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強。不同的國家均具有著各自的文化,文化差異成為了當前全球化背景下一國軟實力的重要構成。從宏觀視角來看,文化的載體極具多樣化,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國際地位正在不斷提升;美國作為國際發(fā)達國家,亦具有著自成一體的文化特色。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前,對婚禮儀式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婚禮儀式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亦成為了一種國家文化的象征。基于此,本文通過對中美婚禮儀式的分析探討折射出的中美文化差異。
【關鍵詞】婚禮儀式中美文化文化差異
引言:婚禮習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婚禮中各種風俗習慣也皆滲透出當?shù)貍鞒械母鞣N文化藝術風格。探究婚禮根本含義,即為一種宗教儀式亦或是一種公證方式,但不論哪種形式的婚禮皆在于獲取社會以及家人朋友的祝福,以期幫助新婚夫婦適應社會。但由于文化差異,各地區(qū)婚禮習俗,婚禮舉行儀式也存在一定差異,分析婚禮儀式,可從婚禮傳統(tǒng)藝術中獲取民族文化眾多繼承痕跡。眾多婚禮儀式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莫屬印度教婚禮,基督教婚禮以及儒教婚禮。
一、中美婚禮儀式
(一)中美婚禮差異之布置
婚禮是相互愛戀的人步入婚姻的一種儀式,雖然在法律上證件已可證明雙方為合法夫妻,但舉行婚禮儀式仍然深深扎根于人們腦海之中。在婚禮中布置以及安排具有至關重要作用,格式的婚禮風格不同,因此往往婚禮布置也將存在一定的差異。
1.色彩布置
中西方婚禮布置之間存在眾多差異,如色彩布置,聲音布置,會場布置等。色彩布置中,中式婚禮多以紅色為主,收到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紅色一直被人們譽為喜慶的顏色,為了增添喜慶的氛圍,在婚房布置時通常選擇紅棗,紅色蠟燭,紅色花生,印上喜字的喜餅等,這些都是為了營造喜慶氛圍[1]。在中國紅色被賦予了眾多美好象征,新娘與新郎在結婚當日也需著裝紅色服飾,以此寓意新婚夫婦生活的幸福美滿,婚房布置也需運用紅色渲染氣氛,如在窗戶貼喜字,吊頂處放置紅色拉花,新人被褥也將裝飾為紅色,這些布置皆象征著對新人的祝福。
而西方婚禮中可選擇的顏色眾多,多數(shù)與白色為主,白色象征著順風如意,而藍色則代表著婚姻幸福甜蜜,黃色婚禮則代表一生不幸,黑色婚禮則被譽為被下了詛咒。在美式婚禮中白色為首要選擇,新娘身著白色婚紗以此彰顯新娘的美麗無暇。
2.聲音布置
中美婚禮聲音布置也存在一定差異,中式婚禮中認為聲音越是嘈雜,代表著越是紅火,也是代表著朋友與親人的祝福。為了營造婚禮熱鬧的氛圍,人們通常選放禮花與禮炮,在會場上用音箱中播放歡快音樂以此來襯托氛圍。而美式婚禮在聲音選擇上,多運用柔和音樂,雙方親友坐在教堂兩邊,看著新人走過,整體環(huán)境一篇寧靜與祥和,伴隨著《Wedding March》(《婚禮進行曲》)的播放,新人在教父見證下完成婚禮儀式。
3.會場布置
中式會場布置中有著一套系統(tǒng)的流程,首先新郎與親友去新娘家接親,到新娘家后,新郎與朋友需繳納紅包方可進入新房之中,而后為了多留新人相處時間,多采用藏鞋等方式,最終新郎懷抱新娘步入婚車。會場布置,通常為新娘家為結婚當日的前一天,主會場為新郎家,新郎家結合參加婚禮人數(shù),擺放桌椅食物,并在會場中擺放氣球,燃放禮炮等。待到吉時在司儀的見證下,雙方完成婚禮。
美式婚禮會場則多為白色為主,新娘挽著新娘進入會場,而后將新娘之手交到新郎手中,象征著將新娘一生交付于另一個男人照顧,隨后新娘共同步入教堂,共同穿過弓形花門,并在花童的引導下,在紅毯上優(yōu)雅的來到教父面前,雙方完成婚禮儀式。在宴請請朋好友時,多數(shù)采用自助餐形式,在長條桌上,擺放眾多甜品與美酒,人們可以隨意選擇,而后還可在音樂播放下,共同跳舞[2]。
