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中職男生的耐力跑成績,改變現(xiàn)行體育課程過分強調運動成績的評價方法,發(fā)揮體育課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功能,促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手段。根據中職學生耐力跑現(xiàn)狀,在教學中實施差異性評價,旨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幫助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關 鍵 詞] 課程評價;關注差異;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G71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7-0036-01
一、問題的提出
在中職校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男生身體素質較好,喜歡籃球等運動,但學習態(tài)度很差,尤其對耐力跑練習存在厭惡情緒;還有一部分學生,身體素質一般甚至很差,不喜歡運動,害怕耐力跑練習。因此,在耐力跑教學中實施差異性評價勢在必行。
二、差異性評價運用的實踐研究
(一)差異性評價標準的制定
建立耐力跑差異性評價標準一是要建立起平等受益的理念,最基本的做法是讓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都能達到所確定的教學目標。二是要遵循生命規(guī)律,只有在合理的運動中,才能促進和發(fā)展其有序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依據上述理念,我首先嘗試制定標準的骨干學生一起測試,然后采取差異化評價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測試。
首先,我和學生一起制定了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耐力跑評價標準,并在課中向學生公布,學生討論通過后,然后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對照標準,申報所跑的距離,把相同層次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跑,學生在限定距離,不限時間地進行有氧運動測試,能夠品嘗到成功。
(二)教學分組與測試
自我接受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夠以健康、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接受自我、肯定自我,它真正做到了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它是主體性教育對評價的必然要求,也是符合新一輪課改要求的。
學生組合應考慮鼓勵學生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在一個承認和容許個別差異存在的學習環(huán)境內,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學會協(xié)作學習的機會。建立教學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每個小組3~7名學生,其中一名是選舉出來的具有一定比賽經驗的小組長,小組長指揮本組同學,合理分配體力,帶領本組完成中長跑的任務,適當地讓學生承擔權責,是提高學生學習投入感的有效途徑。
(三)建立學生練習檔案,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
在耐力跑練習中,建立每一個學生檔案資料袋,注重對學生學習成長過程的評價。在耐力跑教學開始時,學生根據自身耐力素質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并將自己原有的耐力跑成績記錄在案。通過一定時間的耐力跑練習,學生根據耐力跑練習的情況進行自評與互評,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學練,努力提升自身耐力素質。
三、結果與分析
從表2中可以看出:男生69人中,有7人占10.14%的學生跑完1200米,達到及格標準;3人占4.34%跑完1600米,達到70分;12人占17.39%跑完2000米,達到80分;9人占13.04%跑完2400米,達到90分;有15人占55.07%的同學跑完2800米,達到百分。
四、結論與建議
1.把相同層次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跑,學生在限定距離,不限時間的情況下進行有氧運動測試,能夠品嘗到成功。評價方法的變革,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實驗班上,男生人中有38人(占男生55.07%)跑完2800米,達到滿分。這既提高了學生心肺功能與耐力水平,又磨煉了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抗挫折的心理品質。
2.運用差異性評價使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激勵;評價內容從過分注重達標成績轉向注重多方面發(fā)展?jié)撃埽辉u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引導學生健康地發(fā)展自我個性。
參考文獻:
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