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等院校的管理中,溝通活動屬于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溝通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高校管理工作的開展效率。立足于高等院校管理研究的層面,對溝通管理及其相關活動的有效性進行探析。
[關 鍵 詞] 高校;管理;溝通;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8-0148-01
有效溝通在高校管理當中的價值體現在:借助有效交際方法提升辦學過程中各類信息的傳遞速度,幫助學校內部管理獲得更多的思想、情感支持,進而順利達成一致協(xié)議。為顯著提升管理實踐中的溝通有效性,高校相關部門的管理者相當注重本校管理工作的現狀研究,并致力于探索溝通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溝通在高校管理活動中的作用
當代是一個全面信息化的時代,溝通成為時下信息、財富相互轉化的高效途徑及重要載體。從高等院校內部的文化溝通情況看,校內教職員工、學生及其家長間存在著較密切的雙向溝通關系,在交際互動中能否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應,將會影響到學校管理的開展效率與總體質量。只有在溝通活動感受到交際樂趣和互動快樂,溝通雙方才能持續(xù)投入交流熱情,為此,高校溝通管理需構建一個相對和諧、輕松、自由的互動交際平臺,讓校內各類人員參與到溝通交際當中,使高校內部的交流實踐活動呈現出高度凝聚力,同時高效傳播有關的重要信息,以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增強校內管理機制建設的整體成效。
二、高校管理活動中有效性溝通的相關策略
(一)校內管理人員提升主動溝通意識
高校內部的溝通矛盾常因交流不暢、方式不當而出現,這種矛盾現象的發(fā)生根源在于:學校職教人員和管理者沒有及時轉變陳舊、落后的溝通管理觀念,在管理交際中沿用傳統(tǒng)互動方式,使溝通實踐缺少雙向性、主動性。為改變這一情況,高校管理人員需掌握下面幾點要素:(1)表達真誠。交流屬于思想、情感集中表達的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交流雙方只有做到表達真誠,才能取得對方的全然信任。(2)互相理解。理解是友好交流的基礎,若交際雙方完全不理解對象的心里想法及交際立場,將難以實現和諧、良好溝通,甚至會出現語言矛盾或交際沖突。(3)增強信任感。信任是人和人在互動交際中逐步構建起的一種情感關系,若沒有信任感,交際雙方將很難維持長久的良好溝通關系。鑒于此,學校管理實踐中要注重以上交流要素,并結合各個學科的專業(yè)教學情況,盡量消除專業(yè)限制性,擴展校內全體學生的交際眼界,突破溝通活動的局限性。此外,職教人員應積極樹立一種主動溝通的互動意識,秉持“服務廣大學生、提升科研水平”的基本理念,進一步提升校內管理、教學科研等工作的開展質量。
(二)構建高校內部健全化溝通機制平臺
校內溝通作為管理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其開展效率會受到領導班子具體決策的影響。為實現溝通機制的健全化建設,校內管理領導班子的各項決策需遵循“集中領導、民主表決、差異研討、會議確定”的辦事原則,整個商討流程要做到公正、公開,使決策工作更具民主性和健全性。例如,校內學術科研溝通中,參與人員共同構建平等化的“對話互動”平臺,使科研思維更具開放性,進而探索到更有效的學術研討思路。又如,領導班子和各崗職教人員間的上、下級人際活動中,需要實現平等交流的具體關系,同時構建“有效上訴”“抱怨處理”等方面的反饋性制度,以增進校內各層管理人員間的良好溝通關系。
(三)提升校內管理骨干及教師的溝通素養(yǎng)
從當前就業(yè)市場的角度展開探究,國內很多企業(yè)都強調培養(yǎng)、提升在職員工的溝通技能。為適應市場就業(yè)需求,高校的全體在校生需樹立提升人際交往技能的意識,并將這種意識融合到學習及日常生活中。同時,教師員工在教學實踐中的溝通技巧有待進一步學習與提升。學生在課程學習和思想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會受到授課教師的較大影響,若教師自身溝通素養(yǎng)不夠高,將會給學生形成相應的負面影響,為此,高校在加強校內管理建設的同時,還要注重提升各專業(yè)授課教師的溝通素養(yǎng)及交流能力。管理實踐中,學??啥ㄆ诮M織校內管理骨干、在崗教師等進行溝通技能培訓,或增加校內溝通研討會的開辦次數,進而打造一支高效、健全的學校管理隊伍。
管理工作的關鍵部分即為溝通活動,高校管理建設中的溝通環(huán)節(jié)涉及多個方面的交流互動內容。為提升校內管理機制的建設科學性和合理性,學校需從轉變管理意識、構建溝通平臺、健全反饋機制、提升教師溝通素養(yǎng)等多個方面入手,同時注重實現管理溝通活動的雙向性、高效性。高校管理者是作出決策的最終執(zhí)行方,應主動、積極地提升溝通素養(yǎng),以“虛懷納谷”“海納百川”的胸懷對待下級人員及學生,進而營造出平等、和諧、自由的校內溝通氛圍。
參考文獻:
[1]孫清忠,黃方方.高校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資源優(yōu)化配置機制構建探析:基于管理協(xié)同理論視角[J].高教探索,2014,23(5):26-29.
[2]黃厚明,陳·巴特爾.基于學生主體發(fā)展的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改革路徑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2(5):108-112.
[3]李朝暉,穆娜,趙彥莉.維穩(wěn)視角下高校學生社團活動管理狀況的實證研究:基于全國17個省、市54所高校抽樣調查數據[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42(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