(二)中美婚禮差異之服飾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fā)展,中西方文化相互滲透,在重視現(xiàn)代婚禮中,多借用西方婚禮方式,在著裝上,新娘多穿著白色婚紗,新郎身著西服,雖然現(xiàn)代婚禮多采用西式方式,但受傳統(tǒng)風俗影響,新娘還會在敬酒時,身著中式紅色禮服,紅色高跟鞋。雖然在儀式舉辦中新娘身著白色婚紗,但新娘腰間仍然系紅色腰帶,腰帶中通常放置百元鈔票,象征著新娘母親對于女兒的祝福。
在美式婚禮中新娘著裝需滿足五樣東西,這種風俗主要源于維多利亞時代,新娘需身著一樣舊的物品,即象征著與親人親友之間親密關系不間斷;一件新的物品,代表著兩位新人的祝福;一樣向其他成婚女子借來的物品,寓意該物品將會帶來好運;藍色物品,新娘可將藍色裝飾物裝飾在禮服中也可裝飾在頭上;最后為六便士放在鞋中,代表著今后生活的金錢充裕。新娘禮服可以外接可以扔掉,但是不可變賣,美國變賣禮服象征著婚姻被金錢玷污而無法長久[3]。
從中美婚禮儀式差異之處可以看出,雖然文化不同,導致兩國婚禮儀式存在眾差異,但婚禮中都代表著同一種寓意,即希望婚禮長長久久,代表著雙方父母以及親朋好友對新人的祝福。
(三)中美婚禮差異之禮儀
中美婚禮差異存在一定差異,中式婚禮中婚禮不論是新人是自由戀愛走入婚禮的,還是由媒人介紹步入婚禮,婚禮現(xiàn)場都需有媒人來主持,以此,代表著的新娘是明媒正娶,而后隨著西方文化的滲透,媒人也逐漸被證婚人所代替,證婚人必須為當?shù)赜械匚挥忻娜藫?。但在美國婚禮中多數(shù)有教父牧師等來主持婚禮,在圣主耶穌見證下完成婚禮。
上文也曾提及中式婚禮中,新郎并很難順利接走新娘,需進行發(fā)紅包,藏鞋等活動,這些習俗一方面代表著父母對于女兒的不舍之情,更希望通過這些習俗告知新郎娶新娘并非一帆風順,故此應珍惜新娘[4]。中式禮儀中,新郎找鞋后還應與新娘共同吃面,一同吃下母親的手搟面,代表著母親對于新人的祝福,希望新人之間可以長長久久。最后新郎將新娘報入車中,其中新娘不可回頭,代表不走回頭路,到新郎家,新郎與新娘跨過火盆,代表生活紅紅火火,而后舉行儀式,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傳統(tǒng)婚禮后新娘步入洞房,但在現(xiàn)代婚禮中,則新娘與新郎共同敬酒,感謝親朋好友的到來。
而美國婚禮中通常由女兒與父親共同步入教堂之中,隨后父親將手交付于新郎,代表正式將新娘交付新郎。兩位新人共同宣誓,牧師或教父問道今后不論貧窮富有都將不離不棄彼此相親相愛,若是同意則說出已久想要表達思想即“Yes I do”,而后雙方交換戒指,親吻,最終完成婚禮儀式。婚禮儀式完成后一對新人可進行蜜月旅行,即現(xiàn)代所講述的度蜜月。
二、中美婚禮儀式中的文化差異
(一)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影響
上文曾提及三大婚姻形式,其中儒家婚禮儀式,中式婚禮形式的不同主要受到于中西方文化差異所影響,中國傳統(tǒng)思想觀念中,儒家思想影響根深蒂固。儒家思想是貫穿中華數(shù)千年文化發(fā)展的核心思想,從春秋時期開始,儒家思想便影響著我國社會文化的構建與發(fā)展。因此,中式婚禮體系中,儒家思想的滲透與融合亦十分明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概括為“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涕”。而“仁是儒家思想理論的核心,是儒家學派對于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的行為準則及倫理道德的最高標準和要求[5]??梢哉f儒家思想的所有思想著作、理論都是以“仁”為前提和基礎,“仁”所體現(xiàn)的“愛人”、“仁以處人,有序和諧”等思想。傳統(tǒng)思想掛念中,認為婚禮是神圣的代表,象征著陰陽相調。在漢代秦嘉《玉臺新詠》中曾提及到“羣祥既集。二族交歡。敬茲新姻。六禮不愆。羔雁總備。玉帛戔戔。君子將事。威儀孔閑。猗兮容兮。穆矣其言?!边M一步陳述了二族交歡是結天地之和,符合人倫之本,從始終也隱約透露出,婚姻符合倫理綱常。兩人結為連理,是秉承天地之合。
