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想】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課文的教學課與作文指導寫作課一直是分離的。課文的傳統(tǒng)教學包括作者簡介、作品背景了解、字詞掌握、課文結構分析、課文內(nèi)容理解、寫作主題探析、課文語言品味、課文寫作特點歸納等等。教師唯恐遺漏,希望內(nèi)容詳實,希望學生多了解多掌握。作文指導寫作課上,審題、立意、構思、語言、開頭、結尾、描寫等方面的指導也是詳盡復雜,一篇課文教完了,教師覺得講析具體到位,學生卻可能并沒有明確的收獲。一篇作文寫好了,教師評改仔細充分,學生卻可能一片茫然。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將課文學習與寫作實踐相結合,將課文學習中的體會借鑒到具體的寫作中,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是有利于閱讀與寫作的能力的培養(yǎng)的。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我試著摸索探求一種初中語文教學形式—“隨文隨教,一文一法”。具體來說,就是選取教材中的一些課文,選取各篇文章中最突出的一個寫法,進行閱讀了解,體會品讀,講解分析,借鑒仿寫,教師自己進行隨文練筆。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從而獲得閱讀與寫作的雙贏。
基于以上的這個認識,本人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先隨文而讀,隨文而寫,再隨文而教,提煉出一文一法,進行課文閱讀與寫作實踐的相結合的嘗試。以下就選取了賈平凹的《風雨》的一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各位同仁進行交流探討。
【創(chuàng)意設計】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詞句。
2、學習文中側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3、體會文章表現(xiàn)的情感。
4、學會仿寫,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側面描寫手法的了解。
教學難點:側面描寫手法的運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結合以往寫作訓練
同學們,這篇文章的題目是《風雨》,同學們曾經(jīng)也寫過關于天氣的小片段,所以在閱讀文章之前,我先給大家展示幾個小片段,看看同學們喜歡哪一個片段,用一句話點評一下:
1、冬雪來得無聲,晝夜之間天地已是蒼茫一片,總有三兩的枝椏,幾點的寒鴉其間綴著,是中國的水墨畫,意境雋永,大片的留白,是畫外的弦音,讓人忍不住,要在那虛空之間做個蓑笠翁,獨釣一江寒雪。……(教師試筆)
2、天變成海了。鉛灰色的海,狂風卷著有白色邊兒的浪,一層層的涌向前,后浪拍打著前浪,滾滾而去。鳥兒們尖聲叫著,大鳥們把自己的孩子護在身下,頂著巨大的氣流阻力,吃力地回巢?!▽W生習作)
………………
學生評析交流。
教師小結:描寫景物要:進行細心地觀察,運用不同的手法,進行細致的描寫,融入細膩的情感,展現(xiàn)各自的風格。
二、品讀風雨
1、感受名家筆下風雨
(1)朱自清筆下的風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雨是最尋常的,……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洞骸?/p>
(2)冰心筆下的風雨
晨五時我已覺得早霞不是一種明媚的顏色,……我的煩悶,都被這驚人的風雨,吹打散了.單調(diào)的生活之中,原應個大破壞.
——《寄小讀者——通訊十三》
2、感受課文中的風雨
今天,老師有幸和同學們一起去品讀賈平凹的風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課文,感受屬于作者的風雨世界。
(1)文章寫了什么
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本文一共有八個自然段,想一想:各段都寫了哪些景物?
(2)文章怎么寫
本文題目是“風雨”,文中寫了很多,描寫對象非常豐富,有植物,有動物,有人物,但是通篇都沒有“風雨”二字,請同學們找出一兩句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出風雨的寫得最好的句子來賞析一下。
預設一:垂柳……亂得像麻團一般。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垂柳比作亂麻,并運用“拋舉”“僵直”“撲撒”等動詞,從外形描寫垂柳在風雨中搖擺的情景,動靜結合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風雨的猛烈。
預設二、三……
接下來,我們可以來總結一下,作者究竟是怎樣來描寫這場“風雨”的呢?
