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我在教學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自己去親近課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講解演示他們成果,傾聽他們的心聲。“教無定法,學無止境”,通過嘗試傾聽,我獲得了不同的啟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關鍵詞】傾聽 學生 教師 參與 課堂
前不久,某市教育教學專家徐老師蒞臨我校進行教學指導,同課異構活動結束后,徐老師與我校老師進行了親切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徐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印象頗深,他說:“一堂課效果如何,看看學生的抬頭率就知道了”。這讓我想起了美國教育學家哈.曼說過的一句話,“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欲的教學,正如捶打這一塊冰冷的生鐵”。也許很多次我們在學生眼中就是那個漫不經(jīng)心的鐵匠,而學生就是那塊生硬的鐵片,在整個錘煉的過程中只能聽到單調的鐵質相互碰撞的聲音,看不到智慧的火花,傾聽不到課堂的心聲,整個課堂一片沉寂。
留心觀察,我們的教學中缺乏真誠傾聽的狀態(tài)有如下幾種:
1、在學生思維出現(xiàn)暫時性空白的時候,匆忙地用我們的言語去填塞學生的沉默,阻礙了學生的思維。
2、對學生的回答教師總是心不在焉。之所以提問學生,就是為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敝劣谌绾螀⑴c、參與的結果都不重要了,重要的自己讓學生參與了。
3、有些學生回答問題比較繁瑣或詞不達意時老師往往會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同學們在暫停思考時,老師就會令他坐下,為的是“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從來不注意學生的感受,也不在乎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
4、對學生的話斷章取義,或片面理解。試圖強拽到自己的設計上來。
諸如此類的“傾聽”層出不窮。它使我們課堂教學的魅力與吸引力日漸衰減。而傾聽與講話一樣都是思想交流的方式,有時傾聽比言說更有意義,善于傾聽,給別人表達的機會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善待和理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而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發(fā)揮其良好的傾聽的品質。
一、傾聽是師生間溝通的橋梁
教師或者父母沒有人不想了解孩子??墒聦嵣希S多老師和家長與孩子近在咫尺卻難以溝通,甚至常發(fā)生沖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學會傾聽。而這樣的事情在我身邊也發(fā)生過:一次的教中,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為了省事,我將所任教的兩個班級的學生調整到一個班讓他們共同觀看,我呢,則站在一邊扮演了一個監(jiān)督者的角色。視頻播放不久,一位平常就很好動的學生抬頭四顧,似乎在尋找什么,緊接著目標鎖在門口那個方向,他剛起身走了兩步,就被我呵斥?。骸皠偵险n,又要干什么?”我這憑空的一聲使眼前的他先是一怔,然后僵硬的站在那里,臉憋得通紅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猶豫了一會又回到了座位上。當我正為自己的小勝沾沾自喜的時候,第二天我在作業(yè)本里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張紙條:
老師:我知道我以前的調皮給你增添了很多麻煩,可是昨天您誤會我了,我是看到老師您穿著高跟鞋一直站著挺累的,而門口剛好有一把椅子沒人坐……
看到這,我懊悔不已,原來在這次事件中敗的是自己,而且敗的很徹底,因為學生懂得怎樣去關心他人,愛護他人而我卻無情的剝奪了這種愛。傷害了一顆幼小的心靈。
二、善于傾聽,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成功的教育者往往就是一個真實的傾聽者,這種傾聽不僅用耳朵工作,更多的是敞開內心去吸納,只有心靈才能發(fā)現(xiàn)外在肉眼及感官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的最珍貴的東西。
三、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個案例
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學家贊可夫有一次舉行小學數(shù)學公開課,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學從連加向乘法的過度。他出了一道題目是:7+7+7+7+7+7+3=?。他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得出6×7+3=?的方法,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一個同學說:“我可以用7×7-4的方法來計算。聽到這個孩子的回答,贊可夫很激動,他推翻了自己準備的教案,對這位孩子大家贊賞,調整思路從這個不存在的7講起,在后來的回憶中贊可夫說:”這個孩子很了不起,他認識到了數(shù)學的本質,我為什么還要按部就班呢,”如果是平常我們老師上課,或輕描淡寫而過,或充耳不聞地繼續(xù)我們預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贊可夫用他的七竅玲瓏心探獲了數(shù)字背后的廣闊天地。所以,他對這種思維上的創(chuàng)新大加褒揚,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信,也反映出了一位高明教師的教學機智。善于傾聽,可以于細微處聽驚雷,可以于尋常處見奇崛,可以于眾人忽微處顯意趣,可以由”綠柳才黃半未勻“的初春,聽出“萬紫千紅春滿園”!
四、傾聽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催化劑
我要說的是傾聽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們的語言去填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對于學生而言,給不給其機會表達自己,是學生能否獲得敞開心懷快樂的關鍵,學生不被傾聽的后果可能是不以搗亂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就是以自閉的方式“虐待”自己,最后都變成一塊塊冰冷的生鐵。徐老師還說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xiàn)的種種錯誤正是我們引導學生的契機?!笔前?,我們在課堂上要給每一位同學提供表達的機會,而無論是什么樣的回答我們都要認真傾聽,傾聽學生的對與錯,傾聽學生的快樂與哀傷等等,快樂著學生的快樂,痛苦著學生的痛苦。不用說,這樣的課堂時刻會有思想的交鋒,智慧的碰撞,必然是充滿生氣的課堂,學生喜歡的課堂,自己滿意的課堂。寓教于樂,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在課堂上又能領會多少呢?教學本身就是一個自我體悟的過程,老師只是起一個點撥、引領的作用,所以放手讓學生去做,是非常有必要的。用心去傾聽,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少了一些喧囂,少了一些多余的話,在學生的講解過程中,老師看到了學生的才華,有時學生的一些獨特講解演示也讓老師為之一振。對學生講解演示不當?shù)牡胤剑切枰蠋熝a充講解的時候。這樣的互相補充,互相學習,也許才是真正平等的教育吧!
教學中如果能從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借助不同資源,激發(fā)學生興趣,以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必能愛上課堂。打造自己滿意的課堂,老師就要能夠通過傾聽進入學生的心扉,老師需要由于傾聽而感動,感動于孩子的真誠和對生活的熱情;由于傾聽而呵護,呵護孩子細膩而敏感的心靈;由于傾聽而理解,理解作為孩子的一切……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真正走進學生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