但中國古典文化思想觀念中也指明了婚姻是上天注定,婚事應秉承孝道與禮道,由父母做主,結成連理是月老紅線相牽而促成的婚姻,忽視的婚姻的自主性,在古代很多年輕人素未謀面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這種具有封建思想的色彩的觀念,也使得婚姻這一本來應具備幸福氣氛的行為活動,演變成女性一輩子囚禁的牢籠。在婚姻之前,將新人五行八字相互匹配,只有八字相符合得雙方最終才得以共結連理。除了傳統(tǒng)思想觀念,還有一點即中式婚禮講求門當戶對,若佃戶與富家小姐相愛,這種愛戀是不被世俗所承認的,而雙發(fā)在婚前就已經發(fā)生性行為,女性將被視為不貞潔,一旦被發(fā)現(xiàn),將會面臨嚴重懲罰如侵豬籠等嚴酷的懲罰,這些傳統(tǒng)觀念束縛下,囚禁的是中國女性的靈魂。
自古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甚至到如今,此種觀念仍未得到有效扭轉,古代三妻四妾,女性被當成為男性附屬品,婚姻之中男性占據所有的主體地位,在婚姻后更有三從四德等觀念約束著女性,在婚姻中男性多不滿意妻子,只需一直休書就可結束婚姻。由此可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下,是壓抑著千年的被束縛的靈魂,在這種思想觀念下更衍生出了再婚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職業(yè),即媒人,媒人這一職位發(fā)展至今,也逐漸演變成為婚姻介紹所等,為兩個新人牽線搭橋最終結成連理之和。
道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代表,道教與儒家思想對于婚姻還念也有著一定的差異,道教講求現(xiàn)有天地,天地生萬物,而后有男女,最終成為夫婦,夫婦之間地位平等,方能促使婚姻持之以恒。但傳統(tǒng)思想觀念儒家思想根深蒂固,道教思想中的婚姻觀念始終不被世俗所接受。
(二)西方婚姻觀念中的為愛犧牲觀念
婚禮是步入婚姻的一種儀式,借助婚禮儀式,向大眾證明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西方婚禮習俗受到希臘文化以及基督文化的影響,在這種觀念影響下,逐漸發(fā)展的到當前的婚姻觀念。西方婚姻觀念中重視個人意愿的表達,尊重人性的釋放。近些年隨著婚姻觀念的不斷變化,旅行結婚方式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西方人眼中婚禮只是一種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和自己相愛的人成為夫妻,故此他們并非真正在乎的是婚禮儀式,更愿意擺脫傳統(tǒng)婚禮形式以及婚姻觀念的束縛,在旅行中增加兩者之間的關系,注重對于自由的把握。
西方婚禮儀式是在牧師以及教父主持下完成的,而并非為媒人,西方婚姻觀念中,倡導自由[6]。眾所周知基督文化中的亞當與夏娃角色,夏娃是亞當肋骨演變而成的,這一思想觀念中也表達出對于女性不平等的觀念。在《圣經》中前兩種中表達到在神的見證下,亞當與夏娃連合,這一觀念也闡述道婚姻是神所準許的,而后隨著婚姻觀念以及婚禮儀式的變遷,在神的見證下完成婚姻是對婚姻的祝福。直至后來伊甸園亞當與夏娃偷吃禁果,被驅逐到人間,讓人類僅需繁衍生息,并接受生老病死離別的痛苦。此外,西方婚姻觀念還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希臘文化注重釋放人的天性與自由,這種思想觀念也逐漸演變成為今天的戀愛與婚姻自由思想,受希臘文化的影響,西方婚姻觀中,人們自由戀愛并心甘情愿將資金一生奉獻給予對方,兩人在相互承認觀念中,通過組成美滿幸福的家庭。
