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東坡先生的其人其事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索,在班主任工作中,適時滲透東坡文化的精髓,有利于良好的學風,班風的形成,進而推動優(yōu)良校風的形成,本文就東坡文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展開討論。
【關鍵詞】東坡文化 班主任工作 無痕教育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做真人”的教育理念,蘇東坡作為“天下第一文人”,他“以民為本”的人文理念、“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樂在求索”的發(fā)展理念等多種先進思想在當下更體現(xiàn)出重要價值。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適時滲透東坡文化的精髓,更有利于良好的學風,班風的形成,進而推動優(yōu)良校風的形成。
“做東坡一樣的人”成為了我們東坡小學得天獨厚的教育理念,他的“以人為本”、“樂觀豁達”、“樂在求索”等可貴精神更是值得現(xiàn)代人學習。
本文試從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如何無痕滲透東坡文化精髓,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在班級管理中,滲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民為本”,是蘇軾一以貫之的政治思想,他不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為官生涯中,處處體現(xiàn)對民的尊重、寬厚、信實和互相了解。一生堅守“民為邦本”的政治思想,“愛民”“憂民”,以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的抱負。
引申到現(xiàn)今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即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新課改也提倡“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管理理念。在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時時處處都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出發(f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及時掌握他們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和傾聽學生的內心想法,培養(yǎng)他們的信心和動力。
上學期,班里新來了一位女同學,文靜內向,平時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交流也不多。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后,我主動找到她,詢問她新的學校是否給她帶來了壓力,她承認,對新環(huán)境有陌生感。于是,我找來了班干部們,與他們一同商討,如何幫助新同學盡快融入我們這個溫暖的集體,大家紛紛獻言獻策,最終達成一致,只有依靠全體同學,大家敞開懷抱接納新同學,才能讓她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課余,班干部們三三兩兩的找新同學談心,交流學習方法,有困難大家?guī)停芸煳野l(fā)現(xiàn),新同學和大家融成了一體,也交到了很多新朋友,漸漸地樂觀開朗起來。這個例子很好的說明了,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以人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共同管理好班集體。
二、在班隊建設工作中,引導學生做一個東坡一樣“樂觀豁達”的人
蘇軾一生經(jīng)歷坎坷,政治生涯更是遭遇三起三落,他曾經(jīng)落魄到溫飽都難以為繼,遭到牢獄之災險些葬送性命,但是這些都沒能擊垮蘇軾,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幫助他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勝命運,最終成就了他高深的文學造詣。
如今的小學生,大多是獨身子女,從小衣食無憂,萬千寵愛于一身,平時聽到的大部分都是表揚鼓勵和肯定的話語,以至于在學習或者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他們顯得很脆弱,一旦出現(xiàn)否定甚至批評的時候,他們很難找到自己的方向,太需要“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來激勵他們。
本人利用晨會課、班隊課等思想教育主陣地,適時地給學生觀看蘇東坡小故事等勵志視頻,并要求他們結合自身談體會,大家都能從自身出發(fā),抓住身邊的小事,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比如曾經(jīng)為了一塊橡皮和同桌爭吵;曾經(jīng)在打飯的時候搶著插隊;曾經(jīng)因為誤會,和好朋友好幾天都不說話等等,這些都是不應該發(fā)生的,我們都要有“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學會溝通,減少誤會,學會謙讓,多交朋友,學會等待,默默付出,終將會有回報,不為小事爭一時的長短,同學們的發(fā)言感動著我,就這樣,我們堅持了兩年,每到晨會課和班隊課,我們就開展“學做東坡一樣的人”主題活動,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班級的氣氛更加融洽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更加淳樸了,課堂上共同探討,課后互相幫助,大家的進步都很大,越來越多地聽到孩子們爽朗的笑聲,相信“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會讓他們受益終身。
三、在班級學風建設中,滲透“樂在求索”的發(fā)展理念
蘇軾“樂于求索”,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更強調文學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力和藝術價值。樂在求索的發(fā)展理念在如今的學風建設中仍然可以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學風建設在班主任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優(yōu)良的學風對于一個優(yōu)秀班集體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學習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勇于探索,在學習中尋找樂趣。樂于探索,重在一個“樂”字。我跟學生們一起品讀蘇軾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樂于求索的發(fā)展理念,并鼓勵大家應用到現(xiàn)實學習中去。以前在學習中,學生一旦碰到知識中的難點,就會想辦法逃避,有些同學甚至為了完成任務,隨意的寫一寫答案,錯過了很多鍛煉自己的機會。在這個時候,我會仔細研究學生碰到的難題,設置階梯問題,分解難點,最終幫助學生化解難題,并鼓勵同學間,互相尋找競爭對手,比學習,比做難題,以前有的同學看到思考題就頭痛,如今大家都會靜下心來慢慢思考,多讀題目,分析題意,慢慢地大家從難點難題里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并經(jīng)?;ハ喑鲱}目,討論知識點,班級里形成了你追我趕,樂在求索的優(yōu)良學風。
總之,蘇東坡先生的其人其事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索,并運用到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做東坡一樣的人”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王立華,李增蘭.我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歷史考察與當代發(fā)展[J].當代教育科學,2007,Z2:74-77
[2]李家成.論班主任工作的專業(yè)性——基于對班主任工作復雜性的認識[J].基礎教育,2011,04:75-80
[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J].班主任,2006,09:46-48
[4]趙建軍.班主任工作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J].承德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0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