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校貧困生數(shù)量隨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而不斷攀升,由于經(jīng)濟與人際關系等外界壓力促因,使得貧困生容易產生不良心理體驗,甚至發(fā)展成為心理疾病,所以,我們不僅要對其進行經(jīng)濟資助,更要重視貧困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立足社會轉型期發(fā)展特點,運用合理措施幫助高校貧困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社會轉型期;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
高校貧困生是高校內部的弱勢群體,其身心健康發(fā)展,不僅關系著貧困生是否能夠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甚至牽動著學校與社會的穩(wěn)定,關系到我國在人才培養(yǎng)事業(yè)中的發(fā)展,所以,我們應當從各個角度找到影響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并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讓貧困生能夠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與精神鼓勵,幫助其樹立應有的自信,讓他們能夠跟普通學生一起接受良好教育。
1 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不良表現(xiàn)
1.1 強烈自卑心理
強烈的自卑心理是高校貧困生最為普遍的心理問題,由于貧困生大多來自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偏遠地區(qū)或農村,家庭條件與其他同學相比較差,經(jīng)濟壓力使他們在群體生活中產生了巨大落差,造成了自卑心理的出現(xiàn),除了對自身家庭出身感到自卑之外,貧困生常常會因家庭經(jīng)濟能力較差從各個方面貶低自身能力,認為自己處處都不能和別人進行比較,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十分悲觀,進而影響正常的大學生活與學習。
1.2 盲目排外心理
貧困生通常會形成較為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對于生活中的人與事都比較敏感,由于自身經(jīng)濟水品較差,所以在面對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校園活動都不能很好處理,很容易對任何事情都產生盲目的排外心理,甚至因自身的敏感對他人產生敵對心理。
1.3 迷茫焦慮
我們當前社會正處于轉型變革時期,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社會中每個人都承受著很大發(fā)展壓力。貧困生由于自身家庭經(jīng)濟水平較差,所以在面對激烈的競爭時會更加焦慮與迷茫,他們一方面很想努力學習,想通過自己的刻苦拼搏改善家庭環(huán)境和自身處境,但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自己在各方面的競爭能力不足以幫助他們改變自身窘境,這就形成了一種心里矛盾,長期困擾著貧困生,面對未來他們時常感到焦慮、恐慌,在行為上常常無所適從。
1.4 人際交往障礙
在社會轉型發(fā)展期間,各種利益關系交織,社會呈現(xiàn)多元發(fā)展態(tài)勢,人們的交際往往更加注重利益與時效性,這種交際方式具有不確定性,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也開始加大,人們在這個時期中對人際交往會產生一定困惑。在高校內,貧困生的人際交往也出現(xiàn)許多問題,有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貧困生不能在生活中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很多貧困生內心敏感脆弱,情緒容易被激怒,強烈的自尊心與自卑心相互交織,很渴望與人交往但是又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這些矛盾心理嚴重影響了貧困生的正常學習生活。
1.5 文飾心理
文飾心理,指的是人們在經(jīng)受了挫折或者困難后,為了緩解失敗帶來了的挫敗感,主動尋找一些對自己有利的理由,以便讓失敗有足夠“合理”的理由,如阿Q精神就是這種心理的體現(xiàn)。許多貧困生在一些情況下會想要盡力掩蓋自己貧困生的身份,以此達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在但這種平衡中往往隱藏著極大的心理壓力,例如很多學生不主動參加貧困生的困難評選,也不接受學校提供的貧困補助,他們在心理平衡的情況下生活也承受著更大的痛苦。
2 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
2.1 社會轉型期因素
第一,社會轉型期內,中國出現(xiàn)各個階級的分層,而各個階層所接收到的政治經(jīng)濟資源也有很大落差,尤其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轉型加速,各個階層的劃分也日趨明顯,社會階層形態(tài)由最初的金字塔轉化為紡錘狀,各個階層的收入差距也在這中劃分中日益拉大。高校貧困生多數(shù)是來自社會結構中的中下階層,其家庭收入與上等階層相距甚遠,一方面,自身經(jīng)濟困難使得貧困生得不到與其他大學生同等的生活水平,心理落差加大;另一方面,社會階層的出現(xiàn)也讓貧困生自動將自己與其他同學劃分出不同的生活圈子,不同圈子的交往也會帶來貧困生心理的變化。
第二,社會轉型期內,社會價值取向開始呈現(xiàn)多元趨勢,社會原有的良好價值觀被弱化,相反,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動下,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思維開始逐漸占據(jù)人們的心理,人們對事物的處理態(tài)度或與人交際的過程中都更注重自身利益。高校作為一個開放的社會機構,各種社會思想的沖擊在所難免,這些利益驅動思維也漸漸改變了許多大學生的處事原則,而貧困生在這樣的校園思想環(huán)境中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2 高校因素
第一,高校所接納的學生來自不同地域與不同階層,其生活、消費方式也不盡相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貧困生為了適應大眾,往往隱瞞自身貧困情況與同學進行接觸,但由于自身經(jīng)濟條件實在有限,因害怕同學的嘲笑,只能自己獨處從而不產生任何多余消費,久而久之便脫離了大眾。