(三)中美文化差異下現(xiàn)代婚禮與婚姻觀念的嬗變
在西方婚姻觀念中,男女雙方可以自主確立愛戀關系,從相知相遇到相愛,最終走入婚姻的殿堂,這也是傳統(tǒng)婚姻中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體現(xiàn)。但從當前婚禮形式以及儀式差異上來看,中西方婚禮儀式呈現(xiàn)趨同,自由戀愛,婚姻自由的西方思想也逐漸滲透到國內之中,也正是這種婚姻自由觀念的傳遞也使得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下的女性婚姻得以釋放,女性可逐漸踏入追求婚姻自由的道路中。但隨著現(xiàn)代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在國內婚禮逐漸成為一種交易方式,傳統(tǒng)婚禮借助陪嫁寄托著父母對于女兒的愛意,但這種觀念演變至今,則逐步變成攀比的籌碼,很多婚禮由于工薪家庭無法承擔更多的金錢花銷,進而終止了兩人的關系。當前這種被曲解的婚姻觀念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尤其在偏遠山區(qū),一個家庭為兒女籌辦婚禮而負載累累,更有些人為在婚禮中收取更多的紅包一再結婚、離婚,當然,對于婚姻自由的今天,人們有權選擇自身所想要的婚姻生活,青年也有理由追求一生的幸福,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將婚姻自由當成人們日益揮霍的籌碼,這種思想也嚴重桎梏了青年對于婚姻對于婚禮的正確態(tài)度。
結論:婚禮是人們步入到婚姻的儀式,不可否認西方婚姻觀念影響下,解放了被傳統(tǒng)在束縛的靈魂,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應摒棄傳統(tǒng)風俗。在婚禮中各種風俗這些都代表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更是一種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象征。隨著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這些由于文化差異也致使婚禮儀式趨同,這種趨同現(xiàn)象是現(xiàn)代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更是人類文化融合的展示。
參考文獻
[1]阿比克·羅伊,李丹陽.從語境文化模型看中美溝通方式的差異[J].社會科學論壇,2012,08:159-163.
[2]馬芳琴.從傳統(tǒng)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異[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2,09:167-168.
[3]涂兵蘭.從婚禮儀式用語看中西文化的差異[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117-119.
[4]戴方方.中西婚俗差異的成因探析——以英漢宗教背景、婚禮服飾顏色詞意義差異為視角[J].莆田學院學報,2015,04:64-68.
[5]佘驍璇.從《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看中西方文化中的禮儀差異[J].海外英語,2013,07:191-192.
[6]林群.從高語境與低語境交際理論看中美文化差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4,03: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