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入新課是指在新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開始時,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行為方式,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成功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地去接受新的知識。
【關(guān)鍵詞】新課 導入 方法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背Q缘?,“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薄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段獨具匠心的導入語,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奠定基礎(chǔ)。新課開始,教師如能在一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用五分鐘的時間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shè)豐富而引人入勝的語文教學情境,吸引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氣氛中,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導入新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筆者結(jié)合三十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比較實用的有以下幾種:
一、簡述情節(jié),設(shè)置懸念
在教記敘文時,老師在課堂上如能在開頭簡述一下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并巧妙地設(shè)置懸念,勾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將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如教《小巷深處》一文時,可采用下面的語言導入新課:小巷深處住著一對養(yǎng)母與養(yǎng)女,養(yǎng)母雙目失明,養(yǎng)女原先是一個棄嬰,兩人相依為命,苦中作樂,她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什么事情?養(yǎng)女的思想感情經(jīng)歷過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跟隨著作者來體味人間催人淚下的親情吧!這樣設(shè)計導入語,同學們對將要學習的課文產(chǎn)生了一睹為快的心情,學習興趣也就油然而生。學習《駱駝尋寶記》、《地毯下的塵土》等課文可采用此法。
二、回憶史實,情感激發(fā)
此種方法較適合于以歷史題材為內(nèi)容的課文。如教《南京大屠殺》一文時,可用比較悲憤的語言導入新課:一九三七年,日寇的鐵蹄踏進了中國大地,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啊,從此又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南京,這個古老的城市也慘遭蹂躪,日本侵略者在這里犯下了令人發(fā)指的罪行。他們在這里進行了六個星期的瘋狂屠殺,30多萬的中國同胞被殺害,真是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啊!讓我們一起來見證日寇的獸行吧!這樣導入,同學們的情感火花被點燃,自然產(chǎn)生了閱讀課文的欲望。學習《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陳毅市長》、《開國大典》等課文可采用此法。
三、抒情語言,引人入勝
此種方法較適合于抒情散文一類的文章。如教《春》一文時,可設(shè)計這樣的導入語:春天,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天,百花盛開,姹紫嫣紅;春天,到處充滿著勃勃生機,孕含著旺盛的生命力。它是我們向往的季節(jié)??!同學們,想不想看看春天的五幅圖畫呢?下面,讓我們跟隨作者去游賞生機盎然的春天之景吧!這樣,學生通過品味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由此產(chǎn)生了閱讀課文的興趣。學習《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小溪流之歌》、《周莊水韻》、《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等課文可采用此法。
四、往事歷歷,揮之不去
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不少的經(jīng)驗,有著不少難忘的往事,教師如能據(jù)此設(shè)計導入語,將能打開學生回憶的閘門,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如教《憶讀書》一文時,可讓同學們回憶小時候讀書的情景,并讓幾位同學講述。在此基礎(chǔ)上學習新的課文,同學們能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學習的興趣。學習《風箏》、《回憶我的母親》、《心聲》、《我的老師》等課文可采用此法。
五、列舉實例,步步設(shè)疑
此種方法較適合于議論文的學習。古人曰:“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導入新課時,如能精心設(shè)計幾個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將有助于培養(yǎng)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如教《懶惰的智慧》一文時,可列舉學生在生活中不自覺地運用省時省力的實例,讓學生由不自覺到自覺探索,再步步設(shè)疑:“懶惰”本是一個貶義詞,卻用來修飾“智慧”,為什么?課文把一種不良習慣與“智慧”聯(lián)系起來,采用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思維方式?生活中類似這種思維方式的還有哪些?通過這樣的設(shè)疑,同學們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了,很快地參與我們的教學活動。學習《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紀念白求恩》等課文可采用此法。
六、介紹人物,樹起豐碑
如教《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文時,可先讓同學們談談他們的知道的袁隆平,老師再作補充,重點介紹他為人類作出的貢獻。這樣,先在同學們的眼前樹起一座豐碑,同學們自然而然產(chǎn)生更深入了解人物的想法。此法特別適用于寫人物傳記的課文,如《魯迅自傳》、《毛澤東的少年時代》、《少男愛因斯坦》等課文可采用此法。
七、配以繪圖,啟發(fā)誘導
圖畫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用繪畫導入新課可喚起學生的視覺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如果人類也有尾巴》一文時,可在黑板上畫兩幅圖,一幅是有尾巴的動物,另一幅是一個人再添上一條尾巴,然后啟發(fā)同學,如果人類也有尾巴會產(chǎn)生怎樣的結(jié)果?課堂上學生一面凝視黑板上的繪圖,一面開動思考的機器,強烈的求知欲由此而生。學習《巴東三峽》時,可讓同學根據(jù)課文描述的順序,依次繪出三峽及旁邊的景物,幫助同學學習課文,課后學生普遍反映,此法很好,他們感到很新鮮。特別是學習說明文時,啟發(fā)同學按照方位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外到內(nèi)、從左到右等),依次繪出被說明的事物,同學們對較枯燥的說明文學習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對完成教學目標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習按方位說明事物的說明文時,均可運用此法。
八、溫故知新,自然導入
如教《論語十則》時,可先讓同學們背誦《論語六則》,教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時,可先讓同學們背誦小學讀過的李白的詩歌《靜夜思》、《望廬山瀑布》等,此法更適合于古文古詩的學習,通過溫故知新,為學習新的知識作了很好的鋪墊,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它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又像一臺戲的序幕,這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事,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尤其是推行教學改革的今天,教師在課堂上的話語相對減少,更應該講究新課的導入方式。
筆者任教三十多年,所教的每一屆學生都始終對語文科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筆者認為除了本人的情感教學感染學生外,還與精心設(shè)計導入語有很大的關(guān)系。
臨近退休,謹以此文與諸位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