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是學生習作之源,但學生缺少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的眼睛和心靈,自然也就缺少表現(xiàn)生活之美的畫筆。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寫作素材庫。引日常生活之水,澆課堂寫作之花。
【關鍵詞】整理日記組織活動名家名篇鄉(xiāng)土文化
學生的寫作是用語言反映生活的點與滴,或寫景,或敘事,或寫人,或狀物,或抒情,或感懷……正是有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才有了數(shù)以萬計的文學佳品。所以,教學生作文,其實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練就一雙善于觀察生活的眼睛。雖然生活有萬花筒般多姿多彩、包羅萬象,可只有善于走近它、觀察它、體驗它的人,才能從中收獲文學的靈感,讓作文中開出繽紛多彩的鮮花。所以,教會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寫作素材庫,便成了作文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及時整理日記,留心生活之細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睂W生每天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學校里有課堂趣事、課間小插曲,也有形形色色的同學、教學方法獨特的老師;有參加活動、收獲知識的欣喜,也有遇上難題時的煩惱。家庭里有家庭成員各人的工作和休閑空間,也有拌嘴和逗樂的休閑情趣。社會上有上、放學路上的見聞:一個奇怪的人、一條可愛的小狗、一輛嶄新的漂亮的車子、一件小事……這些都是學生們每天都會碰到的,但關鍵是學生沒有用心去留意這些唾手可得,甚至熟視無睹的素材資源,無奈作文時只有絞盡腦汁天馬橫空般閉門造車。沒有真情實感,自然空洞無物。所以,教會學生把這些俯拾可得的資源收入自己的智慧之囊,便成了解決作文素材難題的第一步。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應該給學生一把提取記錄生活的金鑰匙。讓他們每人每天口袋中都備一本小筆記本和一支筆,把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適時地記錄下來,有時間就多寫些,沒時間就用幾個關鍵詞描述之或者一語概之,晚上或周末坐下來,將自己一天或一周的收錄進行整理,該補充的補充,該刪節(jié)的刪節(jié),收入自己的寫作素材庫中。另外,周末外出時,帶上相機或手機,隨時拍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別樣之美。寫作時,先翻一翻,用鑰匙打開記憶的閘門,往事便可如泉水般流淌而出,在筆下清晰再現(xiàn),依然是那么生動活潑。如學了一篇深有啟發(fā)的文章,就流瀉下自己的一時感悟,欣賞了的一處絢麗的美景,便留下了一篇美麗的回憶,課堂上的一只小蜜蜂,媽媽的一次“偷菜”,父親的一次熬夜工作,便都會自然走入你的文字之間,夯筑起自己的文字之墻。
二、精心組織活動,體驗生活之真
“寫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讓學生在他們喜聞樂見的活動中積極參與,并在過程中切身體驗,有了這些,學生就有了表達的欲望。寫出來的東西自然不再是空中樓閣,蒼白無力,而是充滿了童真童趣。所以,語文教師還要善于組織學生開展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符合學生需求的語文實踐活動,讓他們充分體驗活動的困難與挫折,成功與喜悅。由于這些都是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他們在寫作時自然信手拈來,下筆千言了。
美莫過于大自然。讓學生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與絢麗多姿的大自然擁抱、親吻,在金黃的油菜花海洋里徜徉,在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李花中穿梭,在空曠的山澗中野餐,感受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他們就會有感而發(fā),爭相抒發(fā)心中之美;聞著淡淡的花草香,嘗到果蔬的甘甜味,看到動物在林間的嬉戲,體驗到家鄉(xiāng)之美,自豪之情自然油然而生,寫作也自然水到渠成。
如可以利用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環(huán)境,增長見識;搜集或創(chuàng)作一些廣告用語,增強愛家鄉(xiāng)的獨特情懷……此時學生的心中自然有物可寫,有話可說。傳統(tǒng)節(jié)日、春耕秋收、生機盎然的大自然都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之源。
三、推薦閱讀名篇,積淀生活之美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是吸收,作文是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文章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課文中內在的讀寫結合的信息,在“讀”中學“寫”,指導學生把從閱讀中習得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表達中去;在“寫”中促“讀”,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閱讀,以讀助寫,促成讀寫一體,經過長期的積淀,學生的語言自然會豐富,寫作時大量優(yōu)美的詞句也就會涌向筆端。
我在語文教學中,常常向學生推薦一些名篇短文,讓他們在課后去閱讀品位像魯迅的《吶喊》、《朝花夕拾》,沈從文的《邊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還有豐子凱、三毛、鐵凝、許地山、冰心、巴金、林海音、林清玄等人的作品無一不用細膩的文字、真摯的情感表現(xiàn)了對事物的獨特情懷和對生活的感悟。讀他們的文章,一般不用花多長時間,還值得反復閱讀賞味,找出其中的好詞佳句,加以摘抄記錄,以便自己在習作中參考借鑒。潤物細無聲,游走在作者用優(yōu)美語句營造的絕美境界中自然或多或少受其影響,對生活的欣賞視角也隨之新穎而富有思辯性。
四、扎根鄉(xiāng)土文化,觸摸生活之根
于漪老師曾說:“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鄉(xiāng)土文化負載著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泵總€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咱們這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利用鄉(xiāng)土文化資源溝通寫作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拓寬習作教學之路,讓學生在尋找和品位文化的過程中,發(fā)掘寫作題材,發(fā)現(xiàn)、感悟、認識其中渾厚的地理文化和歷史文化。
每學期開學初,我就開始制訂鄉(xiāng)土材料交流計劃。利用本鄉(xiāng)土特產為主線,籌劃每場主題會,在主題會上我要求學生帶上樣品,大家一起觀察他們的外形、顏色,可以品嘗的,就嘗嘗味道,交流搜集到的關于這些土特產的營養(yǎng)價值及歷史淵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撰寫一篇介紹特產的文章,有了前面的素材積淀,學生的作文內容充實,語句優(yōu)美,字里行間流溢著濃濃的愛家鄉(xiāng)情懷。還可以利用當?shù)氐拿耧L民俗或傳說故事、名人事跡開交流會,在交流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自己所聽的故事內容,用自己的感悟、理解,把這些故事描繪得更加生動、得體。課外,我還組織部分學生去景區(qū)游覽,觀賞園林花卉聽導游敘說那美麗的傳說,“鳥渡屏風里,人在畫中游”。學生有感而發(fā),自然文字優(yōu)美,富有真情實感。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作為一個教師,要給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善于表現(xiàn)美的畫筆,善于感受美的心靈。找準生活與寫作的結合點,只要學生擁有了生活這源頭活水,寫作之“花”便能越開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