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有限的40分鐘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只要好好把握幾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能夠輕輕松松地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想探究其奧秘,就會主動、積極、執(zhí)著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激發(fā)興趣,自學在先。自學成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每篇課文的教學不能都從講開始,而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自學。
(2)激情授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中,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并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如:學習《荷花》一文,播放荷花舞蹈、蜻蜓飛來、小魚游去的畫面,教師配樂朗讀,讓學生想象自己融入荷花池中,變成一朵白荷花后,蜻蜓、小魚會對“我”說什么?這樣讓學生和老師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密的導入對授課內容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一堂好課離不開引人入勝的前境導入。如:學習《荷花》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生機勃勃、隨風搖曳的荷花,配上背景音樂《采蓮》,讓學生初步感知荷花的美麗,并設問:你能用一詞或一句詩來形容荷花嗎?讓學生通過畫面感知荷花的美麗,產生走進文本的欲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問題是思維的出發(fā)點,有問題才會去思考。教師可根據(jù)自己對教材的鉆研和掌握,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出幾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帶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去思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一般是通過高質量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例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師引導:讀了課題你有什么要問嗎?生1:西沙群島在什么地方?生2:富饒是什么意思?生3:為什么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學生所提的問題,其實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再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就感悟到了文中所描寫的內容。顯然,這部分內容若以“教師講解明白”為主,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若以“學生探索明白”為主,學生就變成了主動探索者。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比魧W生學語文知識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例如:學習《桂林山水》一文,分析桂林的山有三個特點:奇、秀、險;要求學生依同樣的方法自學下一段,桂林的水也有三個特點:清、靜、綠。作者運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寫”的方法,學生通過學法指導練習學法,最后掌握學法,讓學生體會出:描寫自然景觀,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層、分段敘述。對于標點、字、詞、句、段、篇的學法指導,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來得出結論,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
四、優(yōu)化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
應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予以及時的激勵,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燃燒起來,并開設各種獎項,如“進步獎”、“創(chuàng)意獎”等鼓勵表現(xiàn)有特色、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讓學生從評價中體驗成功,增強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進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這種豐富多彩的評價方式,實際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活動的一種肯定,更能激起學生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
總之,實施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將有重要作用,我們一定要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相信隨著我們不斷探索研究,實施高效課堂的步驟將會越來越完善,一定能夠輕松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