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入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guān)鍵一步,是氣氛的調(diào)和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很多,但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型內(nèi)容來確定導入的方式,適宜的導入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起到鋪墊、定向、引趣的作用。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為了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
【關(guān)鍵詞】語文 教學 導入 方法 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之窗,使學生心馳神往。那么作為語文教師該怎樣來使課堂導入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點、難點、努力做到先聲奪人,先聲引入?就此本人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及效果:
一、故事法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授課前花很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教學《稱象》一文時,我這是樣導入的:“同學們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都知道魏王曹操。他有個兒子叫曹沖非常聰明,人家送給曹操一頭大象,他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可是當時沒有那么大的秤,怎么稱呢?官員們都想不出辦法,這時曹沖想到一個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你們想知道曹沖的辦法是什么嗎?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后就知道了”。
二、猜謎法
猜謎語是少年兒童最喜歡的游戲,我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或題目設計有趣的謎語作為課堂導入。這樣的導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論是猜對的還是猜錯的學生熱情都非常高漲,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學《小青蛙找家》一課,我設計的謎語是:一位游泳家,說話頂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尾巴。
三、直觀法
直觀導入是教師通過一些輔助的手段,具體的實物感觀,讓學生目睹耳聞,從感性認識上到理性認識,給學生初步留下深刻的印象,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兩個鉛球同時落地》一文時,手執(zhí)大小不一的兩個鐵球,直接問學生:“這兩個鐵球同時從同一高度掉下來哪個會先落地呢?”學生仔細觀察,老師操作演示。這樣的導入有說服力和真實感,學生就會帶著好奇的心理主動進行探究式閱讀學習,從中愉快得出答案。
四、懸念法
懸念設置能幫助學生點燃思維探索的火種,巧妙的導語如果蘊藏著豐富的問題意境,往往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教學《驚弓之鳥》一文時,開篇就布疑陣:“如果天空中飛著一只鳥,大家想想,用那些方法把它打下來?”學生紛紛說:“槍、彈弓、箭……”至此,我話鋒一轉(zhuǎn)說:“古時候有個射箭的能手卻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閱讀課文,立即對課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閱讀、思考。
五、溫故法
充分利用學過的知識作鋪墊,以舊引新,自然導入新課,從中找到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突破口,從而降低新知識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容易進入角色。教學《林?!芬晃臅r,我導入:“同學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嗎?課文概括的寫了小興安嶺樹木成林,幾百公里連成一片的美景,然后分述春、夏、秋、冬四季小興安嶺不同的特點,做了具體的描寫,而今天要學習的《林海》一文中基本也是這樣寫的,但它比《美麗的小興安嶺》寫得更具體、細致、形象。那同學們在讀課文時加以比較,找出兩篇課文有什么不同地方?”這樣的導入既對舊知識進行了復習,又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方法。
六、討論法
教師在講課前,先提幾個與課文內(nèi)容的問題讓學生討論,然后簡要總結(jié)并導入新課。教學《駱駝和山羊》時,先讓學生討論:駱駝長得高,羊長得矮,到底是長得高好還是長得矮好呢?經(jīng)過討論,學生有了初步認識,教師歸納總結(jié)導入新課。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加深了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
七、情境法
利用朗誦、唱歌或出示圖片等去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教師適時因勢導入新課。如教《數(shù)星星的孩子》時,利用幻燈演示課文中張衡在天底下數(shù)滿天星星的插圖,學生看圖,我在一旁娓娓講解:晴朗夜空,有無數(shù)顆星星閃閃發(fā)亮,藍天下有一個孩子正在數(shù)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學生身臨其境,我接著說:“這個孩子是誰呢?他為什么數(shù)星星呢?我們一起去學習課文吧!”這樣很自然地導入新課。又如教《太陽是大家的》時,課前先播放《七色光》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然后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這首曲子嗎?這首動聽的曲子寫的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這樣利用音樂導入新課,同學們便自然而雙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利用欣賞圖片導入新課,既形象直觀,又能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再如《桂林山水》時,課前收集有關(guān)桂林山水的圖片,上課伊始,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xiàn)在眼前:清澈見底的漓江,栩栩如生的象鼻山,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激發(fā)起來了。再板書課題,圖片揭示了課文的內(nèi)容,為新課的導入創(chuàng)設了美好的情境。
總之,教無定法,但導必有法,設計時必須遵循一個原則,針對所選教學體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實際,來選擇導入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靈活設計,巧妙運用,千方百計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力求新穎別致,只有這樣不斷地實踐探索才會創(chuàng)造出更佳更奇的方法,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最優(yōu)化創(chuàng)造更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