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職議論文教學主要訓練學生寫文章要論點明確,論據(jù)正確、充分,掌握常用的論證方法,寫出邏輯性強的議論文。
[關 鍵 詞] 議論文;論點;論據(jù);結構;分解論點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8-0093-01
中職作文教學,側重點是議論文教學。無論是高職高考,還是現(xiàn)實生活,議論文無疑都是最重要的。如何進行議論文教學,是中職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論點明確
論點是作者在文中提出對客觀事物或問題的看法、主張和態(tài)度。贊成什么或反對什么,必須鮮明。
第一階段,要求學生寫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然后寫成簡短的文段,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校服改動問題,教室手機充電問題,課堂睡覺和玩手機問題,對遲到的看法,如何保持教室干凈,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問題,大媽跳廣場舞噪音問題等。
第二階段,學生寫成文段,學生互評。學生評論,比老師的書面評語更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部分中職學生學習專注性比較差,所以寫作技能的訓練要反復進行,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第三階段,反復進行簡短的文段訓練后,再進行整篇文章的寫作。人的認知都是由簡單到復雜,所以議論文教學要從較為簡單的文段開始,指導學生先寫好一段話,再進行一篇文章的訓練。
從學生熟悉的問題著手,學生感興趣;從簡短的文段開始訓練,符合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
二、論據(jù)正確、充分
論據(jù)是議論文所用的事實和道理。任何一個觀點,都要有立足的根據(jù),這個根據(jù)就是論據(jù)。
要求學生論點鮮明,難度不大,但學生往往缺乏論據(jù),因為沒有論據(jù),學生論點也常常在文中轉(zhuǎn)移,模糊不清,或一篇文章中出現(xiàn)多個論點。引導學生積累論據(jù),掌握充分的寫作素材非常重要。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有:
(一)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積累論據(jù)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提意見的技巧,《鴻門宴》中張良對劉邦提意見與范增對項羽提意見的方式不同結果也不同,可以用來論證“說話要注意對象,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尊重被勸說者”的觀點。
齊王接受鄒忌的進諫,聽取群臣的意見,才有“諸侯皆朝于齊”的局面;劉邦虛心聽取張良的建議,才從“鴻門宴”中脫身——證明“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方能集思廣益,創(chuàng)造輝煌的事業(yè)”的觀點。
《老人與海》中圣地亞哥的硬漢精神可以用來論證“人類面對困難堅不可摧的力量”的觀點,也可以證明“人類不能征服自然,但仍要斗爭”的論點。
課文有很多典型的題材,引導學生摘抄下來,并加上簡短的分析,作為自己寫作的論據(jù)。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關心集體,關注國家大事
比如證明“人類不能征服自然,但仍要斗爭”,可以列舉一次次的地震、一次次的水災,人類不屈不撓的斗爭的例子;要證明“團結就是力量”,可以用拔河比賽等集體活動作為論據(jù);要證明“持之以恒,事必有成”的觀點,可以運用水滴石穿的例子。
(三)引導學生善于聯(lián)想,舉一反三
很多創(chuàng)造發(fā)明和定律是由聯(lián)想開始的。牛頓正是由一個熟透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而聯(lián)想到地球的引力問題,從而研究出萬有引力定律。所謂聯(lián)想,是人們在觀察的基礎上,由當前的某一事物回憶起或想到另一有關事物的思維活動。一般來說,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創(chuàng)性、敏捷性、靈活性等方面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聯(lián)想能力。
《荷塘月色》中作者由葉子聯(lián)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由荷花聯(lián)想到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由眼前的景色想起《采蓮賦》及江南舊俗。很多課文都運用聯(lián)想的方法。
學生常常覺得在作文中無話可說,很大原因是不會聯(lián)想,不會“浮想聯(lián)翩”。如果學生學會聯(lián)想,那么就會由所寫的人、事、物聯(lián)想到許多與之有關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
三、指導學生運用論據(jù)證明論點,寫出邏輯性強的議論文
運用論據(jù)證明論點,還得恰當采用論證方法,合理安排結構。
根據(jù)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一般指導學生學習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對比論證法;明確議論文的論證思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議論文的寫作結構——引論、本論、結論。
在結構上指導學生掌握提出論題最容易的方法——開門見山,論證過程指導學生設置三個分論點進行論證,最后得出結論或發(fā)出號召、提出希望。
設置分論點,要求學生緊扣中心論點,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方面分解論點,但不要求面面俱到。
以《勸學》作為學習寫議論文的范文?!秳駥W》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用幾個比喻,論證“為什么”——學習會使人智慧明達,行為無過。第二段還是從“為什么”的角度論證中心論點——學習可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第三段從“怎么樣”來論證中心論點——怎樣學習:需要積累,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專心致志。這篇文章沒有論述“是什么”,但中心論點得到了有力的證明。
采用哪種思路分解中心論點,要根據(jù)不同的論題以及學生對論題的認知來確定。但初學者要找一篇典型文章進行臨摹,按照范文的結構以及思路來寫,才能有規(guī)有矩。范文不必多,但要反復閱讀,不僅從內(nèi)容上透徹理解,還要對它的寫作方法有明確的認識,這樣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這種教學方法看似機械,是在教學生寫作“八股文”,但當學生嫻熟地掌握了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后,便能靈活發(fā)揮,寫出有板有眼的議論文。
總而言之,中職議論文教學必須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由簡單的短小文段入手,學會觀察生活,學會積累題材;從“臨摹”開始,學習范文的論證思路,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寫出邏輯性強的議論文。
參考文獻:
何亮.淺談議論文寫作教學[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