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為中心”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抓住課堂上的生成性教學資源進行教學,這樣,才能促成課堂教學的高效化。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對話中的生成資源;捕捉學生學習中的生成資源;捕捉學習錯誤中的生成資源;捕捉“節(jié)外生枝”中的生成資源。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生成; 捕捉
在“學為中心”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小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閱讀是十分重要的?!皩W為中心”強調的是要基于學生的語文現(xiàn)狀進行教學,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學來定教師的教,要善于抓住課堂上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其實,語文課堂教學有一些很好的“生成點”,把握好這些“生成點”,就有可能將這堂課成為一節(jié)充分生成的課,靈動的課。那么究竟該如何抓住語文課堂中的生成點呢?
一、捕捉課堂對話中的生成資源
課堂對話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的學習交流過程,課堂對話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對話中的生成資源,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
例如,在教學前年,我在教學一年級《兩個鳥蛋》時,我提了一個問題:“這個小朋友拿了兩個鳥蛋玩得那么開心,你想對他說什么?“我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想引出下文,提醒他鳥媽媽一定在焦急不安了。沒想到有位小朋友說:“他要是把蛋打破了,兩只小鳥就死了。這是兩個小生命?!蔽艺鏇]料到一年級的小學生也能從生命的高度看待玩鳥蛋的事,非常感動,馬上說:“真是個很會感悟的孩子,是啊,我們都愛惜自己的生命。我們也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小鳥。我們看到,正是及時地抓住了這種平等的對話,抓住了這個生成點,使課堂出現(xiàn)了真正有生命的對話。
二、捕捉學生學習中的生成資源
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善于根據(jù)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要善于對原先制訂的教學計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促成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曾在聽一位老師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時的一個教學片斷:老師剛剛板書課題,問文章的出處時,有一學生就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猴哥,猴哥!你真了不起…大家見老師笑瞇瞇的,課堂就熱鬧起來了。此時課堂有點亂,按說老師如果把臉一沉,也能很好地控制局面。但是,這樣一來,那老師又覺得會掃學生的興,于是,那位他就準備把教學的重點聚焦到讀悟、評價孫悟空上,再由此讀悟到其他幾位人物的形象和文本語言的精彩。他把教學流程做了調整:先讓學生從課本材料中找詞句描述孫悟空,再把零碎的語言信息整合成一段流暢的語段,向大家介紹“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經(jīng)過,最后選擇《西游記》中一兩個印象最深的故事,寫閱讀體會,兩周后交流。
三、捕捉學習錯誤中的生成資源
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點小錯誤是經(jīng)常地事,有些錯誤包含著有價值的思維方式,因此,它也是一種教學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捕捉學生學習錯誤中的生成資源,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化的語文學習。
例如,我在教《荷花》一課,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在讀課文時,將“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中的“一個個”讀成了“一個”。這個錯誤較為普遍。我原想順勢正音、一帶而過,但又想:“一個個”正好是理解該句的關鍵詞,何不將錯就錯,深入認知呢?于是我問到底該讀“一個”還是“一個個?”學生又都說“一個個” 。我接下去又問那能讀成“一個”嗎?把這兩個詞語都帶進句子中讀讀,有何不同?有學生站了起來,說:“如果讀成‘一個’,我們的腦中真的只看到一片荷葉孤零零地站著,而‘一個個’就不是只有一個了。聽到這樣的回答我很欣喜,于是趁機又問:“從這‘一個個’,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們便紛紛地說出了自己的體會:“我讀懂了荷花池上的荷葉有很多很多?!拔易x懂了很多的荷葉連在一起,給人一種很有生命力的感覺。
四、捕捉“節(jié)外生枝”中的生成資源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所有情況。而這種在課堂中突發(fā)生成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夠正確引導,往往能成為課堂的亮點。
例如,曾經(jīng)聽一位教師在上《威尼斯的小艇》一課,在指導學生背誦時,一學生突然說他覺得“行動起來,輕快、靈活,仿佛一條蛇”這句改為“行動輕快靈活,仿佛一條水蛇”更好。教師問為什么,學生說這樣好讀,上口,而且小艇是在水上航行的,水蛇更恰當一些。老師靈機一動說贊成他的看法,同一句話可以有多種表達方法 ,還說那位同學他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對課文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后鼓勵其他同學學著他的樣子,把句子換個說法。于是,學生們邊閱讀,邊思考,完全沉浸在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琢磨中。幾分鐘后,一份份修改稿出來了,雖然改得不很好,但從修改稿中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極為可貴的。在課堂中,當學生質疑出現(xiàn)亮點時,我們應該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抓住亮點,騰出空間,去推敲課文語言,使學生得到語感的訓練。只有這樣及時發(fā)現(xiàn)稍縱即逝的“生成”資源,抓住這個“節(jié)外生枝”,讓個別的創(chuàng)造變?yōu)槿w的創(chuàng)造。
總之,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我們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從思想上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從行動上善于捕捉學生瞬間感受,生成新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思維火花得到綻放,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處理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勃勃的生命活力,讓學生在課堂生成中,生命得以新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邵柏榮.語文課動態(tài)生成教學策略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09(08);
[2]蔣紅霞.為學生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設平臺[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1);
[3]祝祖崗.動態(tài)生成,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我們在行動》課堂教學片斷評析[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9(04);
[4]沈文潔.“動態(tài)生成”,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活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