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交際法英語教學理論,指出了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點及原則;通過分析我國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總結出了交際教學法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以及改革方向。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 大學英語教學 交際能力
一、引言
隨著社會對外語人才要求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把外語作為一種交際手段,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思想,獲取信息,進行各種交際活動。在理想的交際法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先進的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中與他人積極交流,在實踐中反思自己的學習體驗,比較不同的觀念,通過群組中成員間的積極互動以及他們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果,從而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型課程在很大程度上要轉變?yōu)閷W習型課程,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為一個通過參與社群活動而達致身份轉變的過程。
二、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點及原則
理想的交際英語教學應該是借助有效的交際教學手段,實施交際教材所提供的任務,達到交際大綱所規(guī)定的目標。筆者認為,交際英語教學應具有四個特點:
1)課堂的中心應是全部的交際能力,不應局限于語法能力或語言能力;
2)設計語言學習方法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實用、真實的情景中有意義地學習語言的實際使用;
3)把流利性和準確性看作是以交際策略為基礎的兩個補充原則;
4)在交際法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必須是在未經排練的情景中,領悟性地使用語言,而且語言應具有能產性。
因為交際法教學強調意思的相互傳遞,語言的自由選擇和交際目的的實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學法比較強調語言形式的正確性,因而往往對學生的每個語言錯誤進行糾正。當然,交際教學法并非鼓勵學生犯錯誤,錯誤對語言學習是重要的,學習者不可能一下子完美地掌握外語,也不可能一下子像外國人那樣地道地使用外語,所以語言使用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不夠規(guī)范的地方,如語音、語調、用詞、句法、表達習慣、文體等等。經驗告訴我們,外語學習者一般只有在目標語群體中生活相當長一段時間后,才有可能達到講外語的本族人的水平。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交際法英語教學不是對學生的語言不作糾正,而是對錯誤作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但是不管錯誤大小,每錯必糾的做法對外語學習反而起反作用。教師可以針對各班級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甚至可以設計出個性化的交際方案,幫助不同程度的學生逐步提高他們使用英語的交際能力。
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
從全國范圍來看,大學英語教學十多年一直圍著四、六級考試的指揮棒轉。學生學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而教師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就體現(xiàn)在如何教學生通過考試,提高通過率。學校對英語教師的考評也以此為依據;其次,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各教學班的人數也急劇增加,客觀上給外語教師的教學活動,特別是口語交際帶來了很多困難,如何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是廣大大學英語教師急需思索的問題。
2004年初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了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重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然而,要進行教學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就教師而言,首先,改變慣性的講授方式,以交際法教學為指引,不能急功近利,而應循序漸進,既要注意交際互動,又要適當保留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的講授優(yōu)點。其次,改變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學習模式的觀念,突破精讀課的羈絆。應逐步淡化精讀課作為語言知識學習的惟一來源,逐步改為以交際、語用為目的或者以任務為核心的各種實踐課。聽、說、讀、寫一并進行,把學習延伸到教室外,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給他們以語用的體驗和成功的體驗,教、學、用有機地結合,做到擴充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并舉。
四、交際教學法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根據教學論的觀點,任何一種教學活動都要受到相應的教學環(huán)境的制約。教學環(huán)境因素很多,對教學、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施交際法教學,就需要對教學的整體環(huán)境的許多方面進行變革,使教學環(huán)境盡可能朝著有利于教學發(fā)展的方面變化。交際教學法至少啟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1)各高校應在教育部新近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標準上制定出符合本校實際的校本教學大綱,實行教考分離。這樣做可以變目前學校的統(tǒng)一行為為學生個人行為,使高校自身擺脫四、六級考試的困擾,專心致志地進行素質教育,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2)改革評估體系,學校的考試應本著如何提高各自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出發(fā)點,將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前者指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后者指測驗和期末考試。
3)確定正確的教學目標,取消課堂的各種應試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決定課后的自我復習練習,教師發(fā)揮監(jiān)督和指導作用;進一步完善學分制,試設高年級的英語選修課,使大學四年英語不斷線。
4)加強師資培訓,以科研帶動教學,積極探索讀寫課大班上課、聽說課以小班進行的新模式;積極推動各專業(yè)的雙語教學,試行副修英語專業(yè),為培養(yǎng)“專業(yè)+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
5)學校要積極改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講英語的氛圍,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調動學生學英語、講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逐步消除“啞巴英語”現(xiàn)象。
6)對學生要正確引導,使他們明確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際的需要,而不是為了通過某些考試。
參考文獻
[1]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陳耀輝,馮施鈺珩等.學習者與教學[M].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2003
[4]陳耀輝,馮施鈺珩等.環(huán)境與課程[M].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2003