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流行音樂以膾炙人口的音調,通俗易懂的歌詞,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尤其是受青少年的喜愛。作為多元文化組成環(huán)節(jié),流行音樂具有其獨特作用,如娛樂、教育、審美與社會功能。針對當前中學生對現行音樂教材中歌曲興趣不濃的現狀,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引導流行音樂,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有利于減輕教師教學上的難度,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把健康向上的流行音樂元素引入課堂,提高中學音樂教學的積極性就顯得更有價值。
【關鍵詞】流行音樂 中學音樂教學
流行音樂是相對于傳統(tǒng)音樂與藝術音樂而言的,是一種具有廣泛聽眾,具有吸引力的音樂。在現代社會,流行音樂覆蓋面廣,其內容與形式自由簡捷、通俗易懂,代表了現代流行、現代娛樂、現代時尚的音樂形式。同時,流行音樂又具有一定的教育與審美功能。因而,在中學音樂教育中,融入流行音樂展開課堂教學提高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一、流行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的契機
流行音樂是一種不同年齡人群雅俗共享的音樂,具有大眾化、普及性特點,尤其受中學生喜愛。然而,將流行音樂引入中學音樂課堂,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筆者認為,在中學音樂教育中,不可全盤否定流行音樂,而應以一種科學、積極、大膽、謹慎的態(tài)度來看待流行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從音樂發(fā)展進程來看,在大眾音樂生活中,流行音樂有著廣泛的影響與滲透作用,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廣泛傳播,影響了他們的觀念與行為方式。從音樂教育視角分析,若想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幫助學生獲得知識,主要有兩種渠道:課內音樂教育,屬于校園文化圈;課外音樂熏陶,屬于社會文化圈。其中,課內音樂教育是根據課標而展開的。就其內容而言,課內音樂雖考慮到了音樂學習能力與趣味等因素,然而教育的依據更加注重的是教育本身特點與目標。第一、音樂教育教授的知識與技能,盡管算不上復雜、淵博,卻也根據相關的教學原則與教育要求而構建的,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第二、音樂教育需依據學生特征,以實現教育目標。所以,具有顯著的學習性特征。而青少年的課外音樂欣賞,也有其獨特性:隨意性、零散性、自發(fā)性。即沒有外在約束與壓力,是自發(fā)選擇。所以,這一選擇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既有消極性,也有積極性。另外,學生在欣賞課外音樂時,通常是以“娛樂”為動力的一種自我滿足過程,而不是自覺學習過程。所以,學生的課外音樂欣賞又具有娛樂性特點。因此,在中學音樂教育中,教師可適當引入流行音樂,以充分發(fā)揮其積極的教育功能,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二、流行音樂的引入內容
1.把健康向上的流行音樂引入課堂
流行音樂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擊著中學生的情感,在學生心目中,流行音樂幾乎已經是“音樂”的代名詞了,所以流行音樂不可避免地要流進課堂中來。我們在教學中往往聽到一些聲音:“這節(jié)課沒勁,書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老師可不可以唱《愛情買賣》”,學生對課本沒興趣。記得有一次,我一進教室門就聽見一學生沖口而出:“老師播放流行音樂給我們聽聽吧”。我就順勢說:“好吧,我們就唱唱流行歌曲吧!”話音剛落,包括幾個平時紀律較差的學生都在臉上露出了掩飾不住的興奮!隨后每個同學都爭先恐后報出想要聽的歌名,《那些年》《最炫民族風》……隨著音樂的響起,同學們都規(guī)矩地坐著跟唱起來,頃刻間沉醉在這動聽的音樂聲中。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樂我們全部接受,作為教師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正確地引導學生們欣賞好的、有教育意義的流行音樂,讓他們懂得鑒賞與審美,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熱愛音樂。音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設置,還要結合時代的特點,要給學生們教一些新點的東西,充分展示歌曲的內容和藝術形式。比如在上愛國歌曲時,除了教材設置的《蘇牧放羊》歌曲外,還可以加些流行歌曲,例如,張明敏《我的中國心》、高楓《大中國》、孫楠《紅旗飄飄》屠洪剛《精忠報國》、彭麗媛《我的祖國》等。
2.把表現愛的流行音樂帶進課堂,產生共鳴
在影響青年人心靈的手段中,音樂占據著重要地位?,F行音樂教材的大部分歌曲年代久遠,與學生產生隔膜,無法引起其興趣和共鳴。而流行歌曲是最能讓學生接受的音樂形式,把流行音樂元素與教材相結合,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將課本的知識自覺地接受。如在汶川大地震期間,涌現出了大量頗具價值的歌曲,配合歌曲收集地震圖片,我做了一節(jié)專題課,以《相信愛》這首歌曲為主題,旋律優(yōu)美,動畫制作觸動人心,同時與教材中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的教學相結合,課堂中學生感動了,從學生的歌聲中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他們眼中流出的不僅僅是淚水,還有真誠的情感碰撞。音樂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它讓這些被稱為最不具備同情心的“90后”學會了珍愛生命、關愛他人,這節(jié)以賑災歌曲為主題的課一直令我銘記于心。
總之,將流行歌曲引入中學音樂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鞏固了音樂知識,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無形中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對音樂課產生興趣,愿意和老師一起去共同探索課本之外的音樂藝術領域,不斷提高自己對學習音樂的信心,享受到音樂藝術所給予的無限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