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學會尊重、欣賞、鼓勵學生,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要巧問巧疑,多思多論,注重知識延伸,使學生“會學”“善學”,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關鍵詞】自主學習意識鼓勵知識延伸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中,非常關注學生的自我教育。他深信“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認為自我教育是學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關鍵因素。?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學生的自我教育,簡單地說就是學生個人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動,我理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新課程也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技能,做到“會學”、“善學”,長此以往,形成穩(wěn)定的自主學習習慣。
一、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高低對學習效果影響很大。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就會深入的、興致勃勃地自主學習相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也會表現(xiàn)出頑強的鉆研精神。
新穎有趣的課前導入,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智取生辰綱》時,設計導語:梁山好漢“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他們打抱不平,“替天行道”, 楊志就是《水滸》中“一百單八將”之一。通過這個導語,激起了學生對楊志與《水滸》的關注,將自己以往聽說過的故事與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自然而然地就會融入本文的學習活動之中。
二、尊重欣賞鼓勵學生,珍視學生獨特感受。
新型的語文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師生之間是“學習共同體”,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見解,整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要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關鍵在于激發(fā)和鼓勵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得自尊和自信,并且遷移到生活中。要在課堂中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欣賞學生、鼓勵學生。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老師,連帶著也會熱愛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師生推心置腹,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對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和習慣的培養(yǎng)意義重大。在語文課堂中,應注意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思維,提倡多角度、有個性的閱讀。讓學生在多種見解中產(chǎn)生思想的碰撞迸發(fā)智慧的火花。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課堂上,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地聽老師講課,一躍變?yōu)檎n堂的主人,要放手讓學生運用已獲得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思維,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語文課上,注重鼓勵學生在別人面前陳述自己的學習成果,把自己的成功之處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不懂之處在小范圍內(nèi)試著解決,仍不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在比較中辨析,在辨析中求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巧問巧疑,多思多論,拓展學生思維。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fā),積極啟發(fā)學生的思路,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以疑促思,以思釋疑。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有所認識,找出問題所在,理清問題的脈絡。同時引導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充分交流探究,尋得解決問題的門路,共同提高。教師要適時的給予點撥,加以鼓勵,要十分珍惜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學習《香菱學詩》時,一同學大膽發(fā)言:我看過《紅樓夢》的電視劇,發(fā)現(xiàn)林黛玉心眼窄,喜歡使性子,似乎沒有薛寶釵好接近,怎么可能香菱求她教詩,她就爽快答應了,而且教得挺認真,我懷疑曹雪芹當初寫作時把她和寶釵張冠李戴了(學生大笑)。學則須疑,疑而有問,問而有答,師生互動,正是新課改理念的體現(xiàn)。
五、注重知識延伸,鼓勵學生敢想敢說。
在課堂中要注重知識的延伸,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生活體驗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斷拓展學生的語文視野。在討論探究環(huán)節(jié),要特別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學生沒有太大偏差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不向?qū)W生說“不”,而要為學生壯膽,鼓勵他們敢想、敢說、敢于獨辟蹊徑,使學生不受壓抑,思維始終處于自由活躍的狀態(tài)。
教學《楊修之死》時,最后設計了學生自由辯論環(huán)節(jié):“千秋功過事,留與后人說”,這節(jié)課請大家圍繞“楊修之死”話題展開自由辯論,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設置自由辯論環(huán)節(jié),展開競賽式學習,學生參與興趣濃,參與面廣,可以有效激勵學生自主鉆研文本,個性得到彰顯,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點是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其核心是自主學習和自主發(fā)展。構(gòu)建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必須從語文固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入手,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在合作探究中獲取知識,讓學生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汲取知識,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才能,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其整體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鄭金州.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黃書光.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歷史反思與前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4]徐學福等.名師講授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