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音樂教學自身的要求。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明白音樂的內涵,還要讓學生感知音樂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感受音樂真正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 音樂 教學 情感 教育 作用 策略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美國著名的音樂家齊佩爾說“人類需要科學表達外界,也需要藝術表達內心的感情,音樂是最能直接表達人類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語言更直接。”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情感是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音樂教學自身的要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出各種情感因素的作用,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積累和提升,豐富學生的感情世界,增加學生的內在修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一、情感教育的含義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tài)度,它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又是個人與他人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一種重要方式。情感教育就是教學中充分重視情感的作用,積極進行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溝通,以情育情,以情啟智,達到既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思想修養(yǎng),又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質的目的,所以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教學方法。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心理學指出,人的發(fā)展或成功往往取決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則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成分。音樂教學是以情感人,從而達到教育目的。情感具有引動、定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學活動的參與和內化。歌唱、器樂、音樂活動等音樂教學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寬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體驗到愉悅、振奮、高尚、樂于助人的情感,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小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提高素質全面發(fā)展。
三、情感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就是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主動發(fā)展,切實發(fā)揮音樂教學在促進學生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提高方面的特殊功能。本人將結合學生特點,就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提出如下策略:
1、創(chuàng)設情景,觸景生情
美國小提琴演奏家來克教授說過“把真正的感情融化在每個音符之中!真正的音樂是有感情的音樂!我們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有感情?!痹谶M行音樂教學時,可以將音樂中表現(xiàn)的情景,真實地反映在課堂上,讓學生身臨其境。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式很多,可以是觀看視頻音像資料,也可以講故事,即興表演等??傊煌囊魳纷髌罚梢赃x擇不同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景,真實的情景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陶冶情操。如欣賞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時,可先放上一段晚霞映入湖面,魚兒歡跳的背景音樂,還可以通過一些影像資料,播放一幅江南傍晚,夕陽余暉灑滿平靜的湖面,一葉漁船滿載而歸的畫面,在這種畫面、音樂印象中感受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學生能很快投入到音樂中。通過觸景生情,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感覺,更加深刻地體會音樂作品中包含的情感。
2、巧設疑問,激發(fā)情感
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凝聚著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偉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藝術美,它們都是營養(yǎng)豐富的精神食糧,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開展情感教學不可多得的教材。為此,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審美中逐步豐富和發(fā)展。如欣賞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學生第一次欣賞完歌曲后,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歌曲的內涵,引出“聽到這首歌曲你想到的是什么?”讓學生懂得國魂就是——國家的靈魂,一個國家的靈魂其實就是一種——精神!一種民族的精神!——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以及愛國熱情。
3、發(fā)展想象,熏陶情感
音樂,有著動人心魄的音響美,它可以將人的情感帶入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不同人眼里,音樂帶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不要局限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去感受音樂背后的情感,不斷熏陶學生的情感世界。以欣賞古琴曲《梅花三弄》為例,教師先讓學生自由地感受音樂,選擇他們各自喜歡的模式去傾聽音樂,并讓學生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表達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受,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圖畫。教師對于學生的感受,要給予肯定,不能局限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生的情感,不作統(tǒng)一標準,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象力與情感體驗,這樣能鼓勵學生勇敢地說出內心的感受,激勵表達自己的情感,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有助于音樂教學中情感教學的進行。
4、師生參與,交流情感
在音樂課中,教師的情感是影響學生情感因素中最積極、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教師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段、審美情感來喚起學生心靈中情感的共鳴。小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指導示范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使自己的各種審美心理要素進入十分活躍的運動狀態(tài),從而調動起自己的審美心理要素。如,教師在教學中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準確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歌唱學習和表演的興趣。在學習《五十六朵花》這一單元時,要求學唱一首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因為這是一首羌族民歌,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是很了解羌族民歌的特點。在教授之前,教師可以多介紹有關羌族的民俗民風,同時根據(jù)民歌的演唱方法進行有感情的范唱,并配合一些鍋莊的動作,師生共同參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羌族民間藝術的特點。音樂有著無窮的魅力,小學生的情感非常敏感,可塑性強,讓學生與老師一起參與互動,共同參與到音樂作品中來,能更加有效地進行情感教學。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促進學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長以及學生健全的人格發(fā)展。即使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不同,但主要教學思想還是將情感貫穿于課堂教學的諸多環(huán)節(jié),來感染教育學生,提升學生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鄭雪飛.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國西部科技,2008,(11)
[2]范婷.對當前中小學音樂課教學的幾點思考.文教資料,2009,(24)
[3]盧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朱嵐.情感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