第二,高校在進行貧困生補助工作時,只注重對貧困生經(jīng)濟上的資助,忽視了貧困生心理幫扶。當前的大學教育仍延續(xù)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許多學校并未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而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室與心理老師往往在校園內形同虛設,心理老師通常是由其他部門的教師輔導員進行兼職,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心理學教育,不能準確把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在面對貧困生在校園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時只是簡單歸結于貧困生本身,心理健康的干預與知識的普及不能落實,導致貧困生在出現(xiàn)許多不良心理反應時不能夠及時得到幫助。
2.3 家庭教育
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模式也是導致貧困生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貧困生往往來自偏遠地區(qū),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夠運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子女教育,很多時候家長一味地向學生灌輸“金錢至上”“好好學習才是唯一出路”等極端思想,讓學生不能夠正確面對社會生活學習,對于子女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很不到位。與此同時,許多貧困生的家庭環(huán)境很不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許多家庭除了經(jīng)濟困難以外,還存在許多其他的問題,例如家長身體不好、家庭債務繁重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身心發(fā)展上的負擔。
3 社會轉型期提高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策略
3.1 國家政策支持
首先,國家應當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及相關制度,形成“獎、貸、補、免”系列多元資助體系,其補助獎勵應當能夠覆蓋更多需要幫助的貧困生,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助學、獎學金,為此,國家可以增設例如精神文明獎學金等特色形式,讓貧困生能夠真正通過自己努力實現(xiàn)個人價值,切實得到幫助。
其次,完善社保體系。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根源來自于家庭經(jīng)濟上的困難,所以社會應當進一步完善社保體系,讓貧困生及家庭成員享有最低生活保證,以最大的便利申請該項保障金,對于有特殊困難家庭,國家應給予更多關懷保障,進一步保證困難家庭的生活來源。
最后,國家應當拓寬助學渠道,鼓勵更多的企業(yè)、慈善機構投入貧困生助學、獎學金建設工作中,有效緩解貧困生生活學習上的經(jīng)濟壓力。
3.2 更新家庭教育觀念
家長應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管家庭貧困與否,都能夠與孩子進行健康平等的溝通,建立一種朋友式的交流模式。作為家長,應當為孩子樹立起一種正面積極的榜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孩子懂得努力拼搏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孩子并且對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怨天尤人,要及時對孩子的生活給予關懷,培養(yǎng)子女樂觀、自信的性格,能夠正確看待自身貧困環(huán)境,讓孩子在更積極的心態(tài)下努力學習。
3.3 學校各項制度的完善
首先,學校應當建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機構,在這個機構中應當有專業(yè)的心理學、教育學專職教師進行操作,建立起貧困生心理檔案,做好高校心理普查工作,對有心理問題傾向的貧困生進行及時幫扶,讓所有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除此之外,心理咨詢機構應當定期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心理健康講座,積極與學生產生聯(lián)系,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
其次,高校應當不斷推進勤工助學計劃,在校園內設置一些勤工儉學崗位,例如圖書館整理員、食堂清潔員、家教、校園清掃隊等等,多面項的拓寬學生勤工儉學去到,同時,對于不同專業(yè)具有不同才能的學生,應當積極利用其專業(yè)優(yōu)勢開辟助學崗位,讓貧困學生能夠在接受物質幫助的同時感受自身價值,在未來更好地進行專業(yè)學習。
最后,校園應當建設更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高校文化建設應當摒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各種不良觀念與思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增添“誠信”、“自信”、“努力”等正面標簽,積極開展具有正能量的團體活動,在校園展示欄、校園報刊、校園廣播中宣傳具有正能量的學生,讓學生感受榜樣的力量。
高校貧困生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面臨許多心理問題困擾,高校應當及時對貧困生進行正確引導,同時社會各界也應當予以不同層面的關懷,不僅是對其經(jīng)濟生活進行資助,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生擺脫心理陰影,讓他們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當然,貧困生的心理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們應當在未來的發(fā)展之路上繼續(xù)探索,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美琴.當前高校貧困生的現(xiàn)狀特征與教育對策[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 2005(02).
[2]柯荔寧.大學貧困生問題的調查研究[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3]潘滿英.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對策[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07).
[4]鄭毅.社會環(huán)境對職業(yè)院校貧困生心理的影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30).
作者簡介
陳星辰(1988-)男,湖南省吉首市人?,F(xiàn)為湘西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助理政工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
作者單位
湘西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