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是教師如何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關注有效課堂。所謂教學有效性就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規(guī)律,以最優(yōu)的速度和效率促進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提高 初中歷史 課堂效率
初中歷史課其實是一門綜合性和趣味性很強的科目,在閱讀性上有很強的可讀性。歷史記錄了人類在過去的活動,它不但記錄輝煌,更會記錄衰敗,所有的一切能夠留下來的都是我們能夠從中吸取教訓的,歷史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我們有些教師在教授的時候由于方式方法的不正確,導致了學生普遍反映歷史無聊,沒有意思,有的學生甚至把歷史課當作了休息的時間,在課堂上睡覺。那么我們要如何提高學生們對于歷史課的興趣,提高學生們課堂上45分鐘的效率呢?下面筆者就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用好圖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圖文并茂,處理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將會是對教材簡單重復,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編者的用意是希望學生通過對史料的學習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解釋。因此,要求教師要有較高駕馭能力:一是史料的選擇,大部分可來自課本,還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自行選擇一部分,有機整合;二是問題設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從易到難,從低到高。史料運用得當??梢宰寣W生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良好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適當拓寬教材
對一些內容必須進行必要的充實和具體化,使之生動形象和更易理解。就理論的深化來說,因開卷考試中越來越把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作為主要內容,而有些理論性問題又使學生感到高深莫測,無所適從,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適當?shù)匕延嘘P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滲透,使學生有章可循,心中有數(shù)。如在講到《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關于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的影響,學生對殖民掠奪給殖民地人民所帶來的災難能夠理解,但是對殖民擴張所帶來的客觀進步性則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才能夠領會,于是在課堂上重點跟學生說明清楚“什么是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在經濟上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是大批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任何生產資料的勞動者,第二是在少數(shù)人手里積累起為組建資本主義企業(yè)所需要的大量貨幣財富。資本主義發(fā)展史告訴我們,新封建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用暴力方式加速了這兩個基本條件的形成。最初的巨額貨幣財富的積累,是通過對殖民地人民和本國勞動人民的殘酷掠奪而實現(xiàn)的,馬克思也曾深刻地指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但是,通過資本的原始積累,西方殖民國家在積累了大量的生產資料和貨幣財富的同時,又造成了龐大的雇傭工人隊伍,這樣就提供了資本主義發(fā)展所需要的資本和自由勞動力,從而加速了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
三、用自己的感情感染學生
要想讓歷史課上的內容更加豐富,就必須要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但是我們現(xiàn)在所學的歷史本來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教材限于篇幅有很多事實都省略掉了,所以現(xiàn)在我們所學到的課本都是把原來生動的歷史給濃縮抽象成了枯燥的課本,這樣就很難再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要具備強烈的感情,通過飽滿的感情在講授課程的時候,把我們的感情充分地融入到課堂中,這樣才能進而感染學生們,讓學生們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事,受到我們強烈的思想教育。因此教師的情感表達的充分與否,感情是否飽滿,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影響到學生們上課的效率的。那么怎樣的感情才是飽滿的、有感染力的呢?筆者個人感覺,首先是在心里我們要把自身對于歷史這門課程的熱愛由內而外的表達出來,在我們的語氣語調上也都是應該隨著課本內容的改變而相應的變化。
四、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歷史內容一般比較淺顯,學生通過自學、交流能夠理解,只有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問題敢于讓學生自己提,困難勇于讓學生自己去解決。真正讓學生充當課堂的主角,不是被動的學習、機械的記憶,而是有意義的學習,積極的學習,學習效果才更好。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競爭意識,讓學生去讀書,去發(fā)現(xiàn)問題,去質疑,在相互交流,相互討論中,去補充自己,充實自己的歷史觀點。歷史文獻材料、大事表、課文插圖、歷史彩圖、文物等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工具。讀材料,想問題;看彩圖,說歷史等活動,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因此必須讓學生自己主動閱讀討論,質疑理解,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想象空間,展現(xiàn)歷史情景,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利用好地圖、材料、教具,讓歷史情節(jié)重新呈現(xiàn)在課堂上,讓一個個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活起來,讓歷史知識變得形象、直觀,讓全體學生在參與閱讀討論交流中掌握歷史知識。
總之,作為歷史教師,應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出發(f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激活學生善于自主學習的內驅動力,才能激活歷史課,真正提升歷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史麗敏.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5年23期
[2]葛紅.淺談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對學生現(xiàn)代意識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