力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本文主要對幼兒詩歌類圖畫書的閱讀指導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幼兒詩歌類圖畫書閱讀指導策略
早期的詩歌類圖畫書的閱讀更是可以促進幼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開啟其智慧、豐富其知識、發(fā)展其個性。因此,科學圖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幼兒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一、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
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閱讀不同于完全意義上的閱讀,它是孩子們運用特殊的閱讀技能對特殊的閱讀材料進行理解的過程。閱讀特點是沒有識字的基礎,他們完全不識字或只能識個別的字,這就決定他們的閱讀不能針對詞語、句子、段落、文章。同時,因為此時孩子年齡小,身心發(fā)育尚不完善,關于生活、自然、社會的知識經(jīng)驗極少,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推理水平比較低,表現(xiàn)在:自覺性差,孩子們往往答非所問,思考問題不以當前的目的任務;概括性差,孩子們一般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從前后連貫的閱讀信息中進行總結,這就限制了幼兒理解的水平。
二、幼兒詩歌類圖畫書的作用
好問,是幼兒的天性,在他們的腦子里有一大堆的小問號,孩子從不懂到懂,就要勤學、勤練、勤問。要想回答孩子的問題,并不簡單,科學家可以滔滔不絕地給研究生上課,但未必勝任孩子的科學啟蒙老師。因此,淺顯、有趣的詩歌類圖畫書以圖為主,配上簡短活潑的文字,為幼兒傳授科學的道理,使幼兒愛不釋手,是最好的科學啟蒙老師。
詩歌類圖畫書對青少年和兒童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他要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提倡科學精神;激發(fā)少年兒童科學的興趣。詩歌類圖畫書主要的閱讀對象是青少年和兒童,所以這類圖畫書要具有科學性、文藝性、思想性、趣味性。在種類繁多的詩歌類圖畫書當中,有的以故事、詩歌、散文形式向幼兒傳授科學知識,例: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兒歌《雪地上的小畫家》等;有的以實物圖片為例,配以幼兒能夠理解的文字說明,向幼兒傳授科學知識,例:《兒童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么》等。有的是一本書中傳授一個科學知識;有的是一本書中傳授一個領域的科學知識;還有的是一本書中囊括了天文地理等諸多領域的科學知識??茖W圖畫這一類的書籍書中都有拍照的大量的圖片,在圖片旁邊或一組圖片中配有較詳細的文字說明,通過圖、文向幼兒講述科學知識。
三、幼兒詩歌類圖畫書閱讀指導策略
幼兒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對于指導幼兒閱讀詩歌類書籍也同樣,一些閱讀的方法經(jīng)驗,要在長期不懈地堅持中,讓幼兒逐步去感受、領悟。因此要逐步幫助幼兒提升一些閱讀的經(jīng)驗與方法,有了這些閱讀的經(jīng)驗,他們就可以舉一反三,用此方法閱讀同類圖書的其它內(nèi)容。
1. 針對幼兒年齡特點,激發(fā)閱讀興趣
孩子們好學、好問,不滿足于只了解表面現(xiàn)象,而是要追根問底,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認識興趣,特別是對身邊的動植物以及大自然中的現(xiàn)象等科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針對幼兒的這一特點,可以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讀書這個辦法。在進行科學活動“我的問題”時,首先讓每個孩子遷移生活經(jīng)驗,大膽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并利用圖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然后將這些帶著問號的圖畫展示在閱讀區(qū)內(nèi),幼兒閱讀時可根據(jù)展板上的問題有目的地到書中去尋找答案。示例:介紹蜘蛛,根據(jù)書中提供的圖片,讓幼兒看一看:蜘蛛是什么樣的?有哪些器官?還有哪些種類的蜘蛛?有什么不一樣?它們是怎樣結網(wǎng)的?它是怎樣從幼蟲變?yōu)槌上x的?根據(jù)提問所要回答的內(nèi)容能夠從圖片中一目了然的找到。
有過相關經(jīng)驗的幼兒,會將他以往所了解的關于不同蜘蛛一起表述出來。而對此不了解的幼兒,以后,會通過不同方式去了解這方面知識,從而,不斷豐富自己這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在這個不斷學習、積累,思考、提出問題,再學習、再積累的過程中,激勵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也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能力。
2.學會合作、分享,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由于詩歌類圖畫書中文字較多,圖畫的情節(jié)性不強,互相之間的聯(lián)系也不大,而幼兒認識的字不多,這又為閱讀帶來了一個難題。但幼兒的合作意識很強,經(jīng)常下課時看到一群孩子圍在一起,拿著一本書連猜帶蒙地念書上的漢字,通常經(jīng)過幾個人的合作,書上的文字也能讀個大概。于是可以請幾個認字較多的幼兒帶領其他同伴一起閱讀,遇到實在不懂的還可以來問老師,這樣既可以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又能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提問,達到自主閱讀的目的。
此外,還可以帶領孩子們開展了討論和交流,請每個幼兒都來講講自己帶來的圖書中的內(nèi)容,引導其他幼兒認真傾聽,這樣不僅加深了記憶,更激發(fā)了孩子的表現(xiàn)欲。
3.創(chuàng)設閱讀小組,提供交流平臺
為了讓孩子們的閱讀更具有效性,可以將他們帶來的各種科學書進行分類,設置分類閱讀區(qū),例如自然現(xiàn)象區(qū)、動植物區(qū)、人體奧秘區(qū)等等,然后孩子們依據(jù)個人的興趣進行選擇,結伴組成閱讀小組。創(chuàng)設小組閱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助這一可以合作分享閱讀心得的平臺,讓幼兒用各自擅長的方式交流和共享閱讀所得的內(nèi)容和心得。此時,教師應作為欣賞者、激勵者來鼓勵幼兒大展身手,調(diào)動和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對詩歌類圖畫書的興趣變得濃厚了,閱讀時的秩序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當然,引導孩子閱讀的方法還有很多,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探索和嘗試,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兒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總結語
對幼兒進行詩歌類圖畫書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是造就二十一世紀科技人才,提高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最基礎的工作。幼兒是祖國未來的主人,我們要把科學這把金鑰匙交給他們,讓他們手持這把金鑰匙打開科學殿堂的大門,科技興國。我們廣大幼兒教師應該在這方面勇于探索,大膽嘗試,精心塑造我們的科學小天使,給他們插上科學的翅膀,飛向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蔣秀娟,淺談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年21期
[2]楊進云,關注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大眾,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