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進入高三三輪復習后,對于物理試題中出現(xiàn)的關鍵字“輕質(zhì)”已經(jīng)能基本把握,也能準確的進行物理解讀,但是卻很難找準其使用條件,下面以2015年河北省唐山一模理綜試題24題進行分析學生的認識錯誤。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0.5kg、0.2kg的彈性小球A、B穿過一繞過定滑輪的輕繩,繩子末端與地面距離0.8m,小球距離繩子末端6.5m,小球A、B與輕繩的滑動摩擦力都為重力的0.5倍,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F(xiàn)由靜止同時釋放A、B兩個小球,不計繩子質(zhì)量,忽略與定滑輪相關的摩擦力,g=10m/s2,求:(1)釋放A、B兩個小球后,A、B的各自加速度?(2)小球B從靜止釋放經(jīng)多長時間落到地面?
筆者以此題的第(1)問為例展示學生的錯誤:
mAg-fA=mAa1mBg-fB=mBa2
所以解得:a1=a2=5m/s2
通過學生的解析,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同學們在處理A、B各自的運動狀態(tài)時,并沒有考慮到“輕繩”對于此題目的影響,武斷的認為A、B兩球均向下勻加速直線運動,因為“輕質(zhì)”是繩子質(zhì)量為零,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合=ma,所以在物理上解讀為該物體時刻保持平衡,錯誤解析中認為A、B球?qū)τ诶K子均為滑動摩擦力,因A、B質(zhì)量不相等,得知A、B對繩子施加滑動摩擦力必不相等,因此繩子不可能平衡,與題目中“輕繩”矛盾。根據(jù)題目中“輕繩”的分析得知A、B受到的摩擦力必定相等,根據(jù)“滑動摩擦力為重力的0.5倍”可以準確分析出A、B球不可能同時受到滑動摩擦力,也不可能同時受到靜摩擦力,只能是B受到滑動摩擦力,A受到靜摩擦力,所以:mAg-fB=mAa1mBg-fB=mBa2
解得:a1=8m/s2,a2=5m/s2。
為了檢驗學生對于“輕質(zhì)”的理解的誤區(qū),筆者拿出了一道學生在高一時練習題:
如圖所示,四根相同的輕質(zhì)彈簧均處于豎直狀態(tài),上端都受到大小皆為F的拉力作用,針對以下四種情況:(1)中的彈簧下端固定在地上;(2)中的彈簧懸掛著物塊A而保持靜止;(3)中的彈簧拉著物塊B勻加速上升;(4)中的彈簧拉著物塊C勻加速下降。設四根彈簧的伸長量依次分別為Δl1、Δl2、Δl3、Δl4,則有()
A.Δl1<Δl2 B.Δl2=Δl4 C.Δl3<Δl1 D.Δl4<Δl3
大部分同學,都可以根據(jù)“輕質(zhì)彈簧”得出四根彈簧的彈力均等于F,進而分析出四個伸長量均相等,答案為B項??梢妼W生的誤區(qū)在于不能找到使用“輕質(zhì)”使用的條件,而非“輕質(zhì)”的物理解讀。筆者聯(lián)想到了2011年江蘇高考的8題:如圖所示,傾角為a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夠長的輕質(zhì)綢帶跨過斜面的頂端鋪放在斜面的兩側(cè),綢帶與斜面間無摩擦?,F(xiàn)將質(zhì)量分別為M、m(M>m)的小物塊同時輕放在斜面兩側(cè)的綢帶上。兩物塊與綢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等,且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在a角取不同值的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兩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總是相等
B.兩物塊不可能同時相對綢帶靜止
C.M不可能相對綢帶發(fā)生滑動
D.m不可能相對斜面向上滑動
此題首先應該把握“輕質(zhì)綢帶”,對于其進行物理解讀,得到M和m對綢帶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A項正確;由于傾角a可以調(diào)整(導致μ和tana關系不同),所以運動狀態(tài)不唯一,結(jié)合M>m,可知運動狀態(tài)可為:1.M和m均相對于綢帶靜止,但M沿斜面下滑,m沿斜面上滑;2.M相對于綢帶靜止兩者沿斜面向下,m相對于綢帶向下且沿斜面向下加速,根據(jù)狀態(tài)1和2的分析可知C項正確,故答案為AC。
總結(jié)如下:當考查運動狀態(tài)且有多個物體或多個部分通過“輕質(zhì)物體”聯(lián)系在一起時,一定要對“輕質(zhì)”展開物理解讀,輕質(zhì)物體必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合外力必定為零是其結(jié)論。然后再結(jié)合題目分析受力,此類題目便迎刃而解了。
筆者再給出兩道例題驗證這一說法:例1:一個質(zhì)量可以忽略不計的長輕質(zhì)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質(zhì)量分別為mA=1kg和mB=2kg的A、B兩物塊,A、B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為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塊上,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F=1N,則A、B都相對板靜止不動
B.若F=1.5N,則A物塊所受摩擦力大小為1.5N
C.若F=4N,則B物塊所受摩擦力大小為2N
D. 若F=6N,則B物塊的加速度為1m/ s2
此題中把握木板為“輕質(zhì)”可得A、B對其摩擦力大小相等,這樣就容易知道無論F多大,B一定和木板保持相對靜止,進而可得B項正確。
例2:某緩沖裝置的理想模型如圖所示,勁度系數(shù)足夠大的輕質(zhì)彈簧與輕桿相連,輕桿可在固定的槽內(nèi)移動,與槽間的滑動摩擦力恒為f。輕桿向右移動不超過l時,裝置可安全工作。一質(zhì)量為m的小車若以速度v0撞擊彈簧,將導致輕桿向右移動l/4。輕桿與槽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且不計小車與地面的摩擦。(1)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求輕桿開始移動時,彈簧的壓縮量x,
(2)求為使裝置安全工作,允許該小車撞擊的最大速度vm;
(3)討論在裝置安全工作時,該小車彈回速度v′和撞擊速度v的關系。
此題對于(2)、(3)問提取關鍵字“輕桿”,接著翻譯成物理語言,輕桿=無質(zhì)量=合外力為零(F合=ma),即輕桿運動后彈簧彈力和摩擦力相等且不再改變。所以兩種不同速度之下,減速為零的過程彈簧做功相等,便容易打開思路。懇請各位同行給予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