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一系列傳神的動詞的使用及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進行描寫,前后的變化對比,動靜的結合、細致的刻畫等等是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的原因。這些都是我們寫作中可以借鑒的手法。
(3)文章真正表現(xiàn)了什么
作者生動形象、淋漓盡致得描寫了一場怎樣的風雨?(狂風暴雨)
3、將課文的風雨與朱自清、冰心的風雨進行比較閱讀
都是名家作品,對于風雨的展現(xiàn)無論清新、急促、還是狂暴都是極具畫面感,讓人身臨其境。而本文的風雨似乎充滿了魔力,改變了風雨中的一切事物。最讓人稱奇,與眾不同就在于,全文竟然沒有出現(xiàn)“風”字、“雨”字,卻步步是風雨,處處是風雨。古人評論含蓄而精彩的作品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就是我們今天閱讀這篇文章要學習借鑒的最主要的一個寫法:側面描寫
三、側面描寫寫法探究
1、什么是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是指對描寫的對象,不做正面的描繪,而從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托描寫的對象,從而獲得獨特藝術效果的方法。簡言之,側面描寫就是通過對被描寫對象周圍效果的渲染,來表現(xiàn)被描寫對象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又叫間接描寫,還叫襯托法。它是正面描寫的一種補充。
2、側面描寫的作用
側面描寫曲折含蓄,能喚起讀者的想象,使寫作對象更豐富多彩,使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達到以此顯彼的效果。有時能使人物、主題更加形象和深刻,從而使文章具有一種耐人尋味的效果。不僅能填補正面描寫難以言說的空白,還能淋漓盡致得呈現(xiàn)描寫對象難為人知的妙點美點。
3、側面描寫的運用
在平時的作文中,我們都在無意地運用側面描寫,如寫風,常常通過寫樹的情態(tài)變化來表現(xiàn)風的特征;寫月,往往以描寫水光蕩漾的生動景象來反映月色的皎潔;……
例:《春》:桃樹、杏樹、梨樹,……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前兩句寫花多、花色、花味。最后一句是側面描寫,蜂之所以鬧,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艷麗的花吸引了它們。)
四、寫作訓練(借鑒仿寫)
1、學了本文,你一定收獲不少
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穎的描寫事物的方法,側面描寫。以冷為題,試寫一段話,描述天氣寒冷,要求不出現(xiàn)“冷”字。(運用側面描寫法。)
2、教師試筆
樹都落了葉,青灰色的虬枝寂寞地劃過天際。鳥也不愛動,三兩只停在枯的枝上,悄無聲息,任由風吹起羽翼下那細細的絨毛。草瑟縮著尋找那早已喪失的青翠的顏色。厚厚的云層后,連一絲陽光都不透,空氣也似乎是凍結了的冰,風卻沒閑著,紛紛往脖子里,袖子里灌。我縮了縮脖子,緊了緊大衣,搓了搓已經(jīng)通紅的雙手,更渴望屋里那溫暖的燈光和冒著熱氣的湯了。
3、學生練筆交流、評價、推薦
五、回顧總結,布置作業(yè)
請大家課后圍繞“側面描寫”這一寫法,在課內(nèi)外閱讀作品中進行了解,品讀,并進行句子、段落的積累。并將之運用到下次的大作文寫作中。
【心得體會】
隨文隨教,一文一法,是語文教學中對于閱讀和寫作的良好互動關系的實踐摸索。如《散步》一文的以小見大的選材法;《羚羊木雕》的插敘運用法;《紫藤蘿瀑布》的借物喻人法;……在文學佳作中汲取營養(yǎng),在寫作訓練中添磚加瓦,教師的教學探究,學生的思維啟發(fā),情感體驗,將閱讀與寫作貫穿起來,取得了初步的一些效果。如何更好選文,更好提煉寫法,更好地將隨文隨教,一文一法進行下去,取得成效,還需師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